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2月2日“龙抬头”,龙抬头吃什么?这一天有许多传统活动:
天亮前,用黄豆炒“熟豆”,也叫炒“蝎子爪”,又香又有力量。据说吃煮熟的豆子,不会被蝎子蛰到。
撒上青灰。沿墙撒灰,边撒边念歌谣:“2月2日撒青灰,蝎子蝎子成堆死。”
外壳。把过年当天(春节)或过年后正月十五之前烧好的草木灰放在簸箕里,散成一圈,大圈套在小圈上,分三五次,单圈不围双环。把全谷物放在中间。用砖或瓦覆盖,象征粮仓,期待丰收,三天后再收起来。三年内结婚并住在娘家的媳妇,2月2日回婆家,以免被包围在仓库外。
2月2日吃大馒头,忌吃面,而吃面更是广为流传的“抽龙筋”。不要打水、推磨,不准妇女在屋内梳头,不准用长绳子,以免蛇、蝎子等毒虫落在屋内。
因为地方风俗很不一样,所以有。
农历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过去,它也是老北京人心目中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因此,二十四节气的“蛰”前后,当万物在春天回到大地时,蛰伏在土壤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都会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会从沉睡中醒来,所以被称为“龙抬头”。龙一抬头,便是一个明媚的雨天,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是美好的一年。
2月2日,老北京有许多民俗活动。
首先对饮食有一定的重视,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法”,它会好又好,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大多是以龙的名义。一般要吃春饼,也叫“龙林”;吃饺子也叫“龙耳”;吃面条,也叫“龙须面”,也是以北京的龙须面命名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吃春饼,俗称煎饼,是北京特有的美食。它是一种烙有白面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盒菜”,即哞哞舒肉、豆芽拌粉条、酱肘子等。味道可口,味道好。俗话说:“有各种各样的盒饭,五谷丰登,一年好收成。”
2月2日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接“阿姨”,即娘家接回出嫁的女儿,所以说“2月2日接宝宝”。因为老北京人有很多礼仪,其中“大妈”第一个月不能住娘家,第二天拜完娘家必须当天回婆家,尤其是新婚的“大妈”。然而,2月的第二天,我母亲的家人来接女儿,呆了几天或半个月。第一,第一个月忙了很久,很累,就带她回家好好休息。第二,新年伊始,又要忙,所以想请她吃饭。春饼,即煎饼,通常用作招待。在他们被接回来的日子里,“阿姨”除了吃吃喝喝,就是一次随意愉快的聊天。
2月2日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2月2日,几乎是惊蛰前后,“一犁地惊蛰,春分气满。”从此,到了北方春耕的时候。为了动员民众迅速投入春耕生产,又不错过农时,2月2日,皇帝象征性地带领数百名官员出宫,将他“一亩三分地”农田上的泥土松土。每年的2月2日,明朝和清初的皇帝都会去先农坛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帝开始,每年二月二日都改为圆明园,他们到“木易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耕田耕田。以前有一张年画叫《皇帝耕田图》。图中,一个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在用犁耕田,后面跟着一个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播种。这头牛由一个穿着长袍的祁品县令牵着,远处,皇后和宫女正在挑筐送饭。画中还题写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皇帝耕地,大臣赶牛,宫中娘娘总送饭。当朝大臣抛撒种子,春耕夏收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表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在春夏亲自培养,让普通人能丰衣足食。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