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来:上学的时候,你争取的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资料来源:pexels。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孤立无援,进退两难的融合

说起“融合”和“上学”,人气很高。

对“整合”的解释出现了各种偏差。最极端的是——。

我认为只要孩子能上学,就意味着孩子会没事,所谓的复学就结束了;

想想你能不能去上学,看孩子自己,如果孩子好,你可以去上学,但是你不能去上学,因为孩子太坏了;

上学前,我会和孩子一起死在桌面上,以为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上学,却忽视了孩子的社会教育。

有些家长认为,一旦发现自己不能上学,无论如何都没有希望。在早期,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在康复上,但此时他们放弃了。

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都把孩子进入幼儿园,尤其是上学,视为早期康复成功的金标准.

第一代家长开创了学校一体化的先河。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后的专业融合,我的女儿就是一个全日制、全角度社会融合的经典案例。作为一个母亲,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陪伴和帮助孩子完全融入的家长。身份和经历的特殊性,让我对“融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操作。

我感到遗憾的是,今天的母亲们,在对孩子的早期训练中,似乎得到了社会如此多的帮助,以至于让我们眼花缭乱。虽然融合政策在不断完善,资源教室越来越普遍,但上学的过程依然充满艰辛和考验。

本来,孩子和家长在放学后需要的真正的社会支持比早期培养更多,但恰恰相反,缺乏整合资源(学校目标、整合思路、问题解决能力、辅助教师资源、学校接纳环境等)。)让很多父母陷入了孤立和两难的境地。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真正困境其实是在上学之后

上学有什么困难?比如——。

01决策困难。

父母关心孩子在学习上做出重大决定时会遇到困难,比如进入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是正常还是定期学习等。

02选择困难。

当我需要为上学做出各种选择时,我感到不知所措。比如要不要陪学生,是否办理残疾证等。

03辅助困难。

父母往往缺乏帮助孩子上学的能力。比如陪读能力不够,不知道怎么帮孩子做作业;孩子们无法应对扰乱课堂的行为。

缺乏经验。

往往没有足够的操作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障碍。比如如何处理孩子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当孩子和其他学生发生冲突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

……

当然,父母遇到的问题并不仅限于以上这些。可以说,每一个上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坚持痛苦、纠结、矛盾的家长。因此,半途而废的孩子不在少数。

仅仅因为校院一体化是家长的追求,自然就成为了行业的一种时尚。但是,如何帮助父母支持孩子成功融入呢?因为观念的不同,每个人给出的“计策”也不同。

如果你问我整合的秘诀是什么?融合,您困在了哪里?

说白了,融合就是父母和孩子的社会性!

,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不少家长学习社会性教育之后,孩子进步明显,纷纷向甄岳来老师表达感谢。随着在生活中的不断实践,家长对社会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可以说,不管孩子的能力高低、年龄大小,都能从社会性教育中受益。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孩子也好,家长也好,上学,为什么非社会性不可呢?这里,解答几个家长面临的难题。

问题一

随班就读 or 正常就读?

孩子目前三年级,眼看着学业就跟不上了,老师希望我们办理随班就读。甄老师,怎么考量是否给孩子办理随班就读,还是正常就读呢?

甄老师说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学业跟不上,因而,很多妈妈也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其实,只要学会了辩证思维,答案自然就有了。

首先,妈妈要了解不同就读方式的相同和不同,特别是不同点在哪里。

其次,比较两种就读方式。不管是正常就读,还是随班就读,都各有利弊。做任何一种选择,我们取了它的利,同时也要接受它的弊。利弊都有怎么选?思维黄金线上有一个环节,叫做“比较”。操作很简单:将每种就读方式的利弊都列出来比。

第三,选择。比较之后,自然我们会找到“利大于弊”的那一种,这就是答案。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比较和选择的步骤是相同的,但是,孩子不同,家长不同,同一种就读方式,对张三和李四而言,利弊不一定是相同的。在李四看来是弊端,对张三就未必了。所以,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

比如说,如果孩子学业落后不严重,还有潜力可挖,如果家长的学业辅助能力较强,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足够,抑或如果校方足够宽容,即便学业跟不上,正常就读也是可行的。反过来,如果这几个条件大多数不具备,那么,随班就读可能更适合孩子和家长。

要说明的是:全程康复也好,上学阶段也好,社会性教育从来都是把孩子和家长放在一起综合评分的。所以,妈妈要从孩子和自己两个方面考虑后,做出选择。

如果没有社会化的思维方式,那我们又如何去决策呢?

问题二

必不可少的融合技能有哪些?

要提前多久开始准备融合需要的技能?哪些技能是最重要的?

甄老师说

技能差的孩子都可以留在学校,而功能差的孩子就未必了。所以,上学,拼的是孩子和家长的社会性!

首先,妈妈要了解上学,就是自闭症孩子融入同龄人的真实社会环境。如鱼入水中,不被淹死,那就要习“水性”。在学校之“水”中,孩子要生存下去,融合下去,需要“习”哪些“水性”呢?

第一,起码的社会认知。

比如,认识学校、班级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场所,学校和其它社会场所有什么不同,学校里的社会成员都有谁,这些社会成员之间是什么关系;自己在学校、班级中是什么角色;学校的生活、活动、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有哪些,每种活动的规则、规范是什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怎样交往;在学校里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

第二,基本的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调节、控制好自己的社会行为,做环境允许、不妨碍他人且符合自己角色的事情。比如,自我服务,解决自己生理需要的行为,不打扰班级课堂的行为,不去攻击他人的行为等等。

第三,高级的社会心理。

归属、自尊、荣誉感等,在这种高级社会性动机的驱动下,孩子才能可能做到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才可能有克服困难的行为,可能有参加比赛的行为,可能有正常的同学交往行为,才可能有更多主动、自觉的社会参照、社会模仿行为。

ALSO·IN实证中心,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提供全方面的能力提升计划☞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机构-ALSO·IN实证中心

上学,我们优先需要给孩子准备什么呢?

第一,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在学校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第二,请家长们为孩子准备在校生存下去需要的各种社会功能!

但凡准备上学,作为家长和老师们,这一思路必须要特别清楚——学校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我们的学前准备,家庭教育,机构康复就要为孩子准备什么。即使如此,咱们的孩子都存在着融入学校的困难,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再不侧重社会功能的培养,上学也许只是我们的梦想罢了。

什么是功能,什么是技能呢?功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功能中要用到技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能明确地将孩子具备的技能去功能化。上学,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准备功能,千万不能只做技能准备。

技能差的孩子都可以留在学校,而功能差的孩子就未必了。所以,上学,拼的是孩子和家长的社会性!

问题三

被欺负了怎么办?

我家孩子属于那种高功能吧,学业不用担心,但随着年级升高,孩子在班级被孤立的现象比较明显,孩子几乎没有朋友,有时被欺负了或嘲笑了,对他的情绪影响比较大,导致他有点自卑,但班级的大环境又很难改善,怎么办?

类似的问题还有: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怎么办?如何保护孩子?孩子有时候受欺负,他不明白为什么,家长怎么跟孩子解释呢?

甄老师说

我们做的“交往”训练往往和孩子进入社会遭遇的真实“交往”相脱节,而且,我们特别喜欢在虚拟情景中教“交往”,这是值得反思的。

歧视、欺负,这就是残酷、真实又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因就两个字:人性。

只要融入社会,只要脱离了特殊环境,比如家庭、机构,哪怕智商再高的自闭症孩子,遭遇歧视、欺负,边缘化的处境,不想都可知道,社会性差的孩子更是在劫难逃。

正是从这一真相出发,社会性教育中交往功能培养的重点首先不是教游戏、友谊、分享等,识别他人歧视,规避同学欺负,适时自我保护,这才是孩子在校人际交往的底线。

我看到的是:我们做的“交往”训练往往和孩子进入社会遭遇的真实“交往”相脱节,而且,我们特别喜欢在虚拟情景中教“交往”,这是值得反思的。

社会性教育的精髓恰好是:一切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

第一,教孩子识别什么叫做欺负,从识别最简单动手动脚开始,直到识别高难度的眼神、语言和态度歧视。

第二,再教孩子知道怎样逃避欺负,比如,主动躲开,尽可能待在老师身边等。

第三,教孩子有功能的语言,比如转述、告状,搭出从易到难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教学,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处境。

第四,鼓励且必要时辅助孩子自卫,比如动手反击。

妈妈提到“孩子在集体中孤立,没有朋友”,这个问题我在书上,在线上、线下功能专题课中都讲过,这就是由于自闭症缺陷的真相带来的孩子融入社会后境况的真相。

孩子诊断以后,家长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真相!早期康复时,我们内心本能地回避真相,自欺欺人,不愿面对,期待着拉平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业水平,但是,真相就是真相,进入学校之后,孩子的状态早晚会为我们揭开真相!

妈妈还问道:孩子被同学欺负后,自卑且情绪大,但班级情况又很难改善,怎么办?

应该说孩子的反应是正常的。早期机构训练的特点是机构适应孩子,上学后反过来,是孩子要适应班级、学校。

家长能否改变大环境呢?这要拼妈妈自己的社会性了。社会性教育一直强调水涨船高的关系,家长的社会性不同,为孩子创设、打造、维系班级环境的能力不一样,孩子融合的环境、过程、结果就不相同。但是,不管怎么说,上学,是孩子适应学校,适应班级,这是上学的主色调。

孩子的问题怎么解决?

社会性教育的做法是:从学前开始,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同步承载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通过做饭、吃饭的过程,教的是人与人比较,口味、习惯各不相同的道理;通过穿衣服、叠被子,教的是新与旧、大与小、薄与厚,都具有相对性的思维方式。其实,这是在为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接纳做准备。

我想和家长们说,我们能改变的除了环境,还有我们自己和孩子的思维方式。社会性教育做的是——提高家长和孩子的社会性!因为,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融合与社会性教育的对接

融合,其本质讲的是自闭症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孩子凭着什么去和社会融合呢?当然首先是凭孩子的社会功能!

让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实现与社会不同程度的融合,这就是社会性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校是自闭症孩子与社会融合的场所之一,上学是自闭症儿童学习与社会融合的一个过程。

上学并不等于融合的全部,那么上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角度看:自闭症孩子的一生,不管任何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有三件事:让孩子有地儿去,有事儿做,有人教。所谓上学,上学,上的就是这三句话。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学对孩子社会性的挑战非常大。就算是在辅助之下,经过了上学洗礼的孩子,才有可能达到与社会融合的最好状态。

❖也有更大量的孩子不能上学,那么,社会性教育中的融合,除了幼儿园、学校融合,还包括家庭融合、社区融合、机构融合等。

孩子、家长、家庭千差万别,是否上学,在哪儿上学,怎样上学,上多长时间学等等,每个家长都要根据自己和孩子的综合评分,实事求是,具体家庭具体分析,具体孩子具体安排,适合才是最好的。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甄岳来:上学,拼的就是社会性

来自家长的心里话

阅读原文ALSOLIFE-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康复机构-测试治疗-自闭症学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552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