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的分论点,学会倾听不打断

覃丽带着五岁的儿子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外出踏青。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家人玩得很开心。休息的时候,覃丽拿出了两个苹果递给儿子,并对儿子说:“你吃一个,外婆吃一个。”

李芹和她五岁的儿子以及她的母亲出去郊游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全家人都玩得很开心。课间休息时,李芹拿出两个苹果递给儿子,并对儿子说:“你吃一个,奶奶吃一个。”

没想到,她的儿子把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李芹看到后非常生气,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儿子见妈妈生气了,赶紧说:“妈妈……”

学会倾听,不要武断下结论

儿子还没说完,李芹马上打断了儿子的话,厉声说道:“你怎么这么自私?我告诉过你,一个给你,另一个给奶奶。你怎么这么无知!”

听完李芹的话,她儿子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想说些什么,但她什么也不敢说。她看起来很委屈。

奶奶看到后,擦了擦眼泪,轻声问:“来,告诉奶奶,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孩子抽泣着说:“因为我想给你最甜的。”

奶奶听到孩子的心声,非常感动。她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说:“傻孩子!”

作为母亲,李芹在听到儿子的回答后,不仅为孩子的理解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的武断批评感到羞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犯过与覃丽类似的错误,还没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最后却发现原来是自己弄错了。这种情况一方面会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人,面对自己频繁重复上演的类似错误,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我性格比较直爽,有什么说什么,所以才容易得罪人。问题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总是武断下结论的人,真的是因为性格直爽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还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没有听清楚问题时,就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认定了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轻易地给出了结论。最后,当他们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又会感到十分后悔。

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及时道歉确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重复犯类似的错误。要想避免武断下结论、武断回答的错误,就要求我们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等对方表达完自己完整的观点后,再做出相应的回答。

在大多数人看来,所谓的沟通,其实就是语言的交流,但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倾听比诉说更得人心。古德曼的这种观念,就是著名的古德曼定理。古德曼定理并没有否定说话的意义,而是告诉我们,不能将沟通简单地理解为有声的说话,因为有时先声夺人会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使我们的回话产生尴尬。

为什么倾听在回话的过程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是对方的听众。如果对方的观点还没有叙述完毕,我们就抢先回答了,那么谁又来当听众呢?如果没有了听众,那么,提问和回答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2)任何问题的回答都要经过思考。如果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没有经过思考,那么就很难领会对方提问的含义,很可能会做出武断的结论。

(3)要知道,回答问题前的倾听也是消化问题的过程,问题要先领悟再回答,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而倾听就是消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那么,既然倾听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会倾听呢?倾听到底难在哪里呢?

归纳来说,倾听最困难的地方就是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方的世界中。但是,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很难做到,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回话的困难。例如:

一位妻子对丈夫说:“看, 又买了一辆新车。唉,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车?”

我丈夫很想表达他的观点,但他忍住了,因为他在努力学习倾听。

然后老婆说:“算了,我还是不指望了。看你现在的收入,过几年就不可能了!”

最后,老公忍不住了:“什么叫没戏?你是上帝的预言,你怎么知道未来……”

> 上面对话中的丈夫其实已经很努力地在倾听了,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投入妻子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听,可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考虑对方提问后我们该如何回答,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对方的世界、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我们才不会回答。

当我们在练习倾听技巧的时候,无论对方的话多么可笑,又或者令我们多么不解,都一定要尽量忍住辩解的冲动,只需要做出反馈式的回答就好。

责任编辑:滕余国

学会倾听,不要武断下结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3962.html

(0)

相关推荐

  • 新款帕萨特2022款满天星报价(新帕萨特荣耀上市)

    文章长度:0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生活 2021年12月19日
  • 保胎住院住产科(产科病房保胎成功的征兆)

    先说说自己,孕晚期胆汁酸高,被主任医师要求住院了。双胎高龄,孕期糖尿病,还加一个胆汁酸高。简直不要太酸爽。天天和二个娃娃的胎心监护搏斗,搞了几次第三次胎心监护才过的惊险瞬间,因为再不过就得刨腹产了。还有由于胆汁酸忽高忽低二次被医生吓。我老公都快崩溃了,想快点刨出来。而我认为才34周加5天,娃太小出来也不安全,每天心情都像在走钢丝。产房的走廊上都是住着保胎的妈妈,有48岁高龄怀双胎24周环扎必须卧床的大姐,有16岁怀孕五个月拒绝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小姑娘。有大出血叠加痔疮躺在过道上痛苦呻吟的妹妹。凡此种种,我不禁要问,我们生孩子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一辈子担惊受怕吗?为了老有所依?有钱人为了财产继承可以理解,一般的工薪阶层为了什么?为了死后有人上坟?可能丁克久了会觉得有遗憾,那在整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中一对有责任感的父母承受的压力和精力我认为并不值得。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或许你忙能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让我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磨砺或者幸福!

    生活 2021年12月18日
  • 楼市下跌超出预期,但买房预期大幅下降,进入“跌缓”局面。

    10月楼市的低温,似乎已经到了触手可感的地步。

    生活 2021年10月21日
  • iOS输入法技巧,ios输入法怎么设置好用

    在文章开始前,机哥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iPhone,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科技 2021年12月11日
  • 蹲下来说话,蹲下和孩子交流

    怎样跟孩子沟通

    生活 2021年11月6日
  • 母乳喂养的妈妈都是好样的

    在郑州生娃时,遇到疫情。

    生活 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