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用和成本的会计概念规定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科目在一定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是利润表的要素之一。企业发生的费用是由于企业资产外流、资产损失或负债增加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形式。但也有例外,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会造成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作为损益要素的费用是指营业费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了这种狭义的成本概念,并将损失视为损益表中与成本平行的一个要素。IASB采用上述广义的成本概念。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节选自《百度百科:费用》。
第三十三条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节选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6号)。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类型和数量的产品以消耗资源换来的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上以货币计量,表现为材料成本、折旧成本、工资成本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销售活动,因此销售活动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成本,它们也应该包括在成本中。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支出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获取物质资源所需的经济价值。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买各种生产资料或者购买商品,支付的价款和费用为购买成本或者购买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这些成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或应得的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计量。
4.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牺牲掉另一个目的而放弃的经济价值。
-节选自《百度百科:成本》。
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一般是指企业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狭义的费用仅指与当期营业收入相匹配的费用。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当期应发生的所有费用均予以确认;相反,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确认为当期费用。
在确定成本时,首先要划分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的界限。生产成本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成本,如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非生产费用是指不属于生产费用的费用,如购买和建造固定资产的费用,不属于生产费用。其他的,应该区分生产成本和产品成本的界限。生产成本与一定时期有关,但与生产的产品无关。产品成本与产品的某个品种和数量有关,无论哪个时期发生。第三,要分清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的界限。生产成本应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费用时,确认期间的费用必须进一步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R&D费用也包括在内)费用方面
还是成本问题的源头在会计准则。成本和费用在基本准则中都被定义为费用,是指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总流出,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其实应该包括成本(分为生产成本(费用)、存货(暂资本化)和运营成本或合同履约成本(费用化)以及非生产成本:四项成本管理、销售、研发、财务费用(费用化)。(具体会计分类标准请参考上文《2020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第335页的定义。)
但会计准则中的实际成本概念并没有与收入分开由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即在基本准则中仅由费用进行界定,并不明确。(生产成本(费用)存货(暂资本化)和经营成本或合同履行成本(费用化)),第一部分生产成本(费用)存货(暂资本化)主要受《2020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和《收入》监管,但第二部分经营成本或合同履行成本(费用化)不受监管。只是会计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实际上是会计阶段造成的时间差,最终会计入利润表的营业成本或其他营业成本。第一部分只是暂时存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中,最终会随着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而计入利润表。会计准则在成本和费用方面应与收入准则相同,最好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加以明确,这样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解决成本和费用的会计实际问题。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