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说:中国人,你为何不生气?
胡适说:世上再没有比一张生气的脸更难看的,世上最恶俗的事莫过于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面对不平等、不公平的事,究竟该生气还是不该生气?
那么,我们生气对呢?还是不生气对?
龙应台说的是那些没有话语权的沉默的羔羊,这些人也许是懦弱的、忍让的,胆小怕事的,总之是不敢担事的,也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生气都生计艰难,哪敢去生气,状态麻木不至于招惹更多的是非麻烦,唯恐躲之不及。
凡事退避忍让怕事情惹祸上身,自己无力抗衡,也是身处底层老百姓的正常心理,因为他们怕事,被动惯了。
而胡适是看多了他嫂嫂的生气的难看的嘴脸得到的经验。
真不知道他嫂嫂看了他的散文《我的母亲》谈到自己的形象,该作何感想。
他后来做了名人,自然也不怕他嫂嫂给他摆生气的脸子。
他已经远离了他的那个大家庭,小时候讨厌的面孔,他现在自然可以自由地摆脱。
胡适写的是家事里的家人之间的矛盾。
而龙应台写的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看不惯国人的态度。
我想,是个人都会生过气,是个人都会看到别人的生气的脸。
之所以生气是感受到不公不平不满,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伤,
是自己的自尊是受到了伤害,
是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中伤,
自己的名声受到了毁誉,
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感到愤懑。
有些作家、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天生就长着一张生气的脸。
看叔本华、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尼采。
他们愤怒的目光不正是表现在生气。
跟谁置气,跟什么事置气先且不论。
龙应台说的生气是一种抗争。
不生气就证明没有抗议。
没有抗议也就达不到改革、改良社会的希望和力量。
一般来说,人生境遇不太好的人,脸上就总是在跟命运生气,然后把气撒在身边的人身上。
运气好的富人,心胸开阔,性格活泼快乐,对一些事宽宏大量,原谅社会上的不公正不公平。
因为他觉得命运对他不错,他得到的、享受到的东西太多了。
他没必要对什么事什么人生气。
他们觉得生气有失风度,不够绅士。
这样说起来,生气跟境遇有关。
一帆风顺的人不容易气恼,而百事不顺的人容易跟人生气急躁。
叔本华对她母亲生气,离家出走,从此绝交,再不来往。
左拉为了一个冤枉的落难的将军,而对当时的司法机构的群体官员生气,从而写了《我控诉》。
龙应台之所以写出《中国人为何你不生气》是因为她生气了,她想发脾气了。
她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的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她的社会责任感,她的对社会的担当和理想。
也是她的对社会的深刻的洞察力,还有一点就是她的性情和脾气。
最主要的她是一个作家,她要写一件事,发表言论。
如果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是一个底层的低收入者,她也只是口头骂骂而已。
普通人遇到涉及自己的利益的事当然会生气,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别人偷你的鸡,偷你的菜,偷你的庄稼,普通人会生气的。
别人无中生有,造谣生事,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坦率地讲,我就是个容易生气的人。处境让你发怒,怎么也不可能保持淑女风范。
只是生气的人没办法,她拿那些小人无可奈何,拿现实无可奈何。
生气是正常的,不会生气的不懂生气的人是不正常。
生气是情绪、 是态度、是尊严、是抵触。
生气是矛盾冲突的反应。
生气是不同性情和脾气的人所产生的摩擦。
家人之间会生气,朋友之间会生气,恋人之间也会生气。
敌对的生气和亲友的生气当然不一样,不可调和的和可调和的生气,性质上不一样。
有的人气性大,危害到自己的健康。
有的人脾气温和,胸怀宽广,即便生气也不露声色。
还有城府深的人,生气以另一种形式发泄出来。
生气的结果可以是大吵一架,这是普通人的做法。
可以讲理,可以置之不理,可以绝交,这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做法。
可以写文章,这是作家、评论家的做法。
尽管胡适那样说,但肯定在他小时候还是长大成人以后,他肯定生气过。
龙应台这样脾气的作家,自然文字的气息都散发出生气的气息。
她写了《中国人,你为何不生气》之后,又写了《生气,没有用吗》
她说生气的人太少了,给环保局打电话投诉种种环境污染的有心人太少了,如果生气的人越来越多的话,形成一股强大的怒潮,还怕一些导致我们不满的事实,不会消失嘛?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