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阿里性骚扰事件:能否革“酒桌文化”的命?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阿里性骚扰事件,突如其来曝光,又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和结果让“吃瓜群众”应接不暇。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阿里性骚扰事件,突如其来曝光,又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和结果让“吃瓜群众”应接不暇。

不管最后谁是谁非,总是让职场江湖流传已久、万恶的“酒桌文化”被好好曝光了一回。

不是龙头企业,也吸引不了这么多眼球。

上次爆料这家龙头企业的也是一位女性,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身份。但最后事情的解决,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波澜不兴。

扑朔迷离的阿里性骚扰事件:能否革“酒桌文化”的命?

张大奕,你还好吗

这次爆料的是一位女性“受害者”,就很不容易了。她一个人站出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将个人隐私公之于众,面对上级、同事、舆论媒体的各种非议,这是需要勇气的。

要知道,上了法庭,这种案件也是不公开审理。

上热搜有时比上法庭效果更快更直接,再往后,就要看警方的取证了。

今天我不再讲事件本身,谈谈与事件原因相关的,具有本国特色的“酒桌文化”。虽然资本扩张的丑恶嘴脸相同,但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要达到目的一般都是不需要酒桌文化的。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桌文化”在职场也是司空见惯。不要说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金融、地产行业,哪怕是不差钱的国企、高校,平时的同学会、公司年庆聚会,都是司空见惯。

当然,“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员队伍,特别是中央公务员体系里的“酒桌文化”已经基本绝迹,间或在“公私不分”的隐秘角落里死灰复燃。

但体制外的企业界,却常常仍是以世纪初的眼光看待权力受到限制后的世界,因为在资本还没有“关进笼子”的世界,以“酒桌文化”为代表的职场欺凌已经成为“标配”。

在资本的世界里,“会喝酒”、“会劝酒”不仅不被视为文化糟粕和精神腐烂,反倒早已看作是“会来事”、“有前途”的必备技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女性,是“酒桌文化”的最大受害者。在依然以男权为主导的世界里,位高权重者大多是男性。无关性别歧视,只是一个事实。在这样的世界里,有女性参与的酒桌自然会“增色不少”,一旦在酒精的刺激下,精虫上脑,利欲熏心,往往就会产生性骚扰、性猥亵、性侵犯等种种衍生物。

但客观地看,如果是一个“女权当道”的公司,男性也可能成为酒桌文化的“受害者”。不过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看,男性也更容易“乐在其中”。

西方社会不盛行酒桌文化,但性骚扰是“普遍现象”。为什么打引号?因为比起我们酒桌上的性骚扰,就不能说那么“普遍”了。在西方人的眼里,强迫异性喝酒,全部都是“性骚扰”,一告一个准。连酒桌上讲“黄段子”都得小心翼翼。

从这个角度看,纽约州州长科莫因性骚扰辞职;亿万富豪爱泼斯坦因性丑闻入狱自杀,死后还把比尔盖茨拉出了婚姻的坟墓;这些头条新闻其实都“平平无奇”。

要知道,漫威之父斯坦李、演员中的“好好老爷爷”摩根弗里曼全被指控过“性骚扰”,虽然事后被证明有炒作之嫌。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在这个领域上法制文化的更敏感。但即使这样,好莱坞的天空下虽然已经“谈色生变”,但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靠女性出卖色相博取角色的戏码仍在上演。

可怕的是,职场酒桌文化的常态化,让融于其中的职场人也发生了人性异化。不看能力看酒力,不看水平看酒瓶,在部分企业就是员工升迁的基本准则。

更可悲的是,当酒桌文化成为职场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那些勇于站出来的姐姐妹妹反倒成了“珍稀动物”,要忍受世人的“异样眼光”。

希望吴某凡的事件,能够把娱乐圈流量明星“约炮”的产业链模式好好整顿下,杀一儆百;希望阿里的这次曝光,同样能够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助推酒桌文化刹车转向,净化职场文明。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945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