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所美国学校的教练,孩子们的创造力就是受此启发。

看点 DI,也被称为“启发式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运用想象力达到目的的竞赛,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教练必须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本文作者就曾在女儿就读的美国学校担任DI教练,虽然在“进入状态”之前有些紧张,但是通过与孩子们共同训练、参与竞赛,她对创造力和启发创造力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自身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迪,也叫“启发式教育”,是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实现目标的一种竞赛。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教练必须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本文作者曾在女儿的美国学校担任阿迪教练。虽然在“进入状态”之前她有些紧张,但通过和孩子一起训练、参加比赛,她对创造力和激发创造力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一个在美国读书的学生,文同,边,泽米拉。

女儿在美国上中学的时候,我有幸成为了她所在学校的科学竞赛团队(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教练。

很多人可能会问:“DI到底是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怎么发音这么拗口!”

说实话,我也问过同样的问题。

字面意思,看点 .这是一场参赛者通过想象到达目的地的比赛,是一场培养人的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比赛。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听起来很神秘,不是吗?

当时我也被这个名字搞糊涂了。也就是说,用我当时的想象力,根本想象不到比赛会是什么样子。

常见的比赛,如数学比赛、化学比赛、百米跑比赛、马拉松比赛.名字和内容一目了然,没有任何解释。DI比赛,不解释清楚,你不知道是什么;即使你解释了,你也不一定知道它是什么。

除了神秘的名字,在这场比赛中还有一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它实际上是一个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意思是“目的与想象力”.虽然它远不如奥运会有名,但每年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学生参加。这是一个伟大的地方!而且所有DI教练都要参加培训。我也参加了培训,学习了一些比赛的基本规则。

今天,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但有趣又发人深省的经历,以及美国中学生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多年后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我就说说当时的所见所闻,希望读者能感受到孩子巨大的创作潜力,就像我当年一样。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世界型的比赛

每个DI团队由5-7名同龄儿童组成,他们需要完成一个团队挑战和一个即时挑战。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挑战球队的规则是这样,出场了,球队有时间让细节和规则会早早的被公布做准备。但即兴挑战完全是即兴发挥,挑战的细节要到比赛时才会向选手公布。由于团队挑战费时费力,孩子们的3-4个月可以从中锻炼出来。

即兴挑战必须在几分钟内完成,这样孩子们的耐力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是吗?如果真的能通过这样的比赛提高孩子的创造力,那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时我对DI的比赛目的没有太大的信心,感觉很神秘。因为以前听人说创造力是天生的,得不到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带着怀疑开始了我的教练生涯。至于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坏教练”,慢慢听我说。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敏捷思维能力和临阵不乱的习惯

样开始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DI 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跟其它任何比赛都不一样的地方。它要求教练以及所有家长,在训练和比赛中,只能通过提问,或诱导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去找答案。即使教练已经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也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队员。

打个比方,如果有队员问:“为什么这个齿轮不能正常运转呢?” 教练即使知道原因也不能告诉他,而只能反问“你觉得可能会是哪些因素使得齿轮不能正常运转呢?”等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做DI教练的人完全可以是个门外汉,可以对解决挑战中的问题一窍不通。说实话,我之所以去做了一回DI 教练,其实跟这一点的关系极大。

现在大家可能明白了吧?我之所以敢去做教练,是因为DI教练再无知,也不丢人。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女儿的学校当年有意参加竞赛,可找不到教练。所以女儿就回家央求我,让我去做教练。当时我连DI是个啥东西都还没搞明白,哪敢接这瓷器活儿!所以便推说自己没经验,怕做不好。

没想到,女儿第二天竟回话说:老师说了,教练可以啥都不懂,只需要管理管理小孩子就行了。我心里暗暗叫苦,都怪我借口没找好,弄得自己骑虎难下了。其实我之所以不愿意接下这个担子,主要是语言问题,因为英文毕竟不是我的母语呀!

虽然我当时已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在北美职场也摸爬滚打过十年有余,但仍免不了对用英文教一群小孩子感到发怵。因为他们讲话一般都很快,叽里呱啦的,还常常用大量的俚语。我担心自己会有口音,会被孩子们嘲笑,到头来会给女儿丢脸。

可女儿的充满盼望的目光,让我真的不忍心再次拒绝她。所以我只好把我的真实顾虑向她和盘托出。女儿知道后给我打气说:“妈,没事儿的,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做你的翻译嘛。”

紧接着女儿又说:“你知道吗?老师今天告诉我,别的几个想参加DI竞赛的同学的家长都实在抽不出身,如果你不去做教练,我们就没有资格参加比赛了,你忘了吗?其实是你极力推荐我去参加 DI 比赛的呀!”。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作者的一双儿女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是孩子让父母成长

我被女儿的话给将住了,觉得自己真的好没道理!

首先,我在没搞清楚DI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听说是个很不错的比赛,就几次三番地鼓励女儿去报名参赛。幸好女儿愉快地报了名,并没有因为我的鸡娃行为而闹情绪。现在遇到了一点点挑战,对我的挑战,我又怎好意思缩脖子呢?

另外,我一贯教导女儿,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仅仅因为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就坚决不去做教练的话,那不就等于告诉女儿,我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并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弱点,以后我的话在女儿心中还会有分量吗?

别无选择,我只好咬咬牙接下了这副担子。心里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教练可以啥都不懂!”唉,真没想到,这次鸡娃没鸡好,反得倒鸡自己了!

一个连 DI 具体是啥玩意儿都还没搞清楚的人就得去当教练,实在有些荒唐!不过,以后的事实证明,有时鸡一鸡自己,也不坏。

做了教练以后我才体会到,用提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根本没有听起来的那么容易。因为启发人去找答案要比告诉他答案困难得多。

应该问什么、如何问都非常考验人,也非常花时间。并且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任何人用这种方式来引导我,所以我也很不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跟孩子们对话和交流。

我不免心中暗生懊悔,感觉骑虎难下。因为当不好教练事小,让女儿蒙羞可就事大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得再咬咬牙,辛苦自己一下,从头学起。用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我终于尝到了“想要鸡娃先鸡自己”的滋味。

“鸡自己”,我还是满在行的。毕竟在国内长大,有过在百万军中参加高考,过关斩将的经历。

我立刻开始收集各种关于DI的资料和书籍,然后狠狠的恶补了一些自己欠缺的知识。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作者的一双儿女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启发是艺术

我发现用启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只要任何孩子提问, 我自然而然地就会忙着去想答案。如果想出来了,就会毫不犹豫的赶紧把答案直接告诉他。

如果想不出来,就只好支支吾吾的。

后来有了进步,答案说了一半,才意识到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于是只好伸伸舌头,就此打住。再后来,孩子们一提问,我就赶紧来一句:“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 鼓励一下他们的热情,然后再跟上一句:“你们觉得答案是什么呀?”,“为什么你要这么问呢?”.....如此这般。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认为DI教练可以啥都不懂。

其实这完全是表面现象。一个合格的 DI 教练不能只问这些不着边际的,开放性的(open ended) 的问题,他还必须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

渐渐地,我开始对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育有了一些切身体会。虽然很不容易,但如果真的做到了,就真的可以把学习变得妙趣横生。这大概就是西方式教育中的精华,也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吧。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孩子们的脑洞大开

这次比赛的中心挑战要求队员们用不到40张的普通扑克牌,搭建一个结构,用以承受重量。承重越多,得分就越高,另外还要以牌(card) 为话题,编出一台小话剧把自己团队设计的结构穿插在故事情节里。

队员们既要当工程师又要当演员还要做编剧。扑克牌可以折叠,切割,牌与牌之间也可以用胶水连接,但最后建成的结构在长,宽,高上都有一定的限制。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扑克牌看起来是那样的单薄无力,怎么也想象不出可以用来承受重量。

为了引导孩子们思考,我先试着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东西是可以用来承受重量的?”

“桌子,凳子,椅子,台子,盒子......都可以承重”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扑克牌来造一个象桌子或者凳子,椅子.....形状的东西来承重呢?”

“当然可以啦,” 孩子们于是七手八脚地摆弄起扑克牌来。

趁孩子们在建纸牌桌子,纸牌凳子的时候,我又对他们说:“向过去的经验学习,是创新的第一步。这就是所谓的借鉴法。” 按教练手册的要求,教练有责任把这些新名词传授给孩子们。

纸牌桌子,纸牌凳子还没做好,孩子们就得出了结论,它们都太单簿了,经不起压力,一本薄薄的书就能把它们压垮。

“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继续问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失败不可怕,能找到原因就是进步”。

“因为用纸牌做的腿太细了” 孩子们立刻答道。

“那么有没有什么形状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

突然,一个孩子变得兴奋起来,他对大家说:“我有办法了!何不把一摞扑克牌平放在桌上,牌与牌之间涂上一点胶水,形成一个象砖块似的长方体.这样就没有小细腿了,我敢打赌。再重的东西都没法把它压垮。”

哇,好主意啊!队友们欢呼了起来。

看见孩子们的那股高兴劲儿,我也止不住喜上眉梢。不过直觉告诉我,这种设计似乎太简单,很可能不合规定。

我于是一面鼓励孩子们的热情,一面提醒大家:“这个方案听起来非常简单易行,你们完全可以试一试。不过在把任何方案付诸行动之前,我们还应该做一件事,以免做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要求。”

“你们说,我们应该先做件什么事呢?”

“我们得去买足够多的扑克牌”, “还要买高质量的胶水”,“扑克牌要漂亮,我们家有一套,特别好看。”........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看见孩子们积极地参加讨论,我很高兴,于趁机又给他们介绍了一个新名词,”头脑风暴 , brainstorm” 。

我告诉大家,这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大家在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可以尽情的发表意见,不用担心被批评,被评判。头脑风暴之后我们再把好的想法挑出来。

最后终于有一个孩子说到了点子上,“我们应该先估计一下方块的尺寸大小, 因为结构的大小是有要求的。”

“对呀,如果不合乎要求,再漂亮的扑克牌也没有用,是不是啊?” 我赶紧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朝这个方向引。

“所以啊,你们可得记住了,在付诸行动之前,最好先做预测。”听说要做预测,孩子们取来了40张扑克牌,摞在一起,大致量了量长宽高,然后就发现,方块的高度明显不够。

“唉,没戏了!” 孩子们一下子泄了气,脸上显出沮丧的表情。

为了让孩子们能从这个小小的失败中学到点东西,我又问道:“高度不够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牌都平着放,有些牌必须得竖着或者横着放” 一个孩子答道。

“如果把一张牌横着或者竖着立在桌面,它能承重吗?” 我又问道

“肯定不行啊!孩子们毫不含糊地答道。

“如果用两张牌呢?”

“也不行吧?”

“那么三张呢?你们可以试试嘛!”

孩子们于是又开始摆弄起扑克牌来。很快他们就发现,当三张牌互为依靠,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一本书放在上面都没能把它压垮。

孩子们好像领悟到了点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好像谁也说不出来。

为了打破僵局,我又问道:“请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的能承受重量的结构都是什么样的呢?”

“结构里有没有形状象扑克牌一样的东西呢?”

“有啊!一堵墙不就象一张扑克牌吗?” 孩子们想了一会儿后答道。

这句话刚出口,好几个孩子就异口同声的叫了起来,“有了,有了,我们可以用扑克牌,按规定的大小尺寸,造一个小平顶房!”

孩子们兴奋得眼里闪闪发光,就跟升级打怪时,通关后的表情一模一样。

“听起来很有道理嘛!” 我一边夸孩子们一边想,小家伙们真历害,稍加引导就想出了办法。”

后来孩子们果真用扑克牌造了一幢象五角大楼似的平顶房,还编了一个以五角大楼为背景的侦探小品。当然为了让五角大楼能够最大限度的承重,孩子们又进行了无数次的加工和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意识到,有的人手巧,有的人手笨。虽然设计相同,但做出来的产品却可能差别很大。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女儿的手最巧。所以建“五角大楼”的任务就落到了她的肩上。

女儿也不负众望,她建的“五角大楼”既美观又结实。不过她也真没少下功夫,她做了又改,改了又做,消灭了几百根胶棒,同时也从中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失败不可怕,只要能从中吸取教训。

最后,女儿建了一个只有45克重的纸牌五角大楼。别看只有45克重,它却能承受300多磅的压力。也就是说,如果把两三个孩子摞在上面,这个纸牌五角大楼都不会被压趴下。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我自己。我至今仍然记得孩子们在测试纸牌屋承重能力时的情景。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敢小心翼翼地往上面放薄薄的一本书,后来发现纸牌屋纹丝不动,便壮着胆子加了一本厚书,又一本厚书,然后就一本一本地往上摞,摞了半米高,纸牌屋仍然稳如泰山。

我们都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最后,一摞比一个人还高的书终于把纸牌屋给压垮了。书的重量加起来足足有三百磅。

孩子们看着散得满地的书,高兴得又蹦又跳,像疯了似的。只有女儿显得既兴奋又惋惜还有点紧张。因为纸牌屋毕竟是她亲手建的,现在被摧毁了,心里有些不舍。另外她还得马上再建一个纸牌屋去参加正式比赛,肩上又有了压力。

女儿的DI 队共有五个队员,他们性格各异,各有特点。在为挑战做准备的几个月里,大家学会了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中心挑战除了要建纸牌屋还要写剧本,这部分任务是由队里的另一个女孩来负责的。她是一个犹太人,天生的情绪包,从小阅读量惊人。她哥哥比她大两岁,是中学里的“名人”。据说在他读八年级的时候,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就已经被他读了个遍。这个小姑娘也极有天赋,花了两天的功夫就把剧本写成了。

队里另外三个男孩子各有特色,有的聪明绝顶,有的调皮过人,有的脾气倔犟。他们是即兴挑战中的主力军。

DI 中的即兴挑战必须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挑战的具体细节要到比赛的时候才会向队员们公布。虽然通常是两种类型的挑战,表演类或者动手类,但谁也不知道比赛的时候到底会遇到哪一类。

因此在训练的时候,教练就必须让队员们对两种类型的挑战都很熟悉,并且还要让队员们学会灵机应变,分工合作,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准备即兴挑战,我花了很多时间,把过去的各种即兴挑战的题目都重新组织编辑了一遍,好让孩子们能分门别类地练习。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提出好问题更重要

每练习完一个即兴挑战,我就会让队员们回答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1. 你们觉得挑战完成得好不好?

2. 时间够不够?有没有浪费时间?

3. 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4. 如果再来一遍,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

5. 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我这样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的原因是想让孩子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孩子们领悟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真理:认真细致的训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那些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必然,是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中国有一句老话: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即兴挑战 出其不意

我至今还记得,女儿的 DI 队在区级比赛的时候,即兴挑战所面临的是一个动手类的问题。

队员们必须制作一个简易的工具把黄豆粒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中间还要经过几个障碍物,搬运得越多,得分就越高。

队员们可以利用几个纸质的咖啡杯,一把直尺,几支铅笔和一卷学生用的胶带来制造自己的工具。但是在搬运过程中,队员们的手只能接触直尺或铅笔,不能碰纸杯。

队员们有4分钟的时间讨论解决方案并制作工具,5分钟的时间搬运黄豆。

一开始,队员们决定把纸杯里装满黄豆,然后用胶带把纸杯底粘在直尺上。负责运输的队员则用手握住直尺,尽量保持平衡,以免黄豆从纸杯里撤落出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飞奔。

初看起来这个方案不错,但实际用起来却出现了大问题。因为纸杯与直尺的连结很不牢靠,再加上装满黄豆的纸杯很重,总在直尺上来回晃动,还没等队员穿越所有的障碍物,纸杯里的黄豆就所剩无几了。

队员们意识到他们设计的运输工具很不靠谱,必须另寻出路。(我做为教练,只能在场外观看,不能提建议,连打手势都不行。)

怎么办呢?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一共只有5分钟,每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突然,队里那个最调皮的男孩,Michael, 抓起了桌上的铅笔,狠狠地扎进了纸杯底。刹那间,毎个队员的眼睛都亮了!因为纸杯再也不会晃来晃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另一个队员拿起这个刚做好的“铅笔-纸杯”运输器,往纸杯里装满黄豆,握紧铅笔,就朝终点冲去。由于纸杯一点都不晃,所以没有一颗豆子撒在了路途上。

在5分钟的时间内,队员们来来回回的搬运了好多次,最后以非常明显的优势战胜了其他所有的对手。

孩子们的那副高兴劲儿啊,真是没法形容!就连裁判们也竖起了大拇指,声称孩子们想出的办法是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的。

颁奖的时候,当所有的奖项都颁发完毕以后,主裁判突然宣布,由于在当天的即兴挑战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以惊人的创造力解决了挑战中的问题。所以他们决定颁发一项特殊的创造力奖。

这是很出人意料的宣布,会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裁判慢慢地展开了一张纸条,对着话筒念道:获奖团队的名字是....

我和孩子们都屏住了呼吸。

“Royal Ace!”

哇,这是我们的队名!

孩子们一下子就从坐位上跳了起来, 拥抱在了一起!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这一年,“Royal Ace, 不仅荣获了特殊创造力奖,还荣获了田纳西州,中学生组的冠军称号。后来我也被授予了“模范志愿者”的称号,并获得了我们县给志愿者颁发的 “shining apple award” 。

我在美国学校做教练,孩子的创造力原来是这样启发的

因为怕给女儿丢脸,所以先“鸡”了自己的我,终于没给女儿丢脸。当然对我而言,这次经历之所以宝贵,其实与输赢并没有多少关系。

这次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启发式教育的巨大威力,也让我意识到,创造力其实来源于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打破过去习惯的勇气

当 Michael 把铅笔扎进咖啡杯的时候,一个完好的咖啡杯虽然被破坏了,但一个最有效的运输工具却诞生了。

这种勇气,带有破坏力的勇气,只有在充满鼓励的启发式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挥。而传统的,充满了喝斥的家长似教育则会把这种勇气给扼杀掉。

另外,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在于利用反问法,步步紧逼,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把原本模糊,似是而非的概念一步一步地澄清。

从此以后,我一有机会就尝试运用启发式对话,跟孩子们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结果我和孩子都受益非浅。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396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