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合剂能退烧吗,小儿退热剂的使用原则

现在我国多地仍有疫情,儿童发热后就诊很不方便,为此很多家长很紧张,其实很多时候发热不一定需要立即就诊。

国内很多地方还有疫情,孩子发烧后看病不方便,很多家长都很紧张。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发烧不一定需要立即治疗。

发热是儿科门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也是5岁以下儿童急诊和住院最常见的原因。

但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它是发烧背后的原因。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指南认为,退烧药的使用不仅要根据体温来指示,还要注意发热儿童的“舒适度”。只有关注发热背后的疾病,才能从源头上“底层买单”;关注发热儿童的舒适度,更能体现医学人文的“温度”。

发烧其实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对于发烧的孩子,不仅要了解和处理“发烧”,还要了解“发烧的原因”,这决定了孩子接下来的治疗。在这方面,理解发烧的定义非常重要。体温高于平时测得的温度一般认为是发热。腋下测温时间以5分钟为准,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如果体温仅一次达到37.4,全身状况良好,无自觉症状,则不认为是病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儿科学会均将发热定义为直肠温度38.在中国,临床上常以腋表温度37.5为发热。其中37.5~38为低热,38.1 ~ 38.9为中热,39 ~ 41为高热,41为高热。

马宝宝爸在家观察孩子要注意几个方面。对于缺乏语言能力的发热幼儿来说,发热最常见的不适是不明原因的哭闹和吵闹。具体来说,发热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1)呼吸系统:,的发烧儿童的呼吸频率会增加,而呼吸功也会增加。

(2)消化系统:的发烧会减少各种消化液的产生和分泌,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减缓胃肠道的运动,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儿童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口干、消化不良、便秘等。

(3)循环系统:发烧时,他的心率会加快,心脏会做更多的工作,有些孩子甚至会感到心悸。

(4)神经系统:的发烧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儿童可能会出现易怒、易怒、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幼儿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抑制过程较弱,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容易扩散。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在年幼时发烧时容易抽搐(我们称之为“热性惊厥”)。

何时使用退烧药:

鉴于发热给儿童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引起烦躁、哭闹、食欲不振等不适,实际上临床上认为退热的目的是2011年一方面是要消除发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改善发热患儿的舒适度.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发热与退热药物使用指南》、2016年意大利儿科学会《儿童发热管理指南》、英国NICE Guide 2013年《5岁以下儿童发热性疾病评估和初始管理》均认为使用退烧药是为了缓解儿童不适,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应考虑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以下简称“2016版中国指南”)也指出,2 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 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使用退热剂.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有且只有两个——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常用的退热方法主要有物理退热和药物退热。物理退热包括低于体温的温水浴、温水浴、局部冰敷、酒精浴和退热贴。值得注意的是,2016版《中国导报》指出,虽然对乙酰氨基酚结合温水搓澡的退热效果在短时间内较好,但会明显增加儿童的不适感。所以不建议用温水搓澡退烧,也不建议用冰水或酒精搓澡退烧。因此,对于2个月以下不宜使用退烧药的儿童,陆泉教授建议通过“调整”的方式进行物理退烧药

,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患儿,可以使用退热药。退热药的原理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下移,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降低体温。

那么,如何使用退热药?

2016版中国指南推荐≥2月龄儿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剂量为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6月龄儿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剂量为10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h。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用药足量的情况下,退热效果应该是肯定的”,包括WHO、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发热与退热药物使用指南》、2013年英国NICE指南《5岁以下儿童发热性疾病评估和初始管理》以及2016版中国指南均推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一般在用药后0.5h~1h开始退热,2h~3h后可达到理想的退热效果。但是大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使用退热药后,体温不一定会马上恢复正常,一般先下降1~2℃。但此时,患儿由于发热带来的不舒适感已经可以得到缓解,那么退热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125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