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在杭州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涌现出20位中国青年学者。

10月28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新一届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在浙江杭州揭晓。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10月28日,新亚太“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在浙江杭州揭晓。

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35名青年科技人员中,有20名中国青年学者上榜。他们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带头人,或者是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优秀科研人员,涵盖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能源与环境、先进材料等新的科技领域。这些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各个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让今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自1999年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从全球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和创新应用中选出“35岁以下人群”。他们是对未来科技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导者,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

2010年,“35岁以下有科技创新的35人”首次入选区域,成为亚太、欧洲、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青年群体的重要标尺。2021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者35人”在亚太地区正式落地中国,旨在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2021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亚太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陈朝纪开发了可替代钢铁的超级木材,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木质电池和太阳能蒸发器,以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解决碳中和过程中的材料-能源-环境问题。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导读:古力宁凭借其独特的机械工程背景,为凝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他开发了模仿人脑视觉皮层的机器学习机制,并将其应用于与人脸识别相关的安全防控,利用AI系统帮助人类构建更安全的世界。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摘要:李开发了一系列新颖的分子振动光谱成像技术,用于原位获取生物分子信息,并通过实现亚细胞水平的功能成像来应对生命科学中无标记成像的挑战。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曹龙兴致力于开发新的蛋白质设计方法,设计能与天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人工设计的结合蛋白。这些结合蛋白有望取代抗体,成为调节免疫反应、治疗癌症、杀灭病毒的新一代蛋白药物。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韩构建的三维柔性生物电子器件,可以在微米到厘米的尺度上对人体器官进行监测和治疗,解决了电子器件与生物组织的接口不匹配问题,促进了生命健康和智慧医疗的发展。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杨志焕专注于开发设计基于硅量子点的自旋量子比特,实现了双量子点量子比特的高温控制。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导读:Daria Smirnova创新性地将非线性纳米光学和拓扑光学理论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光学拓扑结构和器件的研究。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导读:潘专注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其研究成果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用于开发靶向药物。

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Ken Nakagaki将物理材料与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创造无缝的有形交互体验。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Lim Jian Wei Mark 是新加坡太空技术初创公司 Aliena 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主要开发先进的等离子体推进发动机,为卫星运营商提供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她的研究为嵌入式与信息物理系统的验证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展示了该技术应用于工业系统的可能性。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陈基致力于开发尖端的全量子计算模拟方法,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能源和环境科学中的基础和跨学科问题提供理论视角,特别是在凝聚态物理和新材料领域提供模拟复杂过程的有利计算方法。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汪超专注于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兴生物技术,他通过利用各种功能性生物材料开发了针对癌症的免疫疗法的新策略。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唐城开发的新技术或将让化学工业摆脱化石资源的束缚,走上低碳绿色和去中心化的道路。

简介:通过设计与制备高质量新型二维量子器件,陈国瑞在石墨烯摩尔超晶格的强关联、超导、拓扑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Hnin Yin Yin Nyein开发了廉价、易于量产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可用汗液追踪和评估健康状况。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袁一斐揭示了电池反应在纳米-原子级别上的真实过程,并为提升下一代可充电锂电池的性能提供了有效策略。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Novalia研发的纳米抗体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疗法,其低成本、易于存储运输的技术使她的研究成果能够惠及发展中国家。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许民瑜专注于研制新型廉价金属催化剂,并设计出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推助化学合成方案。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陈毓君开发出可自愈电子材料,以缓解每年数以万吨计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蓝振忠融合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即时、有效的虚拟心理咨询师,帮更多人解开心结。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宋恩名以崭新思路来克服植入式柔性电子系统在脑机接口应用的相关技术难题,实现柔性高密度全脑维度的放大微电极阵列,为未来高性能生物神经接口电子系统做出突破性贡献。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段晓光专注于开发廉价、高效的非金属纳米材料,应用于新型绿色、智能水处理技术。

简介:Agata Blasiak开发了多种人工智能平台,用于优化药物剂量或加快寻找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药物。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黄高是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DenseNet 的发明者之一,他将密集连接引入深度学习网络,从而巧妙缓解梯度消失问题,开启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新阶段。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Jonathan Scarlett的研究大幅拓展了人们对群组测试背后的数学算法和理论认知,有助于提升磁共振成像、DNA 测序等复杂任务的执行效率。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周小舟发明出“碳化法新型湿法冶金技术”,创造性地将碳排放与固废物处理两大环境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并将技术成果有效转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Sunmi Shin将传热和光学结合起来,发明了可以控制热能传输的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传热设计的自由度。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陈怡沐的研究对单晶卤化物钙钛矿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可以从根本上加速这类新兴半导体材料单晶的工业化。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陈又诚专注于生物应用激光器的研究及相关生物信息学编码技术,为生物学研究和医学研究开辟新赛道。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周谷越是世界著名消费级无人机背后的“最强大脑”,为机载智能系统的小型化做出了重大技术贡献,使它们变得智能、创新且易于使用。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Natalia Mykhaylova利用数据科学和物联网技术来降低能耗并改善空气质量。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丁也开发出新型可穿戴机器人设备并革新外骨骼技术,以营造积极社会影响,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

MIT在杭发布亚太地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位中国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简介:曹志兴作为跨越机器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他热衷于利用数学模型揭示细胞的内在决策机制。

(文中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432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