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读:

导读:

随着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发布,北京成为唯一一个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前十名的北方城市。1978年,十大城市中有六个在北方。就算放大到GDP前25名,北方也只有6席,东北三省的实力大连沈阳双子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南方时代”和“北方失落”的说法接踵而至。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最新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震惊了许多人。从现在开始,随着天津跌出全国十强城市,作为一个从小就呆在北方的北方人,他不得不承认,北方已经彻底沦陷了。

原因有很多,地理、环境、新中国、改革开放等。今天我们就慢慢聊,尽量把这个话题了解透彻。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经济不是一天转移的

首先,在网上讨论经济问题时,“南方”一般指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江西。这句话真的很精彩,但是我们不要改变我们的习惯用语。让我们继续使用它们。我们脑子里只有一个数字。因此,本文中的“南”也是指长三角和珠三角。

事实上,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是过去几千年的趋势,不同阶段的驱动力不同。

唐宋以前,南方自然环境太差,山多平原少,河湖纵横,水患多。当时工具不好,铁器不够便宜也不够锋利,不可能通过水利工程开垦或改良南方的潜在土地。

安史之乱后,大量北方流民跑到南方,不得不学习如何生活。当时的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家一起在运河上工作,排干沼泽,研究农具。不久,唐朝中后期,南方粮食产量猛增,朝廷的主要税源是南方。

宋朝加大了用量,疯狂发动各种水利工程,改善南方的农耕环境。当每座大坝建成时,就会产生数千英亩肥沃的土地。这在官方史书中很少提及,用毛主席的话来说,都是王侯将相的破事,而关系到大家生计的水利、农耕,则完全没有提及。这是技术官僚的事情,从事技术的人不在任何地方的舞台上。在西方,他们主要谈论贵族、王子和公主的破事,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开始谈论技术相关的问题。

因此,宋朝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江南的建设。

特别是南宋时期,北部被女真完全占领后,宋政府前往杭州,并在那里停留。技术官僚带领大家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田,研究丝绸和陶瓷技术,使江南的生产力大大解放,顺便也开始了与东南亚的贸易。就凭这么一小块土地,南宋小朝廷在蒙古铁骑下存活了100多年。

南方本来就温暖湿润,对农业也有好处。南宋通过水利工程整顿土地后,南方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到宋末,经济重心南移。元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从南方向北方运粮。

放一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

//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487bd7c46c547ca9db37d8a7b400c2b" alt="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而此时北方饱受战争蹂躏。比如陕西,这地方条件本来还可以,但从唐朝开始,一直都是战争前线。先是跟吐蕃打,又跟西夏打,后来金、蒙古轮流上,几乎没有一天安生,经济能发展好就有了鬼了。

最重要的是北方水资源一直成问题。以秦岭为界,南北降水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看下图就能看出来,差别非常大: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比如北京,这地方在元朝就是首都,那时候水源一直有问题,等到明朝朱棣迁都到这里,南方的官员进城后,喝了一口水直接喷了,又苦又咸。皇帝让人到处找水,终于在京西玉泉山找到了能喝的水(那地方的水到现在也非常好,于谦说他只用那里的水泡茶)。大臣们后来也到处溜达找水井,但北京上千口井,只有几口井的水能达到南方的标准。

到了明朝,南方经济强、北方军事强的格局已经完全定了下来,当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其实这句话本来是南宋的,但是南宋地盘小,好养活,苏州和湖州丰收,南宋就够吃了;不但够吃,还可以卖给现在东盟那一带。到了明朝,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意义,因为明朝的“天下”比南宋大了好几倍,苏州那一带的粮食产出还通过大运河漕运到北方,开始支持整个中国。

此外南方依托出海口,大量跟海外做买卖,天量中国生产的物资被卖到海外,比如茶叶、丝绸、瓷器一直都是西方最抢手的商品。通过海洋贸易换回白银后,中国境内货币太多,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现在搞外贸赚美元以至于自己通货膨胀多么的相似。

多说一句,国内经常说的一句话,央行在过去三十年多印了几十倍的货币,其实这个说法不严谨。大部分都是因为中国企业跟美国做买卖,赚来美元,这些美元在中国境内换成人民币在境内流通;贸易规模越大,中国境内的人民币就越多,这就叫“输入型通货膨胀”。

明朝就是这样,江南跟荷兰人、葡萄牙人做买卖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改稻为桑”,也就是把种粮食的土地种上可以出去卖的经济作物,跟西方买卖做得火热。本以为幸福的时光就这样持续下去,满清入关了,杀得人头滚滚。

不过满清入关并没有改变多少整体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依旧是严重南倾。清朝九个封疆大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九个各种总督,其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直隶总督,统辖北京这一带;最富的,却是两江总督,也就是现在的江苏、上海和江西,江苏、上海那一带当时叫“江南省”。

等到清末开始五口通商,大规模跟西方做买卖,上海开埠,迅速成了整个亚洲最繁华的城市。依托贸易带来的关税后,上海那一带也更加烈火烹油。这也是为啥江浙起家、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蒋委员长最终能完成北伐、形势上统一中国。江浙当时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有钱就有枪。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新中国成立后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外贸这条线基本断了;当时又是计划经济,北方资源多,中国的煤钢复合体又在东北,所以持续了很多年,北方经济要重于南方。南北经济一反千年常态,出现短暂的“反转”。

随后改革开放。一开始还不太明显,等到了2000年,中国开始加入世贸,彻底开始“外贸导向”,也就是要中国生产工业品,出口给西方。

但是西方并不是看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所以要给安排工作,人家看上的是中国工人素质高但工资只有西方的1/20。不过西方吸取了和日本的经验教训,当初他们让日本搞代工,但日本偷摸学会了美国人的核心技术还反超了,差点把美国给干下马。

2000年后让中国搞代工,欧美刻意控制高科技输出,主要让中国接手轻工业相关领域。

而南方,迅速承接了这部分加工业务。

这里就有个问题,为啥南方承接呢,而不是北方?

原因有好几个,首先当时最先开放的几个城市都在南方。而且回大陆投资的那些人,都是早期从两广和福建跑出去的,他们回来投资肯定是在南方呆着嘛。

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北方没有适合的港口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不满意了,博主你这不胡说嘛,南方有上海、宁波、广州,但是北方也有天津、青岛、大连,怎么就没港口呢?

其实在制造业中,港口本身不是关键,毕竟港口往往是个门户,一般原料运到港口,再从港口转运到生产型城市,如果港口到其他城市的路特别难走,那这些原料就运不过去,到时候成品运不出来,那港口可能就是个摆设,或者可以用作军港或者加油站,不能用作大型枢纽。

而南方港口,内河发达,可以低成本地跟其他内陆城市连起来。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现在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是不是水网纵横?苏南的经济水平直逼发达国家,也是这个原因,他们都是上海港背后的城市。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北方这方面就很劣势。内河太少,就算有河,河水也太浅,没法把物资廉价送到港口,产品也就比南方的贵,自然也就没啥竞争力。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南方有长江,那北方不有黄河吗?

这两河没法比。黄河基本没法通航,水太浅;长江是可以行驶万吨巨轮的。我放个图吧,大家感受下: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从上图就能看出来,真正能通航大船的,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它的支流上,还有几条运河;而上海,它的延伸是长江运输能力最强的一段。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啥上海的地位这么硬,从晚清到民国,再到现在,只要有外贸,它的地位就不可被撼动。

也能看出来为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优势那么大,而北方几个港口几乎没有内河连接,作用发挥不出来。

而且这两天我查资料,发现一个新问题。三峡修建好之后,上游蓄水量明显上涨,河道变宽变深,很多支流之前根本不能跑船,现在水位上升后也可以了。整个水道运输能力明显变强,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的三峡过闸运输量是没修之前的6倍,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地位更稳了。

既然说到三峡了,就多说几句。

全世界最爱三峡的,应该是湾湾了,自从三峡建起那天开始,一直黑到现在。说什么要用导弹炸三峡,三峡破坏了环境,三峡坝体只有16.5厘米厚,已经变形,每年过完年都说今年要崩,一下雨就说这次真要崩,下三天雨就说已经崩了,只是封锁消息,你们等着官宣……这套说辞整整坚持了二十多年,每年都差不多,以至于台湾老百姓现在听说这玩意都想吐。

其实大家有兴趣上网稍微查下就知道了,大家平时讨论的那些问题基本已经都有结论了,比如三峡设计的时候就设计成了“重力坝”,完全可以防核弹轰击。至于三峡把水拦起来淹了不少地方,破坏了原有生态,这也没办法的事,而且这玩意又培养出了新的生态。此外现在三峡是我国防洪体系里的重要一环,这玩意整体是功德无量的。

继续聊南北差异。还有个不重要的原因是,北方冬天太冷,如果单纯搞生产,北方冬天继续开工,店家就得多支付一大笔取暖费,这部分费用叠加在产品上,就更贵了。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所以说,中国当了世界工厂,主要是中国南方在生产。大家从淘宝上买东西,应该也能感觉到,发货的大部分都在南方。而且为啥江浙沪包邮呢?因为产品主要在那边生产,而且人家那边水路发达、成本低,自然可以包邮。新疆、西藏没法包邮,因为那边动辄上千公里的陆运,运输成本可能比产品本身都高。

也就在这些年中,南方开始进入了一种正反馈状态,订单多,工厂多,赚的钱多。中西部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南方,东北也成了净流出省份,这种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进一步加强了南方的优势,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扭转了局面。江南又一次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历史位置上。

大家注意下美国,也差不多。人口主要集中在两大洋的海岸线和五大湖,最富有的州也都在海岸线上;内陆的州看着土地大,但人口不多,也比较穷,好多投了川总。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换个角度了,大家注意到一个关键东西了吧?

对,就是“水”。

咱们可以把地图换个方向,就能看出来,南北问题,又可以理解为谁挨着水资源多的问题。

中国三个大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挨着海,都有一个大港口,只是上海的内河多,广州次之,北京这边最少。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南北差距也可以理解为东西差距。这也是为啥我国疯狂上基建,因为基建尽管无法把陆运降低到水运成本那么低,不过也确实能降到使商品经济能转起来。运输成本可以理解成摩擦力,基建就是降低摩擦力。

触目惊心!南北经济差距为啥越来越大了?

接下来会发生啥

现在外贸拉动经济模式已经到头了,今后当然还会对外做买卖,不过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那么大了。

但是今后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的趋势并不会变,那三个圈会继续走强。不出意外的话,按照现在的趋势,那三个圈会成为地球上最繁华、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而且这不是什么有生之年系列,大概就在近十年。

当然了,南方那两个圈整体生态要比北方强一些。

南方的城市群“订单驱动”几十年,受商业文化熏陶时间较长,这种情况下,遵守合同、守法、守时等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政府宽容性也强得多,都能接受搞互联网高利贷了,你说宽容不?

北方老百姓受商业文化熏陶和订单驱动少一些,所以更加“人情社会”一些,政府的思维和观念也跟南方那边的不太一样。

而且随着南方两个三角的产业外溢,其他离得近的主干大城市无疑也能分到南方制造业外溢的一杯羹。

以往一直在纠结制造业到底是会转向东南亚还是中国内陆,到这两年开始有点明朗了。

低端制造业,类似耐克鞋还有其他衣服,以及各种高污染行业,肯定要转移。一方面中国政府现在不太能接受高污染企业继续呆在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去生产线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拿两三千块工资,现在这些企业在中国招不到工。此外就是那个关键问题,转到内陆后运输成本会翻倍,利润薄的企业受不了,肯定要去东南亚。这种企业我们也不想要。

那种高精尖的领域,很多现在正在向成都等西南城市转移,成都这几年经济走强,国际上评价也很高,没少占制造业转移这方面便宜。

高精尖这些行业需要上下游配合,要走一起走,东南亚那边的工人素质和条件有点接不了,这几年很多国外企业把厂子搬到印度后被印度人搞得服服帖帖,又在酝酿搬回来;而且这些行业相对利润高,对运输成本涨价不是太敏感。

文末总结几句吧:

1、南方会持续走强,底子已经筑好了,后续发力也会猛得多;

2、而且会持续外溢,一部分外溢到东南亚,一部分外溢到我国东南和中部省份了。北京现在溢出效应还不明显,帮不上周围城市什么忙,还在吸收周围城市的人口和资本。

3、如果面临选择困难,优先选南方两个圈的大城市,其次首选离那两个城市近的大城市。

4、今后的城市越来越大,可能会出现“一省一城”或者“一省三城”,高铁的出现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集中。

5、城市越大越发达,变数、机会、浪头就越大,有了浪,你就能飞。

(来源:报告研究所)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296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