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新一轮军备竞赛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作者|小奎二毛。

编辑|原野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略大参考(ID: hyzibenlun)

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早年当记者时,采访过很多企业。在访问期间,他发现:“一个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个月就被决定了,此后公司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改变。”.

现在,这句话似乎得到了印证:放眼国内外,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们都曾试图从对手的碗里分食,但成功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在鲜有建树后老老实实回到老岗位。

然而,当从社交公司起家的腾讯,从C2C公司起家的阿里,从B2C公司起家的JD.COM,都进入了产业互联网轨道,掀起了实体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故事中的未知数就更多了。互联网已经深度进入下半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成为比拼关键。

“十四五”规划中,“实体经济”被反复提及12次。近日在天津举行的海河国际消费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21年新实体企业100强榜单,其中华为、JD.COM、小米、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领衔榜单。

毫无疑问,当新实体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标志性现象时,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01 号角

在消费拉动增长的路径下,增速明显有些疲软。

在海河国际消费高峰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透露了一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4.9%,合理增速应该在5.5%-6.5%之间。

其中,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领域的差距最大,达到-4.3%。具体来说,美国的平均消费率为80%,而中国仅为60%,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70%)。

这样的数据并不奇怪。

早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引发了热议。这意味着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已经从投资、消费和出口驱动的消费侧改革,推进到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互联网下半场的主旋律,也由此写定。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工业和实体经济。从头部玩家到新兴独角兽,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他们追随和拥抱的新目标。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中,“顺势而为”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然而,由于基因不同,每个家庭遵循不同的态度。

对于业务与行业、实体密切相关的企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门槛将相应降低。比如早在2015年,JD.COM就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JD。COM互联”,专门推动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开辟了从创业企业到消费者的新链条。这家从线下转型而来的企业,自然热衷于实体经济。

京东物流从2007年成立,到2017年独立,2021年上市,本身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秀范本。近两年大力推广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就是现实与现实相结合的典型。首席执行官余睿曾这样解释: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不仅能在数字世界提供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供应链战略-规划-计划-执行的综合解决方案,还能在物理世界提供从解决方案到落地运营的一体化支持,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提高现货率、快速更换库存周、提高绩效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高质量增长的目标。”

美团则投入了大量技术,帮助数百万商户实现数字化,如在线餐厅管理系统,帮助餐厅实现从餐桌、菜单、人员管理甚至采购的数字化。

化。此外,美团快驴提供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也提升了商户的原材料采购效率。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这与王兴的思考有关。在2018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他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细化为几个方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他对比过中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发现在美国榜单中,Oracle,Salesforce,Workday这样为企业和商家提供方案的 to B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中国,类似公司都活得很惨。

这很大程度是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美国的公司们率先遇到了市场红利枯竭,需要借助更多外力和工具,实现降本增效,持续创新。而类似情况大概率也会在中国上演,他由此判断:“下一波中国互联网如果想回暖的话,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由供应链和2B行业的创新来驱动的。”

无论是京东还是美团,他们的业务都与实体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他们用自身技术赋能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时,过程显得顺理成章。而当马化腾在2018年9月喊出要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时,很快引发了业界讨论——这家公司在c端取得的成功,过于瞩目。

马化腾当时表达了转型的坚定意志。“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随后他又在知乎上发问,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产业互联网和科技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时间给出了答案。转型一年后,腾讯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作为赚钱主力的游戏业务当季实现收入286.04亿元,在公司总体收入中占比约为29.4%,to B 的金融科技服务业务及企业服务收入,达到267.58亿元,占比27.52%,基本追平游戏。

02 样本

2007年,位于北京东三环潘家园的第一个京东物流站点营业了。14年后的5月,京东物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9名客户和员工代表,以及象征京东物流科技力的六轴协作机械臂,共同敲响了上市的铜锣。

对于物流行业,这是极具意义的一刻。资本加持之下,顺丰系、京东系、通达系群雄争霸的下半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新要素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更深入地改变行业格局,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京东物流在其中扮演了鲶鱼的角色。

1998年,当刘强东在中关村租起一个4平米的柜台卖电子产品,便决定了京东的底色是一家由供应链驱动的、具有实体基因的公司。后来,京东商城上线,刘强东对其的定位也相当清晰,“我们不是电商公司,是一个用技术来打造供应链服务的公司。”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在所有的电商平台里,京东是最早看到供应链重要性的。零售的本质是成本和效率,而成本和效率来自供应链管理。

于是,在2007年拿到今日资本2000万美金的融资后,刘强东做了两个决定:由3C类转向全品类;自建仓储物流。

这个举动,后来在所有讲述这位创始人先见之明的故事里被反复提及。在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声中,刘强东一意孤行,最终用时间证明了决策的正确性,为京东挖出一条又深又长的护城河。这关乎信念,也关乎勇气。

后来资本也开始陆续加码。高瓴资本高磊在2010年决定向京东投资3亿美金时,与刘强东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就是:唯有打造出自身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才算创造出核心竞争力。

从完全不被看好到敲钟上市,京东物流走了14年,如今,它在全国布局了1200座仓储,拥有近24万一线工作人员,这些散落在各地的网点经由供应链联动起来,在物理世界形成了一张高效协同的物流大网。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期间它所经历的几场进化,也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深入的范本。

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是京东物流修炼内功的第一阶段。

作为京东集团的成本中心,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降本增效,做到“最少搬运次数,最短履约距离”。通过自建仓储、部署亚洲一号等举措,京东物流有效缩短了货物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高配送效率,形成商业护城河。

如今,京东零售库存周转天数仅为31天,这是供应链效率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沃尔玛是40天,Costco是30天左右,但Costco的SKU仅仅有3700多个,而京东的SKU是900多万个。此外,京东零售接近90%的自营订单实现了当日或者次日送达。

当专业化与规模化变成现实,京东物流也具备了赋能行业的能力。从2017年到2021年的四年间,是京东物流发展的第二阶段,它逐渐成为京东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7年,京东物流宣布独立,并对外开放,重推“一体化供应链”的新标签,提供包括整车及零担运输、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在内的全链条服务,基于长期根植于产业的经验,结合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和运营经验,开始助力整个物流行业效率的提升。

它不再仅仅只是京东的护城河,只服务京东的消费者,而是面向了全行业。今年京东物流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达到265亿元,占总收入54.7%,同比增长109.6%。

针对不同行业,京东物流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

今年8月,京东物流与沃尔沃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后者把库存进一步前置,更靠近经销商,并在行业首次提出配送到家服务。双方合作的成果在最近首度公布:订单满足率提升至95%以上,年库存周转次数提升至7次以上,若在全国落地推广,库存金额可下降25%。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京东物流在14年间建立起来的商业认知,经由算法优化,演变为关于存货分配和库存数据的更优解。

不只是京东物流。

在多年的供应链积累之上,2020年11月,京东在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又正式提出了“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概念,它包括商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物流供应链和数智供应链,以集团之力,要实现“数智化”的目标,即:赋能实体经济、提升社会效率、促进环境友好——这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03 入实

雷军和董明珠的那场亿元赌局,在如今看来,已经恍如隔世。

当新型实体企业成为行业中讨论的热词,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不再是泾渭分明的竞争对手,包括小米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在努力摘掉纯互联网公司的帽子,积极拥抱实体。比如美团,多次强调自己作为服务电商的身份。

“美团不是一家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通过线上的数字化能力赋能线下的实体经济,因此线下的履约费用以及成本是非常大的。”王兴曾经解释。

今年8月,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举办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线上研讨会上,代表实体企业参加的,包括京东方、海信,以及京东。

互联网大厂掀起新军备竞赛

相比其他互联网同行,作为“基建狂魔”的京东,其实体经济属性,似乎更容易被外界理解和接受。

光大证券曾经用一句话总结京东:一家自建物流基础设施起家、以供应链效率为核心竞争力的零售商。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的说法则是:京东一直在做产业互联网的事。具体到消费者层面,遍布在身边的仓储网点,当日达的顺畅配送体验,就是最好的理解方式。

京东并非只是引领拥抱实体经济的潮流,从刘强东最初开始创业,实体经济,就是写在京东基因里的密码。如今,它已经完成了上半场的战事,即通过自建一体化供应链,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行业效率,下半场的底气,也由此而来。

当然,数智化的理想,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它需要赋能千万实体企业,让他们分享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更多红利——相比此前一城一城攻下的战事,这无疑是一场目标高远的、宏大的持久战。

这无关利润,甚至无关增长,关乎的是商业的初心。真正好的商业,理应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宏大目标之下,细微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着。

今年的“11.11”大促,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已经开始协同生效。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在最近表示,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百强”之一,京东要落实“大船带小船”、“以实助实”的路径,把“京东11.11”打造成新型实体企业推动行业进步的标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的倍增效能,打造史上中小企业参与规模最大、获取扶持最多、成长最快的京东11.11。

京东零售平台生态部负责人孔祥莹也表示,本次“京东11.11”将帮助中小商家最多节省75%的基础运营成本,预计将帮助中小商家新客转化率提升4倍。

不仅仅是京东,拥有一定用户体量的互联网公司,无一不在思考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发挥出更多作用。

这如同一场军备竞赛,需要以多年积累的实力为基础。它在当下或许无法带来直接的收益,但在这场竞赛中取得领先成绩的玩家,也能跑进新的发展通道,继而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颠覆传统商业的叫嚣声早已远去。当陆续成年的互联网公司们学会与实体企业做朋友,甚至直接把自己变成其中一员,共同富裕的愿景,也就又近了一些。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567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