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经典国学书籍来,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书五经”。那么,“四书”指的是那四本书呢?为何千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呢?
其实,“四书五经”只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书籍,而且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更应该被称之为“五经四书”。其中,“五经”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出现的,而“四书”则是在“程朱理学”兴起之后,才被官方正式认定的。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朱熹的人,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单独摘出来分章断句,并加上自己的注释,然后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所以,“四书”指的就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
《大学》
原是《礼记》里的一个篇章,南宋时被朱熹单独摘出来,并以章句的形式,加上了自己的注释,最终独立成书。这本书强调先修己后治人,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过程,被视为学习儒家学说的入门书籍。
《论语》
这是一本以语录为主、以叙事为辅的文集,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相较于儒家其他经典书籍,这本书更能真实反映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他对道德、伦理、教育、审美,还有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看法和理解。
《孟子》
这是一本以文学散文形式,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后来朱熹以集注的形式,大量引用前人的说法,对《孟子》进行了注释。这本书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并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
《中庸》
与《大学》一样,也是被朱熹从《礼记》中摘出来的,并以章句的形式,加以注释,独立成书。这本书是儒家学派,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本道德哲学书,希望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中庸”,人生境界达到“至诚”。
自南宋以后,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就限定在被朱熹注释过的“四书”,因此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经。
只不过万事有利必有弊,“四书”中提到的道德行为规范、人生修养标准,实际上连朱熹本人都做不到。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多读书人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内心里却各怀鬼胎。
因此上,经朱熹注释以后而有的“四书”,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更多的是,开中国读书人伪善之先河。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头条的各界先进,多多批评指正。
以上就是关于《四书是哪四书(四书指的是哪四本书)》的百科答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有更多疑问,请查看百科答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