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上学压力、亲子矛盾、人际冲突和情感创伤,很多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心理危机”,由此产生的心理“挫败感”似乎一时难以化解。“这都是由于缺乏心理承受力。如果不及时加强干预,会导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下降,表现为自卑、双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情绪障碍和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近日,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副教授鞠东红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正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自伤、自残甚至自杀事件频发,呈现低龄化趋势。父母的训斥,老师的谈话,同学之间的摩擦,都可能是青少年内心世界防御崩溃的导火索。一方面,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生长环境优良顺畅;另一方面是学业竞争和亲子关系等带来的内心压力和焦虑。而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内心理咨询平台发布的《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有一半的青少年(12-18岁)受访者表示自己承受了一定的压力。37.23%的受访者表示压力程度在中等以上。他们普遍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考试,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除了学业压力,父母的管教、期望和沟通也是压力来源之一。此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一份《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焦虑抑郁成为青少年中增长最快的精神疾病之一。
“安全感”是应对挫折的最好武器,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安全“避风港”
“首先,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稳定的情绪状态,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是对孩子强有力的心理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知名专家崔永华教授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的和谐氛围是最好的天然“避风港”,孩子从中获得的“安全感”将是他们应对挫折的最佳武器。一旦孩子有了直接面对挫折的信心和信心,而不是独自承受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无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焦虑、恐惧、迷茫等情绪就会唾手可得。
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开展“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但是,‘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压制教育’,而是一种用柔软战胜困难的良好教育。崔永华指出,父母要积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压制和回避,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能够捕捉和感知孩子陷入挫折时的心理状态,有同理心引导孩子及时恰当地表达和宣泄负面情绪。
父母对挫折的判断和理解直接影响孩子的“挫折认知”。“父母需要给孩子输入一个概念: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状态,所以不要害怕面对,因为你害怕它带来的负面情绪。挫折积累得越多,孩子的忍耐力就会越强,情绪控制力也会不断提高。”崔永华认为,家长要控制挫折的适度性,让孩子学会不断征服堡垒和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锻造坚强的意志品格,这是“挫折教育”的内在使命。
“独门独户”不可取,同伴文化需要正确价值观引导
同行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崔永华特别提到,独生子女不能是“单亲家庭”,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流,因为来自同龄人的积极刺激非常重要。“在情感陪伴中,在玩伴的支持下,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得到调节;在挫折体验中,角色m
值得注意的是,同龄人文化中的负能量极具破坏性。“在一些青少年亚文化中,抑郁和自残被视为病态美,一些青少年并不排斥甚至收敛于此。这种扭曲的亚文化从根本上否定了培养耐挫力的价值和必要性,会导致群体容忍度的下降。”鞠东红强调,要积极介入青少年亚文化的引导,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创造“抗挫文化”情境,提升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培养和强化的,给孩子创造接触“挫折”的机会,恰恰是科学认识挫折、激发“压力”积极作用的好方法。
鞠东红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式”教学,设置外部干扰或障碍,引导青少年在特定环境中对抗挫折,树立“情绪管理”意识;课后,青少年可以尝试拓展性的宽容训练。“比如野外生存训练营、探险训练、乡村体验.孩子在陌生新颖的合作环境中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韧性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从启蒙阶段的绘本文化,到网络世界的亚文化引导,柔性挫折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鞠东红认为,这种灵活的挫折教育需要更多的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在游戏、阅读互动、参观体验中潜移默化地灌输教学和管理情绪的方式,在教学场景中精心植入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鞠东红建议。
社区志愿者、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也是近年来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家庭爱心辅导员玛丽告诉记者:“很多实际案例表明,孩子在公益活动中帮助弱势群体,不仅学会了付出和承担责任,还获得了正能量,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她指出,这些志愿活动让年轻人远离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焦虑浮躁的氛围,让他们陷入对奋斗真正价值的思考。
实的内心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去抵御污浊风气的侵袭。
当青少年遭遇严重的心理危机,如何为他们寻找“出口”?巨东红说,此时引入“零距离”危机干预机制尤为重要。巨东红进一步解释说,“心理危机干预”分为三级体系,第一层级是设置紧急联络人或危机热线,第一时间提供青少年心理危机辅导;第二层级是发展固定危机干预联络人,定期介入、引导青少年情绪管控活动,及时发现青少年隐性心理问题;第三层级是预防为主,在教育中创造更多有利于心理辅导干预的环境,教会青少年合理科学认识自身情绪状态,学会基本的管理情绪及调控压力的方法。
增强青少年心理耐受力,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去完成。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首先需要学会保持从容稳定的情绪状态,给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撑,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为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提供了空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徐阳晨)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