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成语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对生活,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所总结出来的智慧。比如“人尽可夫”这句成语,说的是丈夫背叛岳父,母亲劝诫女儿放弃丈夫帮助父亲后所流传出来的一句成语。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我们还经常的使用古人流传下来的成语,可有一些成语却很容易念错,比如今天要说的这3个。
古人讲话不像我们这么啰嗦,有时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表达清楚意思,再加上古人喜欢从各种故事中总结经验,因此成语也就逐渐形成了。
而成语不仅具有流传性,还具有很好的理解性,因为成语的背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只要合理的运用,人们就可以出口成章,一句简单的成语甚至可以胜过长篇大论。
但使用成语也非常有讲究,比如不能随意的堆砌,和念错成语,这样不仅不能给自己加分,反而会减分。尤其是读错成语则会非常的尴尬。
比如我们熟知的“呼天抢地“,这里的抢读作“qiāng”第一声。还有“羽扇纶巾”,许多人把“纶”读成“lún”,其实这里读作“ guān”。
当然还有许多比较容易读错的成语,这里挑选出来3个很常用,却又最容易念错的成语,分别是:“心宽体胖、繁文缛节、锲而不舍”。这三个成语许多人都会念错,也非常考验我们的语文水平。
“心宽体胖”
首先我们来说说“心宽体胖”。许多人看到这句成语都会嗤之以鼻,因为这句成语真的太简单了,大家经常使用这句成语,来形容一些因为没有思想压力而变胖的人。
如此熟悉的成语怎么会念错呢?
其实这句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原话是: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汉典》中把“广”这个词改成了“宽”,虽然改了字,但意思没变,说的是一种心胸宽广且样貌安详的人。但后来人们发现,但凡心胸宽广,没有思想压力的人都是胖子。久而久之这句成语的意思也就发生了改变。只不过意思虽变了,但读音未变。
原来这里的“胖”读“pán”,而并非我们所理解的“pàng”,相信如果不是专业学习文科的人,基本都会读错。
“繁文缛节”
有了前面的挫折之后,相信大家不会再说大话了,一定会仔细地斟酌一下,这个成语到底是哪个字的读音和我们所理解的不一样。
那么大家可以继续思考,我这里先讲一下这句成语的出处。
这句成语来自宋朝的大才子苏轼。原文是“繁文末节”,“末”字在汉典中改成了“缛”,但意思没变。
也正是修改之后,许多人将“缛”字读成了“rǔ”,其实这个字念第四声“rù”。
“缛”这个字的本意是“华丽且紧密的彩色饰品”。左思在他的《吴都赋》中写了:“荣色杂糅,绸缪褥绣”。这简单的两句诗,就把花草树木的色彩比喻的好似锦绣一样华丽好看,真的是不简单。
“锲而不舍”
这句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是用来比喻一种持久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常常用来夸赞一些通过长久努力后获得成功的人。
这句成语出自《荀子·劝学》,原话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想要把金子都磨成粉末,需要拥有一颗持久不变的恒心。
这个成语中的“锲”字最容易读错,许多人将其念成“qì”,其实这个字念“qiè”。
这个字的本意是指用刀子刻,比如“锲金镂玉”,“锲而不舍”都是这个意思。而在《战国策》中有一段话是“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这里的“锲”却是斩断的意思。不过都和刀有关,虽有差别但也不大。
上面这3个成语都比较常用,但却最容易出错。能读对2个,说明你的语文能力很强。如果3个全对,那说明你是专业的文科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对于一些有意思的成语大家还知道哪些,可以发出来一起讨论一下。
参考资料:《礼记》、《荀子》、《吴都赋》、《汉典》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