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的双十一不再是阿里的家族,或者说它被视为电商行业的购物节,但它就像是整个零售行业的大日子。街道上经常挂着庆祝双十一的横幅。11月之后,街道上似乎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当然,有些商家采取了“搭便车”的行为,并且利用双十一促销噱头大于实际情况,但对于核心零售企业,双十一也是实实在在的大日子。.
比如阿里双十一的势头每年都比上一年高,创造了数据记录,但同时市场上也有很多争议:阿里目前的体量是否需要打造节日,扩大规模?
随着电商进入一个缓慢的周期,这种讨论非常猖獗,我有时甚至相信。
本文将讨论这个问题。
市场往往对商业运作更为敏感。首先,我们还在阿里股价图上标注了上一年11月的价格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阿里上市之后,大概率周期内11月股价在当年都是一个上升或者高点(2020年除外)。
如果说股价是企业经营基本面的晴雨表,那么股价的波动自然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大致看资本市场对阿里双十一还是给予了更多的积极态度。.的态度
为了加强对比,我们增加了JD.COM的案例对比。毕竟自上市以来,JD.COM零售就进入了扩张周期,在业务上与阿里展开了竞争,尤其是在双十一中学的多轮竞争。市场如何看待?
JD。COM第一次参加双十一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搭便车”的想法,前期市场对JD.COM的定价相对克制。与阿里、JD相比。前期11月,COM的股价有点波澜不惊,但2017年后,京东。COM的股价开始上涨,但随后与阿里股价的差距开始拉大:
一是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增加,市场开始扭转对JD.COM“搭便车”的态度,定价能力提升。与此同时,阿里的股价增长更快,我们可以猜测:零售行业在双十一整体是水涨船高的,京东股价上涨有自己能力的关系,但不可忽略“船”是在“水”之上;.
二是2018年JD.COM内部危机后股价下跌,随后与阿里的价格差距拉大。2019年后,差距逐渐缩小。这期间股价整体处于上涨周期,但弱于同行。也可以看出,市场也会对行业个体区别对待。
经过以上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从资本市场端看,企业是需要一场双十一来提振市场信心,市场也会给企业以良好定价,此乃正向循环。.
如今,由于监管等方面的影响,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继续做大双十一,给市场信心,完全可以理解。
那我们再想想:从企业的根本角度来看,双十一意味着什么?
以阿里为例,我们整理了历年来Q4核心零售业务占本财年这部分收入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过去几年,虽然阿里每个季度都推出购物节,比如美人节、年货节等。而“反搭便车”也成为了大618,有了这些努力,我们也可以看到,每年Q4的核心零售额与全年相比都在下降,但我们还是要说,权重绝对值下降并不明显,也就3个百分点上下。.
推出一系列购物节花了好几年、十年的时间,但我们还是要指出,Q4对阿里零售来说仍然是最大的价值,并没有因为其他人为的节日而被稀释太多。因此,阿里对双十一不可能失去热忱。.
很多年前,笑话在坊间流传。一个傲慢无知的人以为阿里不再从事电商,而是在测试云计算。我一直在私下嘲笑无知,因为我们可以用常识知道漏洞,但从上图我们可以再次确认:双十一真的是给零售部门的。
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双十一极其敏感,另一方面企业运营三分之一的重点也在Q4,而Q4的重点是双十一,所以双十一对阿里零售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但今年双十一的情况不同,在于直播带货行业的蓬勃发展。当双十一已经是公众假期,所有从业者都在搭便车的时候,阿里很难获得节日的所有资源。言下之意是阿里在双十一的主控能力是否会有持续下滑的危险。
当阿里与JD.COM竞争时,行业因为竞争而崛起。虽然有明确的竞争,但其实每个家庭都是逐利者,竞争不是零和效应。然而,目前国内需求不足,行业竞争突然加剧。“内卷”可能会使“水”不会涨得太高,但“船”已经相当拥挤了。
刁烨最近的一些言论甚至认为双十一已经给主播让路了,因为主播掌握了供应链的规则,而不是以前的引路人,也就是传统电商平台的护城河会被直播商削弱。
这肯定不是阿里想要的。
看到的,那么我们想讨论的是,阿里的护城河是否真的牢固。
于是,我们又整理了历年双十一,用户规模与GMV的关系,见下图
在数据拟合之前,我们曾想当然认为天猫GMV可能与MAU有密切关系,但通过数据对比后,发现两者关系竟然是如此密切,R2为0.9277,属于严重的正相关性。
道理我们也可以理解,作为移动购物平台,MAU基数代表注意力,也就代表了流量以及获客的效率,将此视为阿里零售护城河并不过分。
但在上图中的2020年,我们也明显看到点状分布要偏离与拟合线,这其中有双十一参与者的关系,诸如本地生活服务和飞猪等业务开始深入参与活动,但我们也大致可以判断,2020年尽管有直播平台的影响,但平台的规模效应仍然是相对良好的。
如若我们将MAU视为阿里GMV的护城河,就可对一些现象做解释:
其一,进入2021年之后,阿里明显加大了市场费用的投入,也就是对获客的要求在强化,也还是想通过MAU的增长平滑GMV的增长变缓这一事实,实现业务成长的软着陆,但这也会对损益表造成较大的冲击,经营性利润有持续下滑的风险;
其二,对于2021年双十一,阿里必然还是要全力以赴,一方面在节日大促之下,获客效率要高于平常,另一方面,以用户规模去维护供应商和商家关系,也是改善关系的重要时间点,毕竟规模仍然是商家经营者所仰仗的。
最后我们来阐释下带货直播对阿里电商的冲突问题。
从表面上,抑或是长周期内,我是较为认同雕爷的言论,如今的主播与早期的流量导入型主播已经有本质不同,对于供应链以及产品的控制能力都今非昔比。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过分强调直播电商对传统电商的冲击,原因在于,当我们用简单的进化论一元思想去做判断时,行业可能是处于缓慢乃至多种业态并存的周期内的,如美国既有亚马逊作为线上零售的楷模,但电视购物作为原始场景并未消失。
这里电视购物不隐喻阿里,亚马逊也不特指直播电商。只是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用“颠覆”去看待一个行业,对于阿里,如果我们上图所分析的GMV与MAU之间的强关系,尽管当下MAU在变缓,但规模总量却仍是国内电商头把交椅,也就是说,阿里还是有可能维护好电商基本面的。
此外,从周期性上看,我个人也认为阿里还是有可能承接继续“消费升级”的红利,以我常举的服饰行业为例,在过去行业景气值的变化其实与宏观供给侧改革有着密切关系,若此工作进入尾声,那么对阿里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最后总结全文:
其一,无论是出于对收入的帮助,还是电商护城河的巩固,双十一对阿里都相当重要,每年双十一都要全力以赴,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二,从数据角度看,双十一与MAU之间呈强相关性,也就是说,直播电商对阿里长期会有冲击,短期内阿里仍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稳定用户大盘。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按此方向思考,腾讯和阿里打通之后,对阿里积极因素更多一些;
其三,对于阿里,长期问题仍然相当之多,诸如用户增长瓶颈之后如何解决潜力问题,与直播电商是否会陷入零和博弈等等,2021年双十一,对阿里意义相当之大,我们不仅要看GMV数据,更要看财报和双十一之后,资本市场如何反应,这就涉及到阿里今后的“定性”问题。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