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BBK教父段永平将“重新崛起”,带领OPPO和vivo成立新公司,共同造车。
听到这个消息,熟悉段永平的网友立刻反驳(段永平在雪球的账号是“大道无形我有风格”,“大道”就是段永平的意思)。
随后,对于联合造车的传闻,OPPO内部人士表示,这种说法“不靠谱”;Vivo否认三家公司联合造车的可能性,称三家公司均为独立主体,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vivo将继续专注于智能手机这一主营业务领域。
今天,段永平自己在《滚雪球》中说:“‘重返江湖’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对了,我还没听说我们要造车,所以有可能知道。”
很多人对“段永平”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如果提到学霸学习机、BBK学习机、BBK VCD等。很少有人不知道。
最重要的是,他不仅喜欢做生意,而且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退休了。他把BBK一分为三,交给了陈明永、沈巍和黄一鹤。以这三个人为首的企业生产了三个知名品牌:OPPO、vivo、小天才。
此外,拼多多创始人黄征也自称是段永平的徒弟,但他却悄然崛起,威胁通达系极兔快递,也有段永平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OPPO、vivo、小天才、拼多多、极兔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的一些玩法完全一样,这是段永平在BBK一贯的玩法,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也经常强调段永平的“本分”、“敢为人先”的理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普遍称赞段永平,他的言论在网络上也广受好评。他的雪球账号已经达到了52万粉丝,以上五家企业的每一次变化也会让人想起他。
按理说,段永平创立BBK的故事并不太奇怪,他也没有跨越商界的非凡能力。就连他在商界的成就也远不及历任商界领袖,包括他的徒弟黄征。为什么他在网上的名声越来越大?
或许这是因为,在浮躁和投机充斥的商业世界里,段永平的本分、低调和长期主义能让人看到脚踏实地成功的可能,而这种理念下的成功是可以不断复制的,能为所涉及的行业“敢为人先”杀出一条出路,甚至当这些理念投入投资时,也能极其出彩。
这是一个人们乐于看到的成功故事,他们愿意传播这样的传说,以思想为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强烈希望段永平回归江湖的人,无疑是想看到他再次用自己的想法在已经成为红海的造车江湖上打个洞,从而让这个行业与众不同。
即使他再也回不了江湖,也没关系,因为他的一些想法正在逐渐蔓延。
作者 | 肉包
编辑 | 齐马
商隐社研究团队商业组
ong>
本文为商隐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1997年11月7日,秋末冬初的北京晚上已经有了刺骨之感,而在北京交通主干线——西长安街,北侧的梅地亚中心的宴会厅中走出一群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
94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谭希松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黄金时段拿出来向全国招标,最后中标的企业获得最好的广告“推荐位”,还被冠以“标王”的称号。
当年,孔府家宴酒、秦池酒在拿下“标王”后,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发展为知名企业,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均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所以,每年这个时间,商界大佬大部分都会在梅地亚中心竞标广告位。
人群中段永平与乐百氏的老总何伯权、杨杰商谈着第二天的竞标,他想和乐百氏建立攻守同盟,从而降低投标成本。并说出了自己第二天将直接抛出1.8亿元的竞标计划。
话音一落,吓退了大部分玩家,何伯权也同样吃惊,双手一摊,苦笑道:“你出1.8亿,我就让贤。”
第二天竞标,段永平按计划抛出高价,但这时杀出了一个“程咬金”——爱多VCD的老总胡志标。
胡志标紧随其后喊出“1.82亿”。
这个价格更令人吃惊,谁都没有想到,此时会有人出来和段永平竞价。一时间,这场竞标变成了段永平与胡志标之间的财力较量。
最终爱多花了2.1亿夺得这次明标的“标王”,胡志标此时难掩激动,说道:“2.1亿,太便宜了。”说完还向坐在他斜后方的段永平看了一下,而此时的段永平仿佛局外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微笑着鼓掌祝贺胡志标。
明标被胡志标夺走后,段永平将精力放在了下午的暗标上。到了下午,段永平大力出手,以超出新科200万元的价格夺得了暗标的第一名。
段永平每年都会预留三天左右的时间到北京参加中央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在98年和99年都夺得了“标王”,不过他对这一称呼并不感兴趣,他曾极其低调地说:
“我们做的不是”标王“概念。历届誓夺‘标王’的企业都在投标的同时,准备好了新闻发布会,我们是唯一没有搞发布会的。因为我觉得这事根本不值得宣传,我们不过是花了自己该花的钱,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广告时段而已。”
可能正是这种低调给他本人披上了神秘色彩。
段永平是78级大学生。
无论是在商界、政界还是学界,77、78、79级大学生都是中国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磨炼,普遍具有底层生存经历,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们以近乎自虐的方式读书学习,也亲眼见证了社会翻天覆地的转变。
所以,这三届毕业生既有在摸爬滚打中形成的坚毅,也有对社会的洞察,还有种积极改变现状的精神特质,注定大量涌现人才。
在商界,曾叱咤中国家电江湖的TCL李东生、创维黄宏生、康佳陈伟荣,投资圈的熊晓鸽、徐小平、阎焱,地产界的冯仑,以及既是科学家又是商界领袖的张亚勤等也都是这个群体的成员。
恢复高考前,段永平在革命老区井冈山下的一个农村干农活,第一次高考时16岁的他仓促复习了俩月,没考上,第二次抱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终于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无线电系。
在大学,段永平就表现得很“异类”,那时候就表现出了他一以贯之的实用主义理念。
他似乎早早就看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所以并没有在科学技术领域消耗太多精力。他只上自己感兴趣的课,读对自己有用的书,只要自己不感兴趣,即便有些是必修课他也不会为了学分而强迫自己去听。
在他看来:
“文凭于我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学到实实在在而又实用的知识。”
毕业后,段永平被分到了北京电子管厂(774厂),这是一家走在中国电子工业前列的科技型国企,同时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子管生产企业,现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厂区旧址改建而来,当时员工将近1万人。
大国企,还给北京户口,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段永平只在这里工作了4年就离开了。
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认为对于没人脉、没钱的年轻人来说,再去找一个这样的大国企很难。
但这却正是段永平辞职的理由:
“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听说谁是谁的儿子,我就想,我是谁的儿子?”
言外之意,能靠得上的只有自己。
辞职后的段永平没有急着去找下一份工作,在风起云涌的80年代,他感觉自己只有工科知识还不够用,于是又中国人民大学读了个计量经济学硕士。
毕业后,他也没对很快能当处长、分房子的单位表现出多大兴趣,甚至都不想留在北京了。
有人说:“丢了北京户口多可惜啊!值一万多呢!”
段永平笑道:“以后想要了,再花一万多买一个就是了!”
虽然以后的北京户口远远不是花一万就能买到的,这话听起来也有点狂妄自大,但这其实是段永平对自己清晰的认知——“我这种人在北京的成功概率不会大,这里不太适合我,我想到思想开放,急需人才的南方去。”
毅然南下的段永平先是去了广东中部的佛山找了份工作,没呆多久又去了离佛山80余公里的中山重新找工作,加入了当时中山排名第三的怡华集团,并在这里遇到了他的贵人——时任怡华集团总经理的陈建仁。
陈建仁看了段永平的简历后,对其十分赏识,说服他去怡华集团下属的日华电子厂当厂长。
这个看起来的“美差”其实是个大坑。
当时日华电子厂背负200万的巨额债务,账上的资金只剩3000元,整个厂子算上生产线的工人总共只有十几个人。而且,当时厂子主要的产品是已经被市场淘汰的大型电子游戏机。
这反而让段永平觉得找到了用武之地,段永平的商业思维开始集中式爆发。
20世纪80年代,最火的游戏机是日本任天堂生产的一款家庭游戏机,因其外壳为红白配色,因此被称为“红白机”,该游戏机的玩法简单有趣,受到全球玩家的追捧(其中有些游戏直到今天都非常火,比如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等)。
数据显示,该游戏机上市不到一年,销量就超过了300万台,刷新了游戏产业的记录。
但由于关税壁垒,85年时“红白机”在中国的价格大概为18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3个月的工资,如此高的价格让人望而止步。
正版让人买不起,振奋的就是仿冒商。当时众多“红白机”的仿制品纷纷涌入市场,产品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这让段永平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在分析了游戏机市场后他认为:虽然上游戏机的时间晚了点儿,但别的企业大都是组装型的,什么产品好卖就组装什么,如果能创出自己的牌子,必能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
刚开始是租了中国台湾的一个品牌,打开了游戏机市场,后来跟台湾厂商闹掰,只得自己创立,段永平跟同事反复斟酌了好久新品牌的名字,最后定下来叫“小霸王”。
有了自己的品牌后,段永平并没有急功近利地去打价格战,在他看来,“守住本分”才是制胜关键,“本分”的关键就是产品质量。但当时市场上有一些畅销的产品性价已经很高了,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有绝对的优势,小霸王与之相比很难出头。
这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切入进去,段永平想到的是营销,当时其他企业也搞营销,但都没有段永平搞得狠——91年6月,在小霸王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段永平痛下血本,拿出40万在央视打广告,是同类产品中第一则在央视播出的广告,效果立竿见影,小霸王在92年销售额超亿元,净利润超800万。
“小霸王”游戏机凭着营销一炮而红,价格也合理,质量上也有保证,当时国内游戏机大多采用进口芯片散件组装而成,有些品牌的发厂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无论产量多少,都能把返修率控制在2%以内。
由此,小霸王成了国内电子游戏机的领军者,但理智的实用主义者段永平敏锐察觉到:电子游戏机终究是个消遣品,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玩物丧志。
一番考量后,段永平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加了键盘和学习卡,成了小霸王学习机。
他还为小这款产品量身制作了一段神曲——小霸王版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二,我拍二,学习游戏在一块儿......”
段永平这招“移花接木”,使广告词更为简单易记,再加上花重金将广告投放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一时间,这段小霸王版《拍手歌》火遍大江南北。而这则广告的成本之低、效果之好,也让广告界目瞪口呆,成为经典营销案例。
产品打出后,段永平又找来那个年代最火的明星之一成龙当代言人,让小霸王的知名度进一步大增。
95年成龙凭借多部电影打败了周星驰,刷新了香港票房,被很多人称为“成龙年”,而小霸王的产值也超过了10亿元,一度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当时怡华集团其他十几个子公司的收入总和,还不及小霸王的一半。
营销让小霸王一飞冲天,但段永平对广告一直都持十分理性的态度,在他看来广告并非灵丹妙药,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产品知名度很高,但品质、服务跟不上,肯定要出问题。
所以,在推出小霸王的同时,段永平在全国下了一盘质量、营销、售后并重的棋。
比如对销售网络进行重新布局,取消全国总经销制,在各个城市推行总代理制;为了规范市场,提出“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统一小霸王的全国销售价,实行限价销售。
94年,有关部门做过一份问卷调查,问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是什么,结果出人意料,不是IBM,也不是联想,而是小霸王。
然而,就在小霸王如日中天,众人都以为段永平将再展宏图时,他却辞职了。
怡华集团内部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根据约定,段永平和怡华集团之间“二八分成”,即他可以拿到小霸王20%的利润。很多领导认为他辞职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事实上,段永平是看到了小霸王繁荣背后的隐忧。
集团公司有时将小霸王的盈利抽走,填补其他子公司的亏损,这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但对于小霸王而言,就是被“吸血”。
段永平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股份制来解决,集团如果要抽资金去应急,可以转让股份。另外,搞股份制是“一揽子计划”,整个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来,就不再需要“二八分成”的东西。
他多次向集团高层提出股份制改革建议,但都被拒绝了。理念上的冲突让段永平不得不离开。
段永平这次离职,还带走了昔日的6位骨干,其中就包括现任OPPO CEO的陈永明和vivo CEO沈炜,他们来到与中山隔江相望的东莞长安镇创办新公司。
刚开始公司简单用了“力高”这个名字,但这不足够让人记住,后来段永平出资向全国征集品牌名称,有8个人取的名字都是“步步高”,段永平决定用这个,并给这8人每人都支付了奖金5K。
为了打开市场,段永平决定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央视,参加央视的广告投标,力争拿到“标王”。
步步高花了8000多万,打败许多知名企业夺得暗标。
97年,央视晚间天气预报结束后,出现的第一条广告就是步步高的学习电脑,“800元买电脑,免费学电脑”。这一广告播出后,步步高学习电脑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这年的11月,段永平再次去北京梅地亚中心参加中央台广告位竞标,不过这次明标“标王”被爱多老总胡志标截胡。
其实,这次“截胡”早已注定,因为两人之间有过节。
94年还是小霸王时代,当时段永平听说有一家叫“升达”的工厂在仿冒小霸王学习机,于是上门打假。而这家小厂的老板就是20多岁的胡志标。
事后证明胡志标是被冤枉的,因为他们的软件是从另一家公司买来的,只是和小霸王很像。
后来借着VCD开始流行的大潮,胡志标招兵买马开发出了“爱多”VCD,他把千辛万苦贷到的几百万留下一部分买原材料,剩下的全都投进了央视,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也是央视的第一条VCD广告。
在这次招标会上,离胡志标座位不远就是当年找他打假的段永平。此时段永平已经不玩学习机了,而是带着步步高VCD也挤进了这个行业,但这次胡志标是前辈,段永平变成了跟随者。
两人都是为了“标王”而来,再加上之前就有“过节”,争斗自然激烈。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VCD市场竞争爱太激烈了。
从95年到97年,中国VCD市场进入井喷模式,爱多、新科、万利达、金正、先科等品牌纷纷涌向市场,与三星、索尼等外国品牌一决高下,全国销售量更是呈倍数增长。
新企业也在源源不断入局,据统计,有名有姓的VCD生产厂家从两年间增长了近400家,此外还有200多家正在上马和投产,更有不计其数的拼装企业。
步步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入了战场。理论上,这有些晚了,但在段永平看来,与其冒着未知的风险创造全新产品,倒不如在产品市场渐趋明朗时做后来居上者。
后来居上,讲究的就是“人有我优”,97年底,有关部门对全国214家VCD生产商的232种型号的VCD视盘机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评价,结果只有18家企业的13种产品质量特性达到了国家优等品标准,步步高VCD就是其中之一。
头部的爱多打算在步步高没有完全崛起时将其扼杀,除了广告招标上竞争,双方还在代言人方面较劲。
夺得央视“标王”后,爱多花了450万请成龙代言,一句”爱多VCD,好功夫“登上央视,步步高请了李连杰,与成龙的喜剧功夫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紧跟爱多在央视打出“步步高VCD,真功夫”的广告。
这样让两者形成有趣的对比和呼应,引起了极大的舆论效应,很多人由此记住了步步高这一新兴品牌。
这反而让知名度差一些的步步高被人熟知。
从李连杰、张惠妹、周星驰再到施瓦辛格,段永平每次都是大手笔,请的都是大明星,但步步高资金并非充裕,相反还有些紧俏,步步高之所以能一次次大手笔在中央台投广告靠的是全员持股。
97年去央视争夺“标王”的同时,步步高全公司账面上只剩两万元,导致其无法按期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一时间资金链非常紧张,眼看这一窘迫局面短期内无法打破,段永平召开了一个供应商会议,如实向供应商们说明了步步高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两个延期付款的条件:一是由步步高付1%的月利息,延期支付;二是可将货款入股步步高。
多数供应商接受了步步高的提议,很多人借此入了股。
段永平也鼓励员工入股,遍布全国的代理商也可以入股,由此深得代理商信任。也正因如此,步步高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
除了供应商、员工、代理商入股外,步步高也吸引了台湾地区著名的电脑制造商宏基入股,宏基占股19%,而段永平只持有公司17%的股份。
在全员持股以及投资者的支持下,步步高的发展上了高速,“标王”、产品高质量、经典营销等一系列动作更是大力加持,让步步高成了业内璀璨的新星。
然而,就在这时,段永平却突然移居美国,将集团所有业务授权给陈明永、沈炜、黄一禾三位得力干将。
“退休”时段永平只有40岁。
在美国从事摄影事业的妻子刘昕为他申请了美国绿卡,尽管此时步步高刚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段永平却毫不犹豫地放下了世人眼中的“名与利”,退隐江湖。
一直以来,段永平都是理性且谨慎之人,这样的惊人之举让很多人不理解。其实,从步步高内部员工来讲,老板“突然退休”丝毫不会影响集团的发展势头,因为他们早已培养出一套独特的“授权”文化。
“授权”概念来自“参与式”管理理论以及员工工作参与理论。“参与式”管理理论提倡管理人员与员工分享决策权,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而员工参与理论则强调管理人员与员工分享权利、信息、奖励和增加员工培训、减少管理层次,以增加员工的工作自由选择权。
随着时代的发展,“授权”更多地被描述为一种心理认知过程,是一种内部激励过程,被授权者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丰富经验。
早在小霸王时期,段永平就十分注意“授权”。他曾回忆当年决定离开小霸王时,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工作交接,主要得益于“授权”。
而在步步高时期,在段永平逐步授权、放权的过程中,步步高的业务发展出了三条相互独立的主线:
第一条是教育电子产品类业务,主要涉及步步高学习机、学生电脑、复读机和点读机等产品;
第二条是通讯业务,主要生产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等产品;
第三条是视听类设备业务,包括VCD、DVD、家庭影院和MP3等产品。
99年,段用平作出一项惊人的决定:根据上述三条业务线,按照人随事走、股权独立、互无从属的原则,对步步高集团进行重大改制,重新成立三家独立的公司:
步步高教育电子由黄一禾负责(他退休后,由金志江负责);步步高通讯科技由沈炜负责;而步步高视听电子则由陈明永负责。
这三位法人之间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联系,三者唯一的关联就是有一个共同的股东——段永平,他每家持有约10%的股份。
步步高“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
而段永平在移民美国后,做起来甩手掌柜,公司的事情他都不管,甚至连公司具体卖何种产品都不太清楚,他转而做起了投资,做的也相当成功,被人称作“中国股神”。
他对这些昔日的属下只有一句告诫:
“这个事情交给你们干,你们就好好干;如果做不好,你们就干好一件事,你们就把这个企业好好关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因为这是你们的事情。”
这三人也没有令他失望,将其“本分”的理念,经典的营销方式,以及授权的管理方式都继承了下来。
OPPO的陈明永早期负责做DVD、MP3等电子产品,到了2005年,随着支持音乐播放的手机兴起,MP3、MP4销量大减,他就带领团队开始做手机,OPPO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段永平之前的打法。
比如销售渠道,数据显示,去年OPPO在全国三四线城市以及县乡拥有超15万销售点,无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OPPO门店的身影,这使得客户的黏性非常好,并且在品牌形象树立、购物体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股权方面,与步步高一样,OPPO的股权激励机制覆盖到全体员工,新员工工作一年后,能够获得执行期为四年的期权。如若员工离职,已兑现为股份的期权则无需上缴。同段永平一样,陈明永本人仅持有OPPO一成左右的股份。
在广告投入上,相对于段永平,陈明永有过之而无不及,创作经典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邀请多位当红流量明星做代言;赞助爆款综艺节目。
总之,这么多年了,OPPO还是在用“天上打广告、地下铺渠道”那套方式。
与陈明永一样,沈炜也是自小霸王开始便追随段永平,步步高集团拆分后,沈炜被安排接管步步高通讯业务,成立步步高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手机新品,随即掀起智能手机狂澜,重压之下,沈炜寻求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型之路,随后成立vivo品牌。
此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硝烟正浓,苹果、三星、HTC等国际大牌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联想、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紧随其后,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巨头虽已出现颓势,却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vivo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充其量只是一个实力弱小的新兵。
此时的vivo一如当年的步步高,而沈炜也如段永平,遵循焦点法则,选择在行业的细分领域建立相对的竞争优势。
要建立起竞争优势,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手机品牌产生差异。段永平曾说:
最重要的是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比如研发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尊重消费者的意见来进行,多进行市场调查,开发出老百姓接受的产品,而不是自己主观搞一些噱头,为差异化而差异化。
受段永平影响,沈炜当初在做产品时,始终将其目标消费人群定位在18-35岁的年轻人群体,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发现,音乐是这类人群购买手机时主要的考量之一。而当时市场上的智能手机音质和音乐并没有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显然,这是消费者极为关注而其他手机厂商忽视的一个市场盲点。
沈炜从这个市场缺口切入,将美国专业音频芯片制造商Cirrus Logic公司的Hi-Fi产品CS4398移植到手机上,在2012年推出vivo音乐手机X1,当年销量飙升到百万部。沈炜的聚焦战略大获成功。
在销售渠道上,vivo与OPPO一样,着力巩固线下渠道,使其成为销售主力,2014年在全国的分销终端多达10万家。
在沈炜看来,互联网是一个沟通平台,是一个新型工具,但并非全部,无论是电商还是社交,都是为了让品牌和客户的沟通变得更加直接高效,商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线上线下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并存。且他认定线上和线下成本“一定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平衡,类似小米这条路,也许我们走起来可能就觉得不太熟或者比较崎岖,我们只能走自己熟的路。”
另外,早在2004年布局线下渠道时,沈炜就定下了政策:优先零售商赚钱,其次是省级代理商赚钱,最后是vivo总部赚钱。
这些代理商全部为独家代理,即只销售vivo一个品牌,并在股权方面与vivo实现交叉持股,认同vivo公司文化价值观,形同亲密战友,荣辱同担。处于对中国国情的考虑,沈炜还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二三线城市及县级用户占比60%,经济发达地区用户占比40%,北上广深的市场相对较弱。
而在广告方面,沈炜也搞出了“让音乐活起来”“V梦想,不放手,敢让全世界成为我的舞台”“照亮你的美”等,同样邀请当红流量明星做代言,与OPPO轮流“霸屏”各大卫视综艺节目。
步步高集团拆分后,步步高的教育电子公司交给了黄一禾负责,主营学习机、复读机等,2007年,黄一禾退休,工作出色的金志江成了接班人。
与陈明永、沈炜等相比,金志江所在的教育电子产品行业规模小且技术门槛低,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短,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但步步高教育电子公司非但没有衰败,反而跟读书郎、优学天下牢牢把据着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六成以上的市场。
金志江也惯用“慢市场一步”,他会盯着市场,直到市场需求起来,供应链、技术、成本都成熟了,才会开始大规模投入。对复读机、学习机是如此,对后来的平板电脑、“小天才”电话手表亦如是。
在步步高教育电子的众多产品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有数据显示,小天才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整个智能手表领域出货量能排到全球第四,仅次于苹果、华为、三星,比小米还高,而如果细分到儿童智能手表领域,则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也曾透露对自己影响非常大的人是段永平,他说:
“老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是他下一代的四徒弟。”
黄峥是网易创始人丁磊介绍给段永平的。熟识之后,黄峥还不时帮段永平做一些投资。
2006年,已经退休的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高价拍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段永平带上黄峥一同赴宴,这次午宴的交谈,让黄峥见识到了简单和常识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他感慨道:
“常识是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各种因为成长、学习形成的偏见和个人利益的诉求蒙蔽了我们。”
后来黄峥决定在电商领域创业,段永平也毫不犹豫地出资为其背书,虽然拼多多经常被诟病为“价廉质低”,跟当初段永平所在的电子产品领域也有较大差别,但从黄峥的经营策略上,仍能看到段永平的影子。
比如,销售渠道方面,在淘宝、京东、美团三大巨头额挤压下,黄峥集中力量采用差异化打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力推低价模式,轻松获得了大量用户。
在广告方面,也采用了广告上的强大攻势,电视、手机、地铁、电梯……几乎有人的地方,拼多多刚兴起那几年都能看到或者听到一首“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的广告语。
在企业文化上,黄峥也强调“本分”的理念。
最重要的是,当黄峥用了三年把拼多多做上市,很有机会成为中国最有钱的富豪时,他捐了1000亿,在41岁选择退休了。
段永平虽然退休了,但江湖上总有关于他的传说。
一方面,是OPPO、vivo、拼多多、小天才等公司被拿出来讨论时,总会让人联系到段永平,而“偷偷生长”威胁到通达系快递的极兔速递,也有着段永平的投资,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段永平在快递市场搅弄风云。
因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极兔速递的“后发制人”“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似乎都是段永平的一贯打法。
“段永平系”创业者似乎总是值得重视。
另一方面,段永平在雪球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上经常分享一些商业理念和投资见解,目前关注者有52万多,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段永平“本分”“慢就是快”等理念,他说过的话也在媒体上广为流传。
其实,段永平创立步步高的故事没有太多少奇特之处,他也没有什么纵横商界、超乎寻常的能力,甚至他在商界的成就不如同时代的黄光裕、后来的“二马”以及黄峥等诸多企业家,但为什么唯独段永平和他的传说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或许在充斥着浮躁和投机的商界,段永平的本分、低调、敢为人后更能让人看到通过踏踏实实也能成功,这种理念下的成功还可以被不断复制,而这是大众乐见的成功。
正如曾有网友曾在雪球感叹说,大道讲的东西其实都很简单,但为什么这条路还是人烟稀少,投机的远多过投资的,可见知易行难。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