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以为叫醒父母的,父母的觉醒摘录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自我时,我们便觉醒了。”

“当我们开始认识到真正的自己时,我们就醒了。”

这是《家庭的觉醒》前言的第一句话。

《103010》的作者Shafali Sabari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畅销书作家。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这本书的第一章告诉我们,需要醒来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00-1010“觉醒意味着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你或其他人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唤醒家庭意味着每个人都展现了真实的自己。”

因为孩子是被自然唤醒的,父母的任务就是巩固孩子的自然觉醒意识。如果不觉醒,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压抑孩子自然觉醒的意识。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从真实的自己开始。

笔者认为,我们心中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想要亲近孩子的真实感受,另一种是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合理,让孩子与我们疏远。

这种非理性的一面就是“自我”。

“自我”是一种习惯性的反应,一种寻求生存的状态,一种控制性的、刺耳的、愤怒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声音是由情绪控制的。

00-1010“自我”从何而来?

它来自于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应该”和教条的要求。

父母或大人经常问我们:

“你要优秀”“你要孝敬父母”“你要努力学习”“你要勇敢”“你要保持环境清洁”“你要宽容”“节俭是好事”“你要每天刷牙”“快吃饭”“慢吃饭”“不要大声喊”“骂人脏话是坏孩子”。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为了保护自己不因为不遵守要求而受到惩罚或被带大,我们会误以为这就是我们真实的自己,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自我”。

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说“一个觉醒的家庭意味着每个人都展现了真实的自己”,而那是因为我们通常展现的“自我”并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而是他人的声音在过去的影响下对我们的再现。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些‘应该’都是对的!”

这些“应该”没有错。如果说这些“应该”是人们内心的需求,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方向就是自由的、宽松的、强大的、被允许的。

但是当我们充满了“应该”的声音和教条,这些声音就变成了束缚我们的条条框框,甚至有人把条条框框变成了绳索,绑住了手脚。

当我们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当我们累了不想打扫卫生的时候,当我们不想付出的时候,当我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时候,当我们害怕面对的时候,当我们达不到那些要求的时候。

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和这些内心的声音有所不同,也不能接受孩子和他们有所不同,所以控制成为必然。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01

-line">03

要想觉醒,首先要对“自我”有所觉察。

“自我”大多起源于恐惧。

当我们感受到“担心”、“失望”的时候,就是“自我”出现的时候。

“你这么拖拉(懒、粗心、不自律等等),以后学习不好怎么办?”

“房间这么脏也不知道收拾,以后怎么能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我不给他买玩具,他会不会不开心了?会不会认为我不爱他了?”

“我说他,他不听怎么办?”

“玩沙太脏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找不到路怎么办?”

......

这样的声音背后都是恐惧,有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有对自己的恐惧,这些恐惧都会变成对孩子的担心表现出来。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自我”也会以对孩子过分夸张的愿景表现出来。

他以后要上名校。

他要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他要会很多种才艺。

他学就要学最好。

孩子的成功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呢,重要到我们都来不及分辨他们本来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喜好和追求,就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的未来。

自我总是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以指责、说理的形式存在。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怎么又在玩游戏?”

“快走,快走,别打扰我,没看到妈妈在忙吗?”

“你看看你写得这是什么,狗爬似的。”

“你今天必须把作业写完再睡觉。”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我们无法掌握和其他人的关系,只能通过掌控孩子让“自我”获得满足,所以,“自我”是脆弱的。

04

要想觉醒,需要以孩子为镜,检视自我。

当孩子喜欢迟到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条理、喜欢拖延?

当孩子软弱胆小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害怕权威、习惯讨好?

当孩子说得多、做得少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光说不练?

当孩子邋遢懒惰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喜欢打扫?

看到孩子焦虑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很焦虑?

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看看我们是不是也在大喊大叫?

书中作者借孩子的嘴说:“醒醒吧,看看你自己,是时候改变了。为自己而改变,好让我也可以摆脱你的负担获得自由。”

孩子的这些不被我们所认可的行为就是一面镜子,在提醒我们需要改变,提醒我们把“孩子要改变什么”变成“我可能需要改变什么”。

当我们的内在没有那么多恐惧,变得安全;没有那么多规条,变得自由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会做自己,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

要想觉醒,需要回到自己身上。

当我们拼命想改变孩子的时候,感觉到孩子的行为非常让我们愤怒和苦恼的时候,先回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看看自己的内在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受伤的孩子,还是坚定的大人?

醒醒吧,该觉醒的是父母

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恐惧羞耻,还是愉快平和?

自己的内在有什么样的声音?是“你必须”还是“你可以”?

自己的渴望什么?是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是渴望被爱、被关心?

当我们把意识回到自己身上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有觉醒的力量和勇气。

所以,当父母被孩子的行为所困扰,内心想到的不是孩子为什么这样,而是我可以怎样时,就是觉醒的开始。

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是享受,而不是“应该”这样时,就是觉醒的表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5433.html

(0)

相关推荐

  • 如何进行早教,如何自己在家进行早教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注重早教了,的确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为孩子做好早教启蒙,会很好地为他的未来打好基础,那这套《藏起来的小秘密第一辑 4册CMD》3D翻翻书就是最佳的选择,这套书是为3-6岁的孩子精心设计的,都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促进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还有大脑发育与神经系统等,有着“学与玩”双功能,会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会变得更加勇敢机智。里面有很多互动认知游戏。全套书一本书一个主题,分为《神秘的海洋》、《有趣的动物园》、《热闹的农场》、《奇幻的森林》,这些主题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将视觉、触觉各种体验进行了融合,孩子在各种动态游戏当中会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多元化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更能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欢乐,这真可谓是一套藏有探索不完乐趣的书,会给孩子带来震撼的阅读享受,更加扩宽孩子的视野,去给孩子买一套吧。

    生活 2021年10月21日
  • 外围股市大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昨天外围股市情况

    这次南非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给股市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欧美股市齐刷刷一片绿,不少朋友担心下周一A股也会跟随大跌,我倒是觉得不用过于担心,我的看法如下。首先,本身国内疫情防控一直做得很好,加上最近刚经历一小波疫情的考验,大家紧绷的这股劲还在,不太可能会出大问题;其次,外围普跌的时候,A股反而不一定跌,这一现象之前是得到过验证的,而且是验证过多次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两个,一、国家层面体现咱们比其他市场更具有韧性,更能抵抗冲击;二、大家的看法过于一致的时候,主力往往反其道而行,这个比较好理解;最后,A股本身就不像欧美股市那样屡创性高,长远看当前不是什么高位。

    生活 2021年11月28日
  • 印度jio自研的5g是什么水平(印度5g计划对中兴的影响)

    中国在移动通信产业生态上的巨大成功,深深刺激了印度的敏感神经。中国能成功,印度为什么不能呢?同样拥有人口红利,同样在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照着中国的作业抄不就行了。

    科技 2021年12月15日
  • 北平说|健康的冬天,让脾胃先暖起来。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是后天之本,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内伤导致百病。脾胃在维持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北平及早期消化道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定...

    生活 2021年11月9日
  • 经销商退网、取消4S模式…主机厂全面控盘时代,40万修理厂会更难?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这也是28年来的首次销量下滑。 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分...

    科技 202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