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催化
光伏有事件和基本面双重催化。
第一,, 10月28日(周四),据硅片分公司统计,上周硅片价格小幅下跌,各类硅片环比下跌0.54%-1.33%。
虽然大部分企业还在观望,但硅片平均成交价格略有回落,下游需求担忧有所减少,预示着光伏产业链的博弈即将结束。
乐观看 第二,,硅企四季度开始释放新产能。
其中,通威乐山二期5万吨10月底投产,GCL能源2万吨颗粒硅近期点火,12月底预计新增产能3.5万吨,新特能源3万吨年底投产。
虽然11月和12月硅料有效供应有限,但向市场传递了缓解硅料供需的预期。
此外,由于下游产量减少,上游硅料压力较小。虽然不能排除短期内能耗双控仍会扰乱预期,但整体硅价正在逼近高点,整个供应链稳定。
上月底在第三,,颗粒硅代表性企业GCL-Poly Energy因业绩延迟公布而停牌,将于11月1日(周一)复牌。
复牌前公布的利润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扭亏为盈,GCL-Poly营收达87.79亿元,归母净利润约24.07亿元。
还披露,四川乐山颗粒硅项目(一期)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司与上集数控联合建立内蒙古一期10万吨颗粒硅、配套15万吨高纯纳米硅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GCL-Poly性能达标,颗粒硅项目取得进展,为光伏带来热量,为低成本颗粒硅应用带来积极信号。
第四,新华社10月30日报道,我国沙漠、戈壁、沙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有序开工。
10月中下旬,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先后组织启动了一批以沙漠、戈壁、沙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了首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的序幕。
国内政策坚定,决心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光伏长期需求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即将在第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和第二十六届缔约方大会,海外可再生能源政策得到加强。
10月30日上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30日上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会议以“人、地球、繁荣”为主题,将围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
10月31日至11月12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在格拉斯哥举行,许多国家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标。
在加强宏观政策、稳定产业链的背景下,光伏产业的景气度不变。
在投资机会方面,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存在以下投资机会:
1)从上、中、下游的划分来看,由于产业链的盈利能力从上游向下游递减,上游的硅料和硅片机会相对较好。
上游价格正在企稳,但大幅下跌的概率很小。
个股方面,以传统西门子法为代表的通威股份和以颗粒硅为代表的协鑫新能源(港股)。
随着大尺寸渗透率的增加,中环股份。在成本和价格上都有优势。
2)中游电池环节竞争激烈,但目前技术在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将
ta-track="27">关注PERC产能扩张完成,N型电池新技术量产在即的爱旭股份。
3)卖设备的企业赢家通吃,具备整线能力的头部设备商将获得先发优势,先发者优先通过产线数据积累经验,不断正反馈加速技术改进。
关注光伏异质结(HJT)设备领先者迈为股份、硅片设备企业晶盛机电。
4)非硅环节除了业绩预期稳定和储能爆发的逆变器外(阳光电源),还可关注国产替代空间大的跟踪支架。
从全球格局来看,中信博以8%的市占率占全球第四,远低于第一的NEXTracker(29%)。
5)竞争格局佳的胶膜龙头福斯特。
参考研报:
《中金公司--硅片周均价回落 美日可再生能源政策加强》
《浙商证券--十年十倍大赛道,光伏转债全梳理》
《国金证券--光伏产业链博弈再近尾声,Q4产销装放量仍可期》
大众品提价
目前,虽然PPI和CPI剪刀差仍在加剧,但大众品的相继涨价,可作为通胀向消费端加速传导的一个前瞻信号。
通胀对食品饮料企业基本面的影响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会影响行业毛利率,板块会出现第一层的分化。
二是面对成本压力,企业可采取直接提价、产品结构升级、收窄费用三种措施,又出现第二层的分化。
即品牌力强的公司可通过直接提价较为容易转嫁成本压力,处于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子板块应对成本压力的方式侧重也会有不同。
从传导链条来看,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分化。
近期,多家大众品龙头公司纷纷宣布提价:
啤酒领域,行业性提价自3Q21启动,提价预期持续升温。
渠道调研显示:
2021年8月青岛啤酒纯生终端供货价在山东省内从78元提至82元;9月华润勇闯天涯换新包装后出厂价全国范围内大致提升4元/箱左右。
国泰君安草根调研反馈,预计21年4Q21至22年年初,青啤或将对大单品进行全国性提价,润啤或将对普低档产品进行全国性提价,重啤或将对乌苏提价。
调味品领域,海天已率先涨价。
10月13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主要产品上调3%-7%的价格,于10月25日开始实施。
历史复盘显示,龙头实施涨价后,其他调味厂商如中炬、千禾一般在一至二个季度逐步提价。
零食烘焙领域,洽洽食品、安琪酵母等均发布了涨价公告。
复盘上述消费品的历史提价情况,成本推动是大众品提价的主要原因。
2000年以来,啤酒行业进行了三轮5%-10%幅度的提价,分别为2007-2008年,2011-2012年、2017-2018年。
啤酒的成本构成中,包装、原材料占据了70%以上,从而导致啤酒终端价格受到上游原材料、包装等波动影响较大。
2007-2008年提价的原因是原料大麦产量锐减,价格疯涨。
2011-2012年的提价是由于美元贬值,大麦价格上涨,国际航运和燃油上涨。
2017-2018年提价是由于大麦减产,进口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政策下,瓦楞纸、玻璃价格上涨。
现如今,大麦进口价格以及包装所用的玻璃、瓦楞纸价格再次走高,成为啤酒企业直接提价的主因。
对于调味品而言,当前各大参与者仍处于相互制衡的竞争状态,因此也是在原材料价格显著上行压缩盈利空间时,提价工具才会被动用。
而调味品的成本构成,大豆、白砂糖、包材占了60.3%。
海天味业的历次提价,均在大豆/豆粕的上行阶段。
当前大豆/豆粕、白砂糖均处于上行阶段。
除此以外,速冻食品受到鱼糜、肉类提价的影响;零食受到葵瓜子、坚果等提价的影响。
提价落地后,一方面,短期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对部分品类而言,提价结合未来成本压力下行,毛利率受益提升,有望享受“剪刀差”红利。
从海天味业和恒顺醋业的历史提价情况来看,每一轮的提价均伴随着毛利率的上行。
在竞争格局方面:
成本上涨时,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公司更易提前锁定较低的原料价格,更能通过提价、规模效应等消化成本上涨。
而中小厂家由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规模小、技术落后,所以在成本上涨时既无法主动通过提价转嫁,又无法通过规模与技术效应消化压力,现金流能力受到考验,盈利空间受压缩,已被淘汰出局。
因而,龙头企业亦有集中度继续提升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此轮涨价是在成本普涨的压力之下进行的,是否能顺利传导到终端还有待确认。
因此,投资方面,阿策认为可以有两种投资思路:
一是关注消费者对短期提价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
对啤酒企业而言直接提价是短期、局部性的策略;大多数厂商选择加速结构升级消化成本上涨,而对于国内啤酒龙头来说,结构升级仍有较大空间,高端化是长期趋势。
二是博弈未来上游成本回落,下游动销提振,关注企业利润弹性会得到较为明显体现的龙头企业,如洽洽瓜子、海天味业。
参考研报:
《国泰君安--成本催化,格局优化》
《开源证券--2022年,CPI通胀的核心变量》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