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怎么读,龋齿怎么读拼音

龋齿怎么读,龋齿怎么读拼音姚丽萍牙蛀了,这是民间说法。口腔龋齿,那是医学术语。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全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了,“龋”也不是冷僻字,该怎么念,受过相关教育的人一般都知道。最近,在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行政官员

  姚丽萍

  牙蛀了,这是民间说法。口腔龋齿,那是医学术语。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全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了,“龋”也不是冷僻字,该怎么念,受过相关教育的人一般都知道。

  最近,在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行政官员在宣读文本时提到“龋齿”,不止一次只读半边——将“龋”读作“禹”。

  听得大家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没过一会儿,人们就再一次听到了“禹”。“龋齿”变成了“禹齿”,这可真够“雷人”的。一位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起码应该受过中等程度教育吧。更何况,这是面对媒体发布官方信息,不是私下聊天,身为公务员的行政官员不该随便拿汉字发音开玩笑吧。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境内媒体,也有境外媒体。自己人知道“龋齿”不是“禹齿”,但境外媒体记者或许还不是“中国通”,如果人家正在努力学习汉语,你这么“禹”来“禹”去的,那不是“愚”人吗?如果人家已经汉语过关,你将“龋(音:qǔ)”读成“禹(音:yǔ)”,那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面对众多媒体公开发布官方信息,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应该有备而来——在这种场合,官员代表的不止是个人水平,更是政府形象。在正式发布信息之前,行政官员需要先熟悉所发布素材,设想媒体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了底气,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驾轻就熟,才能赢得媒体尊重,树立权威形象。这种态度本身,也是对媒体和公众的尊重。

  要达到如此效果,少不了行政职能部门工作班底的配合。如果这位官员并非仓促上阵,而是有备而来,那么,在准备过程中,工作班底是否提出过“负责任”的建议?如果准备充分,又何以闹出如此笑话?

  笑话闹一次就够了。术业有专攻,念错一个字,并不表明官员的行政能力不佳;但行政职能部门的官员不妨反躬自问:是否高估了自身素质?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568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