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日前,第五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主办,来自海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全球技术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人类社会开始迈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电能、化石能源等“大能源”外,人类开始探索微纳能源等“小能源”,以解决物联网时代小型器件的自供能问题。

  2012年,我国科学家率先研发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散落在环境中的低频机械能收集转化为电能。多年来,我国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等理论研究以及摩擦纳米发电机、微纳传感器等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在致辞中表示,以纳米发电机为核心的海洋蓝色能源技术,可以高效地收集海洋波浪能并转化为电能,为人类大规模利用海洋能源提供了可能,为全世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提供了令人兴奋的能源技术路径。

  高鸿钧指出,中国是世界纳米科技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的整体实力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纳米科技研究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把微纳能源与微纳系统作为纳米科技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努力研发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培养出更多的科研人才,为世界纳米科技和能源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也表示,能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更为重要。传感器的能源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驱动这些功率虽小但数量巨大、分布极广而且移动的传感器,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知识储备。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教授孙立成,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鲍哲南等9位学者受邀作大会报告。

  本届大会共设7个分会主题,以集中展示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还评选出为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并颁发“纳米能源奖”,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訾云龙、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杨亚获奖。

来源:中国科学院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069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