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熊”,意思是调皮,不听指挥,甚至对破坏规则破坏道德的行为不以为然。这意味着,有相对的另一些孩子,他们文静、听话,觉得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则,也应该遵守。我们普遍称他们为“乖孩子”。
“熊孩子”不都是坏孩子,“乖孩子”也不都是好孩子,“熊”和“乖”之间也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尽管每个孩子遵守的规矩都不大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孩子都会遵守他们心中的规矩,也会因为遵守规矩而认同自己。正如信教者会认为自己虔诚、爱国者会认为自己爱国一样,孩子也会认为,因为遵守了规矩,所以他自己是个好孩子。这是一个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但如果这个规矩突然不被社会认同,孩子也会不知所措,而从中形成的自我认同感,也会摇摇欲坠。把这个规矩破坏了,就是把孩子的自我认同破坏了。
我用成年人的角度来举个例子。小时候父母会教导我们,忠贞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相信忠贞,也坚持忠贞,那么他会相信自己是个好人,起码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如果现在社会开始说,我们不讨论忠贞了,无论一个人忠贞与否,他都是好人。那他要如何对抗那些否定忠贞的声音呢?“人应该多约炮,能享受不同性伴侣的快感,多好~”“没有钱就什么都不是,忠贞能换钱吗?”面对这些论调,这个人应该作何感想?自小因为忠贞而成为的自己,从此就什么都不是了吗?“我没有很多性伴侣,也没有很多钱。我还是个好人吗?”
如果不守纪律的人也有小红花,那我们辛辛苦苦守纪律得来的小红花,又有什么意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