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育儿不起作用?可以试试动机管理和情绪管理。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教育的“内卷”,让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也让家长感到头疼。“很多家长都在咆哮式育儿,经常会听到家长类似‘我们为了你这么努力,你生活条件那么好却不好好上学’的吼叫。”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上谈到,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管理对于青少年的家长十分重要。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教育的“内卷化”,让很多学生厌学,让家长感到头疼。“很多家长都在吼叫着抚养孩子,经常听到家长大呼‘我们这么辛苦地为你工作,你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你却没有好好上学’。”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上表示,学习动机管理和情绪管理对青少年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刘丹说,有些孩子看似不想学,但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叫动力管理。

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无论是为了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还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或者是为了去认可的好学校好专业,这些努力都是源于外在的动力。外部动机使得“内卷化”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每个人都在争取大家认可的“最好”,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

然而,当一个人在为自己喜欢的生活奋斗的时候,外在的动力就变成了内在的动力。“我心里喜欢吗?”“我内心快乐吗?”“我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吗?”“我有价值吗?”这些都是内在动机。刘丹说,当学生和家长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的幸福感时,学生的动力就会被激活,他们会更好地利用青春的能量,积累自我效能感,实现自己的价值。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被定义为人们对自己能否运用自己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信心。刘丹解释说,即使孩子把西红柿切得很好,也能积累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有价值。所以,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最可行的操作就是改变激励的重点。

如何把关注点从外部激励转移到内部激励?比如刘丹说,当父母坐在饭桌前对孩子说“快吃饭,吃完就赶紧做作业”时,他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是否把饭都吃完了。这些都是外在动机。如果家长关心内在动机,可以说:“你写作业的时候,想先写哪一部分?你最想写哪一部?”

刘丹说,大多数父母,因为自己的成长,只注重外在动机,而不注重内在动机,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是他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习,帮助自己和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在动机。

在刘丹看来,人生就像划船。想要划得快,就要有动力。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翻船,所以要有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情绪的管理。

刘丹认为,要管理好情绪,不仅要培养积极情绪,还要积极面对消极情绪。她说,现代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负面情绪客观存在。作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鼓励孩子说话甚至抱怨。当他们消除了负面情绪后,他们可以轻松旅行。孩子在考试前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社会上每个人都焦虑,都有负面情绪。“允许负面情绪存在和表达。这是情绪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刘丹强调,在情绪管理中,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重要。临床上,只要家长每天花15分钟管理情绪,不需要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好。

那么,当父母有负面情绪时应该怎么做呢?刘丹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当你感到烦闷的时候,可以去洗手间,关上门,打开手机里的录音功能,对着手机说‘我好有压力’‘我好无聊’15分钟。这样做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又冷静了,家庭氛围也会好很多。”(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夏薇)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258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