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依兰
疫情卷土重来,旅游业“紧逼”。
10月17日以来,我国出现多起局部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十几天内已蔓延至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官网显示,大部分感染者有跨区域旅游活动,疫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仍在增加。
一时间,跨省游和旅游团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简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格做好外防输入,严格落实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导火索”机制,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暂停专项旅游业务。
旅游部的通知一出来,立刻引起了热议。个人旅行者还能自信地旅行吗?此外,自去年7月跨省旅游恢复以来,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业恢复艰难,如今再次收紧。旅游业还有复苏的可能吗?
旅游再度收紧
自10月17日我国发生疫情以来,呈快速发展态势,仅一周时间就蔓延至陕西、甘肃、内蒙古等11个省份。根据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本轮感染者大多有跨区域旅游活动。截至10月23日24时,133名感染者中有106人与旅行团传播链有关,涉及13个旅行团或外出公路旅行。“旅行团疫情”备受关注。
为尽快控制疫情,10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从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等6个方面提出20条要求,严格控制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
具体来看,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旅行社严格落实跨省旅游管理活动“熔断”机制,立即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在中高风险地区省(区、市)经营跨省团队游和“机票酒店”。
同时,文化旅游部要求旅行社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暂停开行旅游专列,禁止经营进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
对于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文化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做好消毒消杀工作;设置并执行“一米线”;落实扫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掌握员工的状态、行程轨迹等。确保员工健康。
此外,外国语旅游部强调,各地要全面加强对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经营单位加强细化防控工作,落实落地防控措施。随后,北京、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陕西相继暂停跨省旅游活动。
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副主任刘佳分析《中国新闻周刊》称,专列是旅行社和铁路部门联合开发的特殊旅游线路产品。它具有定时、定点、定线的特点,连接主要客源地、城市和部分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可以充分发挥一线多趟的优势,满足游客一趟游多个景区景点的愿望。中老年人是专列的主体。
"暂停旅游列车的目的是切断传染链."刘佳说,因为聚集性强,速度快
常艰难。”旅游从业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受本轮疫情影响,人们出游受到限制,旅行社部分业务被暂停,旅游企业的经营再次面临挑战。
携程平台报告显示,因疫情影响造成火车、汽车停运,当地景点关闭等情况,携程将严格按照铁路局、交通部门、景区等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为广大用户办理退改服务;针对符合航空公司最新保障方案的用户,携程已开通自助退改服务通道。
“针对受疫情影响无法使用的旅游产品,携程将积极与供应商、旅行社等资源方进行协调,严格按照旅游法等规定为用户办理退改服务。”携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中高风险地区的跨省游按下了暂停键,那么非中高风险地区的跨省游又如何?
康辉旅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跨省游以文旅局及各省的通知为主,本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较大。
中旅旅行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目前收到的管控是中高风险地区的,除此之外其他地区可以跨省游,也有相关的团队游产品,但因为疫情,各地政策也会随时变化。”
携程表示,基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区可能根据当地的疫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风险等级,有出行需求的用户,务必及时关注平台提醒和政策变化,根据各地最新管控规定提前准备相关证明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中高风险地区的旅游受到影响,非中高风险地区的长线游也受到波及。
根据台州发布消息,中国国旅(台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表示,此轮疫情对长线游的影响较大,目前出省的疗休养团都已经劝停,准备出省的散客比较少。中青旅台州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省外游的业务基本都会取消或推迟。
除了旅游企业,航空、酒店业务也被波及。据了解,目前已有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36家航空公司陆续出台了针对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南、贵州、北京、青海等疫情地区进出港航班的特殊方案。
而在贵州省,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嘉峪关市,湖南长沙市,北京市昌平区,内蒙古额济纳旗、二连浩特市等疫情地区,部分酒店也已开启订单退改通道。
刘佳认为,根据文旅部要求,在非中高风险地区以及非疫情地区,跨省游原则上可以进行,但鉴于本轮疫情发生较快、分布较广,跨省游还是要谨慎开展,各个景区、旅行社要严格执行文旅部通知,加强疫情防控。
旅游业还能恢复吗?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国内旅游总收入从1.57万亿元增至6.63万亿元。然而受2020年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到重创,近大半年陷入停摆状态。
随着去年下半年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国民经济逐渐复苏,国内跨省游也于去年7月恢复。但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旅游业仍未完全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与2019年相比下降近一半;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六成。
今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恢复情况也不乐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同比减少1.5%,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如今为了防控疫情,旅游再度收紧,旅游业还能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吗?
在刘佳看来,疫情对旅游行业及其产业链的影响是全方面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目前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还是要减少跨区域、聚集性的活动,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阻断旅行团疫情传播链,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应该具有敏锐性、警觉性。
她也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适应疫情变化和防疫需要,及时响应和调整,尽管短期内人们的出游被抑制,但出游需求依然存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旅游业可以快速恢复,不过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还需要时间。
程超功认为,短期内会对人们的跨省出游信心造成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消费者对于局地疫情反复有足够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随着疫情反复而调整旅游消费规划的习惯,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会迅速恢复并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动。”
程超功指出,尽管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业内普遍对旅游业的复苏抱有信心,不过也都认识到这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期间会随着疫情波动而受到影响,支撑旅游业复苏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免疫屏障的逐渐建立,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经济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本地休闲度假游、短途周边游等新兴消费需求是支撑行业稳定复苏的重要动力源,”程超功称,随着大众出行的决策周期缩短,出行半径缩小,以周边短途游为主的旅游产品更受欢迎;且局部地区旅游出行政策不确定性加强,大众的出游决策更加谨慎,以小家庭为单位的自驾周边短途游热度持续走高,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催生产品端的创新、迭代,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建议旅游从长途游转向短途游,以线上“云旅游”“云看展”等方式打开旅游业新的运营模式,发展旅游文创产品实现创收。
同时他认为,各地政府可以对旅游业推出一些纾困举措,“过去近2年的经验显示,先抗疫,再强化经济是合理的做法,各地要抓住疫情清零后的窗口期,有侧重地发展和强化本地旅游经济。也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旅游消费。对那些被迫转型的中小旅游企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