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追“广东老板”,安徽挺进前十!2021年地方经济“三季报”有看点。

榜单揭晓,谁的表现更亮眼?

榜单公布,谁的表现更亮眼?

截至10月28日,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十天前的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速5.2%。

“十四五”开局之年,从公布的前三季度省级经济数据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苏大强”猛追“粤老大”,安徽挺进前十!2021地方经济“三季报”有看点

8省市增长超10%,19省份两年平均增速跑赢全国

2021年以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各地经济持续复苏,但整体表现明显不同。

从经济增速来看,公布数据的30个省份中,有11个省(区、市)超过或等于全国9.8%的增长率。增速最高的是湖北(18.7%),其次是海南(12.8%)、北京(10.7%)、浙江(10.6%)、山西(10.5%)、江苏(10.2%)、安徽(10.2%)和江西(10.6%)。

同期,从两年平均增速看,有19个省份超过了5.2%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海南(6.8%)、浙江(6.4%)、江苏(6.3%)、安徽(6.3%)和江西(6.3%)排名前五。

从经济总量看, 15个省的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其中,广东和江苏携手突破8万亿元,稳居榜首。山东、浙江、河南分别达到6万亿元、5万亿元、4万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前五。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在3万亿左右。北京、河北、江西、陕西都在2万亿左右。

从发展态势看,前五名一如既往的稳定,而拥有6名成员的3万亿元梯队最具竞争力,尤其是福建、湖北、湖南、安徽.四省,从总量来看,差距在1000亿左右,处于“超级卡牌赛”的趋势中,进步更进一步,退步更大。从动力上看,头部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武汉、长沙、合肥等,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由于福州、泉州、厦门的共同支撑作用,福建近年来增长强劲,排名不断提升。但湖北、湖南、安徽仍是省会城市的单中心结构。

在2万亿元以上的15个省份中,江西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被称为“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的江西已经腾飞。2021年前三季度,其经济增速与江苏、安徽并列第六。过去江西常与安徽相提并论,在华东六省一市和中部地区排名靠后。但随着安徽近年来的提速,差距不断拉大,江西却一直在奋力追赶。随着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布局中一系列“强核行动”的开展,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进入红利期,江西大有可为。

“苏大强”猛追“粤老大”,安徽挺进前十!2021地方经济“三季报”有看点

2021年10月19-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议在南昌召开。

00-1010如果未来四省的比拼,很大程度取决于头部城市的比拼,以及能否在省内进一步形成多个副中心增长极。将各省经济总量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2020年广东省经济总量将达到110760.94亿元,位居世界第11位,这将进一步逼近今年刚刚被公认为发达经济体的韩国,向世界前10迈进。

如果有一个省能挑战广东,那就是江苏。自1989年江苏经济总量被广东超越以来,32年来江苏一直紧紧追赶广东。虽然江苏与广东的差距在不断变化,但江苏始终与广东并驾齐驱。

今年前三季度,以10.2%的增速和11086.9亿元的增量,江苏与广东的距离大幅缩小,江苏与广东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4588.27亿元进一步缩小至3114.16亿元。

从两年的平均增长率来看,江苏和广东分别为6.3%和5.1%,而广东没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2%,而江苏超过了。

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海南(6.8%)和浙江(6.3%)。

工业经济是江苏追赶广东的底气,在工业总量和增速上都实现了赶超。前三季度,江苏、广东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7300.6亿元、34684.45亿元,增速分别为12.5%、11.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1%、5.0%。不仅如此,江苏、广东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8%、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5%、5.2%。

前三季度,江苏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0%。十大重点行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75.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是支撑江苏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江苏新旧动能转换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江苏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7%、19.4%,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3.1%、13.2%,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3.6个、3.7个百分点。

可以预见,粤苏双雄争霸,还将是区域经济中的热点话题。

“苏大强”猛追“粤老大”,安徽挺进前十!2021地方经济“三季报”有看点

浙江领跑长三角,苏浙皖增速同步超10%

尽管江苏在加速赶超广东,但在长三角地区,江苏的增长速度较浙江仍逊色一筹。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突出,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十分亮眼,以10.6%的增速居长三角三省一市首位。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体现了地区经济的运行质量,前三季度,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2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同样在长三角排名第一,总量仅次于江苏的7811.4亿元,彰显出浙江经济的巨大潜能。

从细分数据来看,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对浙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前三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10.0%,增加值占比69.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2%、22.4%、20.3%、20.2%和18.9%,增速均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前三季度经济总量为30866.73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与全国水平持平。疫情之下,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而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受疫情因素影响较大,未来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的韧性。

站在上海,放大视域来看,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那就是上海正面临北京的紧追。前三季度,北京无论经济增速和增量上都领先上海,如果第四季度北京能保持当下势头,有望进一步和上海拉近差距。前三季度,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7%,背后最大的贡献者当属生物医药行业。作为疫苗供应商的国药、科兴等企业均位于北京。疫情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催化效应,将推动北京不断逼近上海。尽管北京近年来一直在剥离经济功能,但上海与北京这两座最大城市之间的经济较量,还将持续。

“苏大强”猛追“粤老大”,安徽挺进前十!2021地方经济“三季报”有看点

位于合肥的蔚来汽车生产线

安徽冲刺全国第一方阵

正式“入长”后,安徽在全国位次连续上升,备受瞩目。2020年前三季度,安徽反超上海冲进前十,但在第四季度,上海又反超回来。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008亿元,第10名的位置更加巩固,大概率将保持到全年。

当前安徽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尽管处在前十“守门员”的位置,但前三季度,安徽经济增量超过前十强中的河南、四川、湖南、福建四个省份。

制造业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8.5%。一方面,制造业新动能持续释放。前三季度,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1%,比全部工业高2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9%,比全部工业高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有色金属、化工产品、能源价格大幅提升影响,前三季度安徽周期性行业集体爆发,一定程度也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加速。

安徽的经济崛起,将改变区域经济格局。目前,排名第9位的是湖南。从经济数据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经济总量仅低于湖南1300多亿元,但安徽的经济增量达到4206.7亿元,超出湖南854.72亿元。

“十四五”时期,安徽进位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从产业体系看,“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当前,安徽集聚了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与在皖的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支撑起安徽新兴工业大省。

从区位来看,安徽加入“长三角俱乐部”后,在一体化发展中可以借力沪苏浙的高能级资源要素。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够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作为后起之秀,安徽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但在发展态势上,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只是安徽一个新的起点,对比第一方阵的经济强省,安徽还存在综合实力不强、发展不够平衡、民生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长三角省份的这个“身份”,更让安徽多了“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现实紧迫感。

长三角区域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21年以来,安徽在总量和增速上与苏浙均有差距,加快发展必须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挺起安徽制造业大省的脊梁!

撰稿:胡磊

编辑:纪海涛

审稿:王运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628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