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老师发微信,老师为什么不回呢,收到了老师

宝贝,你爱吮手指吗?露露也爱,有大拇指陪伴的感觉棒极了!

宝贝,你喜欢吮吸手指吗?露露也很喜欢。和她在一起感觉很棒!

—— 《大拇指真好吃》

“你在吗?”

无暇转身,突然收到老师的微信,你有什么心情?

嗯~大概,考高分的时候想看却不敢看,不敢看却又不得不看!

突然,收到老师的微信

假装很平静,其实我的手在抖得像帕金森。看到内容后,我不禁松了一口气!

“有个情况我想回应你。”

好吧,好吧!

再看看,“溪溪最近吃手指的情况有点频繁……”.

哦,是的,我就知道!

我很高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在叹气。

吃手

全世界孩子不成文的同款爱好

都说“孩子手里有三斤蜂蜜”,可我还是不信。我很高兴我的宝宝没有全世界孩子一样不成文的爱好。

不是还没来~

4岁的时候,我发现了吃手的美。我真的很生气,也很难过。

几乎每一个小宝宝,都会经历一段疯狂吃手的时期.

老人经常开玩笑说:“孩子手里有蜂蜜,吃起来甜甜的。」

育儿专家也表示,“两岁前的孩子吃手是有充分理由的,应该得到支持。」

因为,两岁前是口欲敏感期,吃东西的手是:

通过嘴巴探索和体验身边的事物;

身体各个部位的跨通道认知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吃手是一种抚慰自己、释放情绪、缓解牙痛的心理需求。

英国 INPP 国家神经研究所所长萨莉 戈达德在研究中指出:

宝宝的吮吸动作会慢慢从反射动作变成自觉动作;它是一个从不自主吸吮到可控吸吮的渐进过程。

换句话说:吃手是婴儿先天性的反射行为、动作,通过吃手感受到的刺激,都是他学习行为的起点。

很明显,这是一两岁宝宝的爱好。为什么4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吃手指的美?

作为一个站在育儿信息最前沿的佛教妈妈,我的做法一直是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

管她,说不定过两天就不吃了。

但最近,现实却让我焦虑了。

我发现,溪溪吃手的习惯愈发严重。无论是走路、排队、看书、睡前,小手指总是时不时就会不自觉地伸进嘴巴。

提醒她了,还会偷偷吃。

本来以为在学校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你是一个如此诚实的宝宝!

手有什么好吃的?是饭不香,还是棒棒糖不甜?

抱着感同才能身受的想法,某一天,我小心翼翼的把一根手指悄悄咪咪地伸进嘴里~

嘿!真香!

眼不花了,头不晕了,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

工作什么的,可以等会才做,先悄悄咪咪地吃个手!

▶ 吃手

会对孩子的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话虽如此,但四岁了还频繁地吃手,就得引起关注了!

且不说吃手不卫生也不雅观,长期吮吸手指还会对发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轻则引起牙齿排列异常,影响咬合功能,逐渐形成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噘嘴畸形;

重则还可能会引发嘴呼吸、口齿不清、语言障碍等等问题。

突然,收到老师的微信

甚至连手指也会因过度吮吸而成茧、破损、甚至变形。

最关键的是,长期对吃手的依恋,会让孩子处于「婴儿迟滞状态」,导致孩子心理成长的滞后,跟不上同龄人的步伐。

所以,如果说,两岁前,孩子吃手要「无为而治」。那么两岁后,孩子仍然吃手,就得「有所作为」了。

怎么管?

不能过于提醒,更不能暴力制止,否则只会强化问题。

老母亲真是操碎了心!

问她为什么吃手,“是手指痒吗?”、“是牙齿痒吗?”、“是有什么不开心吗?”

小屁孩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妈妈,我们今天在学校玩了……”

沟通也沟通不了,那转移注意力?

她吃手,就握着她的手指。

握住了这只手,她还有那只手,你捉她躲,一去而来,手倒是不吃了,老母亲也累倒了。

比打完了一场职业相扑还累!

讲真,为了溪溪吃手这个事儿,我愁得头发都掉了半把,在经历了“不管—着急—焦虑—崩溃—绝望—爱咋地咋地“后,最终以破罐子破摔收场。

最后还是听取老师的意见,不刻意提醒,适当关注,顺其自然,慢慢自愈。

这场 “拯救手指”大战竟然意外的胜利了。

某一天,溪溪突然对手指失去了兴趣,好像是对我当初掉的头发的嘲笑!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件事,才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和严重,换一个不一样的新的角度和心态,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 孩子

吃手的原因

对于吃手,之所以会烦恼,想纠正,主要是因为这2个原因。

/ 第一, 不卫生!

刚刚还在地上玩儿,扭头就把手塞进嘴里,也太脏了吧!万一把细菌病毒吃进肚子生病了怎么办?

老母亲简直不能忍!

/ 第二, 这个行为不好。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吃手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因为一个正常的大人谁也不会把手放进嘴里。

一个频繁吃手的孩子也难免会受到周围人的评头论足。

“那么大了还在吃手!”

“吃手的娃娃不爱干净!”

……

于是当我们看见吃手啃东西这种行为时,大脑的理性就会自动给出不接纳的信号,让我们产生厌恶情绪,对孩子进行约束,不让他们啃。

以成年人的判断,于情于理,没有错。但我们把成年人的处事原则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这说明什么?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大人啊!

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吃手?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年人的“对和错”来界定这个行为的好与坏,也不能单纯地用“好与坏”去强行纠正孩子的某些习惯。

怕吃手不卫生,可是过去都是在泥里打滚没脏没净的散养娃,也没多影响健康……

说白了,大多数人都是过去不自己心里的那个坎!

▶ 吃手

2岁后更多的是心理需求

而且我还发现,身边被照顾得越仔细的孩子越容易生病,反倒是糙着养的娃总是能扛过一轮轮生病,大概就是具有了完备的抵抗力和与病菌共生的能力吧。

吃手,既然是本能,就真的没必要那么如临大敌。

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不造成健康隐患,就不需要过多干预。

也不是孩子2岁后就不需要吃手了。2岁以前可能是认知发展和口欲的本能需求,2岁以后更多的就是心理需求。

遇到挫折、压力大、焦虑和难过,又不能哭,就只能靠吃手来解决焦虑,缓解安抚。

这也是很多孩子以前不怎么吃手,大了忽然就开始吃手的原因。

溪溪以前是不吃手的,暑假的时候突然开始咬手咬指甲。

仔细想想,应该是那段时间,我和爸爸都比较忙。

爸爸忙着加班,很多时候回来溪溪都已经睡了,早上起来爸爸又已经走了,有时候一连几天都看不到爸爸。

我呢,又忙着上课,没时间陪她玩,来找我陪她玩儿,我还会很不赖烦的让她不要打扰我,有时候甚至连睡前故事都省略了。

这些是不是都让她产生了焦虑,觉得爸爸妈妈不够关心她,想要爸爸妈妈陪,又害怕打扰到我们。

所以孩子突然吃手了,不要忙着去纠正她,先要找到突然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

刚开始发现溪溪吃手,我也是制止她,告诉她吃手不好、不卫生,倒是不吃手了,可她开始吭衣服、肯被子、肯玩具…….

可见,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只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宣泄。

成年人不开心了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泄,买买买,吃吃吃。孩子难过了,不能哭,不能抱着妈妈撒娇,如果连手都不能吃了,那让孩子怎么办?

盲目的强调只会起到“负面强化”的作用,加强孩子的意识,激发孩子的叛逆,激化孩子的焦虑程度。

不仅不能纠正,反而越管越严重。

别吃手!

不许把手伸嘴里!

立刻把手指拿出来!

看似有威慑力,实则却是隐性的心理暗示,会不断加深「吃手」这件事在孩子脑海里的印象。

而且,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粗暴地责骂、恐吓、甚至一巴掌拍掉孩子的手,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更低,吃手的行为反而屡禁不止。

其实,正常频率和适当程度地吃手,通常不会严重到孩子的牙齿和骨骼发育的。

实在担心,就定期带娃检查牙齿,可以和医生随时沟通,不必太过焦虑。

但如果已经把手吃到脱皮,长茧子甚至皲裂流血的程度,就必须要干预!

吃手到这个程度,已经不仅仅是习惯问题了,而是有比较严重的内心问题,孤独、沮丧、难过、焦虑、无聊…..

▶ 解决吃手的前提

是解决孩子内心的不安

例如我就发现,我和爸爸放下手中的事,用更多的时间来陪溪溪,一起做做小游戏,睡前讲讲故事,一起唱唱歌什么的,溪溪慢慢地就不吃手了。

可见,化解孩子的不安才是解决吃手的关键。

如果突然发现孩子某些不好的习惯,不要急着制止,先和孩子沟通一下生活、情绪,是不是碰到麻烦和让她不开心的事情。

了解他的内心,化解她的不安和焦虑,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抽时间多陪陪她,用温柔的语言、笑容、眼神,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减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当发现孩子又不自觉在吃手时,悄悄走过去,抱抱他,亲亲他,拉起他的小手去玩游戏、做手工、拼拼图,让孩子的手里有活,眼里有事,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慢慢地弱化孩子对吃手的依赖。

如果真碰到化解不了的焦虑,可以采取转移安抚目标,引入让孩子感觉可靠的安抚玩偶或者小毯子,获得安全感,降低对吃手的依赖。

或者带孩子去做其他宣泄内心的活动,比如疯跑、游泳、蹦床这类通过运动分泌多巴胺的活动,也比如画画、唱歌、跳舞、打击乐器等表达寄托情感的活动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我的办法是陪她一起画画、拼图、做游戏,做约定,适当的做一些奖励。

现在溪溪虽然偶尔还是会吃手,但已经不严重。

END

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有溪】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1363.html

(0)

相关推荐

  • 新能源车+充电桩+储能+冷链物流,8天上涨44.99%!还有机会吗?

    一、热门个股解读——松芝股份(002454)

    科技 2021年11月10日
  • 孩子聪明不聪明,从小手就能看出来,孩子聪不聪明从手指就能看出来

    导读: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家孩子成长为头脑聪明的孩子,虽说智商的高低受先天基因遗传的影响占比达60%左右,后天的养育、教导占40%。不过,后天因素往往能影响先天优势。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特征或表现已经显示出智商高低,哪怕只是他的手,家长们都应注意观察与把握!

    生活 2021年11月28日
  • 骁龙888+哈苏镜头+65W快充,从3799跌至2899元,优质旗舰加速退场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2022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按照往年的惯例,手机厂商都会在这个时候对产品进行降价出售。因为一大波迭代新品即将在明年一月份诞生,而从媒体爆料的情况来看,主流手机厂商迭代产品发布的时间还有可能会提前。当新品发布后,老产品的某些参数竞争力就会有所降低,购买价值相应的也会变低,年底降价清理库存成为了手机厂商心照不宣的操作。

    科技 2021年11月17日
  • 自闭症儿童玩什么游戏有帮助,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的方法

    许多儿童训练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提高能力并减轻症状。尽早开始儿童训练——在学龄前或之前——可以提高孩子成功的机会,但儿童训练永远不会太晚。助儿飞翔儿童训练中心建议您在怀疑您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时立即开始研究康复方法,而不是等待正式诊断。获得正式诊断可能需要大量时间、测试和专家随访。

    生活 2021年12月2日
  • 宝宝起名:每个姓氏都有好听的宝宝名字,李姓宝宝好名分享

    古代有一句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宝也。意思是:符号一定代表了某一事物,有事物就必定会产生代表它的符号,即名字;反过来,以符号或名字也可以了解该事物的内容及特征,即所谓:“名附与实则见其意”。

    生活 2021年9月28日
  • 刚做新手宝妈的你是不是也一样手忙脚乱?(形容新手妈妈手忙脚乱)

    第一次当妈妈,真的遇到了超多问题,肠胀气,肠绞痛,湿疹,乳清蛋白过敏 等等... 出了月子中心第一天和老公独立带娃的第一天,接近崩溃了,一晚上我们都在喂奶 拉臭臭 洗屁屁 哄觉觉的循环 基本一晚不用睡,白天晚上娃都放不下. 坚持三天我们实在坚持不住了.一直都没有怀疑娃娃这么拉肚子有问题,一直觉得他还小不攒肚。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要不去验验娃的大便,看看有没有问题,果然发现他对母乳的乳清蛋白过敏,所以一直拉肚子,医生建议一周不喝母乳,喝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换了奶粉的宝宝一天比一天好,也渐渐可以放下了,大便也正常了。唯一遗憾就是不喝母乳。但我的状态依旧不好,每天还是很累很累,晚上不需要亲喂了,但我还要坚持起来泵奶,一直想着之后看可不可以恢复母乳,在一周后我们尝试恢复母乳,第一天加一顿,循序渐进的增加,很明显娃娃状态又开始不好,我老公不忍心娃娃受罪,又让我喂回奶粉,但我还是依旧泵奶,依旧白天晚上都累.当妈之后才知道母亲的辛苦,能养大一个娃真的不容易... 第一次写心得先随便写

    生活 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