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祖先主要依靠打结来记忆东西。后来,他们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文作为书写材料。后来,竹木碎片(即竹简)和丝绸被发现并用作书写材料。但是因为丝绸太贵,竹子太重,导致了纸的发明。据考证,中国的造纸始于西汉。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一批名为“灞桥纸”的器物。此后,在新疆罗布泊尔和甘肃居延发掘出汉代的纸碎片,比东汉初年至元兴年间宦官蔡伦制作的纸早约150 ~ 200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纸的发明虽然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广泛使用,发明简牍和写帛书的朝代,仍然写着政府文件。东莱人左博到狄咸后,改进了以前的造纸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制作的纸张洁白、细腻、柔软、均匀致密,色泽鲜艳,纸张质量极佳。它在世界上被称为“左博纸”,尤其是五色文具纸和高档信纸。
根据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早期。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用大麻纤维造纸。苏颂简一《纸谱》:“蜀人用麻,闽人用嫩竹,北方人用桑皮,山西人用藤,海人用苔,浙江人用麦和稻草,吴人用茧,楚人用纸。”造纸,过去是手工制作的,是将柔韧的植物纤维煮沸捣碎,做成粘液,做成渗滤篮,做成薄膜,稍微干燥,用重物压一下。今天用的纸大多是机制。从现存的1000多年的书画作品来看,大部分都是用桑葚纸作为书画纸。
纸被人们广泛传播和使用,造纸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自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以来,造纸地区逐渐向越南、蜀、邵、阳、安徽、江西等地扩散,产量和质量日益提高。纸的原料也是多样化的,纸的名字也很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纸张紧密、薄而均匀。山西有藤皮做的藤纸,均匀细腻,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也叫鱼纸,又软又滑。江南用稻草和麦秸纤维造纸,纸张发黄,质地粗糙,难以书写。桑皮纤维在北方用来造纸,其特点是质地细腻,色泽洁白,轻盈柔软,拉力强,像棉丝一样断纸纹,故称棉纸。蔡伦的造纸原料种类繁多。用烂渔网做的纸叫网纸,用破布做的纸叫布纸。当时渔网的破布被归为麻纤维,所以统称为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代发明了一种新的染纸技术,即黄蘖榨汁、浸渍纸,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渍纸叫染黄纸,是天然的黄色,所以也叫黄麻纸。黄纸有杀虫防蛀的作用。
到了晋代(4世纪),纸终于取代了帛书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蔡伦对麻纸和皮革纸的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他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但他作为技术创新者和组织者的历史地位应该得到肯定。
公元8世纪,纸在中国广泛使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国向亚洲各地输出纸张,并严格保守造纸的秘密。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虏了几个中国造纸工匠。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的造纸工业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在那里纸开始被广泛使用,然后传到了北美和欧洲
103010是英国大英博物馆的瑰宝。它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陪葬品,描绘了死者死后永生所需的咒语和习俗。103010的载体是苏草纸,这是一幅3200年前(公元前1300- 1200年)的画,比蔡伦将纸呈献给汉和帝(公元前105年)的时间要早得多。有人推断古埃及人比中国更早发明纸。
事实上,虽然纸莎草被称为“纸”,其英文纸莎草是英文纸的词源,但纸莎草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而是类似于中国古代竹简。然而,纸莎草的制作过程比竹简复杂得多,但这并不影响其表征。
纸莎草纸是怎么做的?生产纸莎草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先把莎草茎的硬绿皮切掉,浅色的内茎切成条,再切成薄片。切片后的切片要用水浸泡去糖。之后,将这些条并排排列成一层,再覆盖上另一层,两层片要相互垂直。将这些薄片均匀地铺在两层亚麻布之间,打湿后用木槌敲打,将两片薄片压成一片,挤出水分,然后用石头等重物(现在一般用机器压)压平,干燥后用浮石打磨,即得成品纸莎草。因为只用纸的一面,所以要在书写面进行施胶处理,使油墨能与油墨混合。
书写时不会渗开。
从上述制作过程中不难发现,莎草纸更像是“极薄”的竹简,竹简需要用线穿起来,莎草纸需要用胶水粘连。
另外,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年代也并非从蔡伦开始。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纸是用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罗布泊中曾发现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麻纸,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先后8次发现过西汉初年至末年的麻纸,所以中国的造纸术要比蔡伦的年代更早
蔡伦的贡献是将麻纸技术进行革新,生产出更好质量的纸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