上周五写了文章《小孩上幼儿园小学,就是玩儿!可你敢吗?》,和大家分享了第一次看《圆桌派》的一点感受。
很多朋友给我留言,打了很多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朋友深表赞同,有的则不以为然,有的朋友有感情却犹豫不决。我都一一看了,感觉特别棒,这不就是老母亲的“圆桌派”嘛。
但是,人们不能像隔着屏幕面对面那样自由地聊天,这有点未完成,信息的传递也会有偏差。
所以,我今天还想继续上周五没聊完的话题,说一说咱们普通人对孩子的教育,怎样才更合乎实际。.
01
有朋友说,老艺术家的孩子一定能玩到心满意足。他们拥有的资源能和普通人相比吗?这种教育观不现实,不可复制。
也有朋友说,教育是普通人走出去的垫脚石和木桥。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高考不等人!
虽然这些想法与我的想法有些相反,但我100%赞成和支持。漫马是实用主义的粉丝,一直脚踏实地。我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原因呢?
——作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孩子,我和老张经常表达很深的感情。幸运的是,我们在那一年尽了最大努力学习,才能够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嗯,不容易。)
如果学习和教育不重要,老张为什么要打狗,挤时间读研究生?而且我自己也是团队生活,也想支持老张学习,自己也在学习?
况且我自己,本身就是高考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希望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能有足够的时间玩耍,保持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要用力过猛,过紧,适当放松。我可太知道学习有多重要了!正如大家所说,学习绝对是普通人向上走得最有效的捷径。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揠苗助长,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一定得把眼光放长远,别只顾着眼前。.同学的例子已经够多了,我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踩过“顺势而为”的坑。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学习生涯更是,前期的用力过猛,很可能造成后劲儿不足。
有人说我真的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这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
从一岁开始坚持育儿。
阅读,岁左右系统启蒙英语,生活中时刻用实例和对话带他感受数学和思维逻辑的应用。
除了这些经典学科,在哲学、辩证、语言表达、艺术方面,我也没少通过潜移默化去影响满满。
只不过启蒙方式很轻松,发现生活,寓教于乐,顺应着孩子的发展引领,点到为止。满满很喜欢跟着我互动、思考,不仅养成了阅读习惯,更是对英语、数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大爆发。
天天小嘴叨叨叨个不停,总有十万个为什么,问得老母亲险些招架不住。
虽然全靠百度知乎和我多年积累下来的学习总结能力勉强过关,但满满对知识和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真的被激发出来了。
兴趣可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主动性有了,还怕学吗?
这就是我的学习启蒙理念:学前启蒙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乐趣。
但随着满满进入学龄前,养活为主变成了教育为主,周围人和过来人的态度一下就不一样了。
虽然我自认为理念是OK的,也很难摆脱大环境的裹挟,被大家的焦虑感染到了。
尤其是周围的家长们带着娃如火如荼抢跑,我也挺担心自己的“不着急眼前,只关注兴趣”,放得太松会让娃上学太吃亏,显得他太差了。
一开始就让孩子觉得技不如人,确实不利于胜任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而且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也确实蛮重要的。
我和大家想的一样,一个劲儿地玩,陈佩斯敢,郑渊洁敢,咱普通人谁敢啊?作为普通人,我也没有逆流而上的勇气和资本。
所以,等满满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收起随心所欲,把节奏拉紧了一点,正式一点,比如按照老师要求打卡作业,做好复习,适当加些题目的练习.....
结果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我真没想到这样轻微的干预,差一点浇灭了满满学习兴趣的小火苗!也险些断送了我培养学习兴趣的全部努力!
03
就拿英语启蒙举例子。
之前在我的引导之下,满满不仅发音、语感都挺好,还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可喜欢唱儿歌和指物了,英语绘本不太懂也愿意听。
可自从我带他开始一板一眼地录复习视频,进入学习模式,满满就各种反抗、不配合。不想说也坐不住,各种唧唧歪歪不配合。
我开始也有点急,不求你学得好,至少习惯要养成呀?可他偏不,管你谆谆善谆还是威逼利诱,都没用。气得我也是没辙,只能靠吼,鸡飞狗跳才能弄完一次。
总以为习惯养成了就好了,可满满不仅没能接受,反而对英语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英语童谣不唱了,动画片英文版不看了,就连英文绘本和分级也很敷衍,拿出来就皱眉,根本不听。
后来,我连英语都不能说,一说就排斥地说:妈妈,别说英语了行吗,我讨厌它!
这句话真是吓到我了,怎么带娃做作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啊?我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我的督学直接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完了完了,满满的学习英语的热情算是被我玩坏了。
我们都知道,语言没什么技巧,唯有熟能生巧。我陪满满复习也希望能够他能多多练习,形成语言的“肌肉记忆”。
但却忽略了这3点:
一是我过度参与和干涉到孩子的学习当中,让孩子失去主动权,变成被动状态,直接破坏了孩子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我想”变成“不得不”,孩子的自然不爽。
人就是这样逆反,你越让我干啥,嘿,我想干也不干!
二是我的陪读在孩子心里变成了监督,被盯着本来就不自在,我还要挑错纠正,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差劲,压力徒增。
这种挫败感才是打击孩子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的关键,破坏了学习的愉悦感,哪还有乐趣?
三是中规中矩的方式和过量的学习任务,让娃觉得不好玩也不能玩了。毕竟这个年纪的小朋友眼里心里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就是玩!如果让孩子很早就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好不容易从启蒙中获得的那点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都会被不能玩必须学的愤懑给KO掉。
想想也对,满满才不过3、4岁,就要正襟危坐地学习复习,这也太反人性了。这正是孩子天真活泼满世界翻滚、无忧无虑的年纪,为什么要承受超过年龄的约束和压力呢?
发现了症结所在,我迅速调整,再度让学习节奏顺其自然起来,尽情玩吧,什么复习什么习惯,等大一点再说。
很快,重获学习主动权的满满,又重拾对英语的兴趣,又回到以前的状态,学得也不差。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可这件事对我的触动,真是特别大!
不只是英语,数学启蒙上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风波。经过两次试错,我也真是悟了。
我发现父母的努力和参与,确实能让孩子眼下的知识掌握很有帮助,但对学习兴趣的破坏也是超乎想象的大。
这让我想起来一位朋友说的话:想让孩子讨厌什么,就让他一直干,然后使劲儿在旁边盯着他,对他指手画脚,你准能成功。
果然如此!在我看来,在孩子小的时候,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形成自驱力,是比一时的成绩优秀更重要的事儿!
毕竟学习也是一场漫长的努力,如果一开始就搞得很痛苦,那持久度恐怕也很难长久吧?
也许复习、习惯在我们眼里都是无比重要的学习前提,但自我驱动力和兴趣才是决定孩子是否愿意为之学习的源头。
04
有人会说,如果不逼着就学不会,那不会就应该吗?光玩了,开心了,成绩不行将来可怎么办?!
大家真的误会了,不是说不学,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别过度,尤其是早期。
孩子童年时期有玩和学习的双重需要,不能光学不玩也不能光玩不学,这是一个度的把握。
另一个度是....让孩子接受他年龄可以理解的知识和学习方式。
讲真,我身边好多幼儿园大班的桌椅,都用了小学生一桌一椅的座位方式;
好多幼儿园从中班就开始留作业,回家需要书写数字或者拼音、单词什么的。
有些孩子没上学就去参加硬笔书法的课外班,就为练字。
但这些安排,真的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结构、精细动作和肌肉力量了吗?还有,孩子的心智水平真的能掌握到这样的程度了吗?
让5岁多孩子掌握10以内加减法,可能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熟练,但6岁多的孩子可能一教就会,分分钟就掌握了。
这是因为5岁孩子的大脑还没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能理解抽象逻辑的程度,但6岁时孩子抽象理解能力已经过硬。
无他,就是大脑发育到那个程度了,生理上准备去接受这样程度的知识。而这之前的提前学,都有点强人所难,事倍功半。
所以我说要等,让孩子尽情玩,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走事半功倍的捷径,把低效率高耗能的无用功省掉,把玩的意愿释放。
毕竟能量守恒定律,孩子玩的意愿不会凭空消失,孩子会在你看不见的时候偷偷玩。(我们都当过孩子,都明白)
我的不支持鸡娃,是觉得年纪小的时候好处没多少,坏处一大堆,孩子和家长都难受,关系还受影响。效率不高,不如不鸡,做事儿不得讲个性价比?
说句意气用事的话,低年级的知识需要提前这么早准备吗?这不是早晚能学会的吗?这也影响不了高考啊!
为啥要把学习前3年培养兴趣的时候就搞得这么苦逼呵呵,没有学习的乐趣,如何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度过最苦的后3年。
至少我身边每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没有一个是靠家长逼着优秀的,都是靠兴趣和信念。
而现在的启蒙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信念还得再等等),种下这颗种子,早晚都会开花结果,可不能舍本逐末呀。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