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经常看韩爸爸的文章,对他培养孩子的意图印象深刻,所以经常偷师学艺,看到他推荐的纪录片是《像乌鸦一样思考》,很快就找到给鲍尔看,真的很有启发。鲍尔也愿意积极思考,大胆预测答案,这是前所未见的现象。
《像乌鸦一样思考》 豆瓣评分9.3,B站评分9.8,受到高度赞扬和欢迎。
每集10分钟,一共20集,适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有利于保护视力。
纪录片根据伊索寓言《乌鸦捧石头喝水》改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法。但只讲了观察、假设、实验三个部分,评价部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
第一、在观察中思考
:给一个生活现象,让孩子观察细微的差异或变化,并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比如第一集,当手指接近水杯的影子时,水杯的影子就会被手指吸走。如果手指换到另一边,手指的阴影会被杯子吸走。无论手指是在侧面还是上面都是如此,手指换成另一个物体也是如此。人们不禁会想,这是为什么呢?
鲍尔对此也很好奇,想搞清楚,于是我们开始认为只要换个位置,影子里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但是换个物体是不会换位置的,而且影子现象是一致的,所以吸引对方的不是手和杯子,而是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具体原理我们不太懂,需要查阅资料。简单检查后,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光的衍射,遇到障碍物后或多或少会偏离光的传播规律,但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一种可能是半影效应。当两个物体靠近时,如果本影不重叠,半影重叠,重叠处的直射光会被部分遮挡,半影区域会显得更暗。未连接的半影仍然是原来的亮度,所以我们看起来好像两个阴影被吸引了。这种观点更被接受。
经过咨询,我们学到了光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第二、德德尼翁动画学习假设
了解三个卡通反派如何在观察时做出假设。
比如有两根L型管道,一个反派走到第一根管道,从一端往里面扔一个红球,但是红球出来了。另一个反派切换到第二根管子扔球,红球下去了,黄球出来了。
他们纳闷,然后想了想,就假设里面已经存了几个黄色的球,红色的球被扔下去,黄色的球被挤出来。如果再扔几次,就轮到红球出来了,他们只是试了试,想要的结果真的出现了。
当时我问鲍尔:“为什么你觉得红色的球扔下去会变成白色的球?”
他说:“它变色了吗?
”,他感觉是管道里面像变魔术一样,或者有涂色功能,可以将红球涂成白色。
我觉得他思考得也没错,有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的表现,养成思考的习惯很重要。
后来我又给他介绍了假设的方法,让他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很多种可能,没有唯一的答案,需要不断探索。
第三、苍井优的实验
主持人苍井优会用具体的实验介绍一个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分析。
比如一长一短两根蜡烛,同时放在玻璃罩里,哪个先灭呢?最后没有给出准确答案,只是说二氧化碳比氧气重,留着孩子自己去评估。
我问二宝:“你觉得哪根蜡烛先灭呢?”
二宝脱口而出:“长的先灭”。
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我猜想是上面的氧气少,所以长蜡烛会先灭。像二宝是不知道二氧化碳、氧气这些名词的,肯定想不出什么原理。但是可以让他有个初步认识,以后再遇到时不至于太陌生。
我们又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这个现象解释不同,也很有意思。
不同年龄的孩子,见识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看上去也都有道理,关键是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彩蛋——生活细节中的科学
在实验之后,揭晓答案之前,出现一个观察彩笔的男孩,他在扣盖子时发现“咔哒”一声,这是为什么呢?他仔细观察发现,笔帽上有几个小凸起,是用来防止滑落的,正是他们导致扣盖子时发出了响声。
这个现象相信每个孩子每天都会遇到,但是有没有观察和思考过呢?如果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每次发现一点点小秘密,日积月累,那就成了一座了不起的知识宝库了。
结语
总结下来,这部纪录片传递的思考模式是我们急需要教给孩子的,让孩子学会注意观察日常小事,喜欢思考,喜欢提问,喜欢探究,比直接灌输给孩子一些知识,来得更深刻、更科学。这样做,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让大脑更灵光。
需要提醒的是,这部纪录片一定要陪孩子看,不能让孩子自己看。因为是日语中文字幕,孩子听不懂,看不准确,一些现象还需要我们帮忙解释、引发思考,有我们的陪伴,孩子如虎添翼。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