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提前学习吗?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我国正在全力“减负”的背景下,因此了解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几天,在一个知名的家长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孩子是否应该提前学习的大讨论。每个人都很热情,姿势就像一场辩论比赛。我真的很期待最后的结论。当你看到一条信息说“我就是不提前学,你在乎吗?”对方也不甘示弱,回应道:“我就是想提前学。你能拿我怎么办?”心里还是很失望。显然,双方都偏离了对问题本身的寻找,只留下了情绪的宣泄。这让我更加渴望理解这个问题。
因为从事教育工作,接触了大量的教育案例,有幸参与其中。经常有亲戚朋友问我能不能提前学会这类问题。另外,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个人辅导孩子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这次分享,我主要来自(1)先进科学的理论支撑;(2)对先进科学的常见误解;(3)我个人对进阶学习的体验是在三个方面。
关于超前学的理论支持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层次: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是指独立活动进行时所能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另一个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能。两者的区别在于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应以学生最近的开发区为重点,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超越他们最近的开发区,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开发区的发展。
最近的开发区到最近的新开发区。
威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可以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成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儿童在指导下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抓住“最近发展区”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意味着不管你孩子的年龄、发展和目前的水平如何,他们都有自己最近的开发区。甚至可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超前,没有超前就没有教育。所以提前学习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超前的?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个性化预付款?
学习支持决定了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当前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过渡区,儿童需要一个脚手架来跨越这个过渡区。建构主义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出发,用建筑业中的“脚手架”概念来描述教育在连接学生当前水平和潜在水平中的直接作用。支架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的一种支持形式,以帮助他们提高现有的能力。脚手架的例子包括教师揭示或给出线索,或在学生停滞不前时帮助他们找到出路,通过提问和制定纠正策略来帮助他们诊断错误的原因,激发学生实现任务目标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通过这个脚手架的支撑,学生的智力不断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教学真正走在了发展的前面。
家长对超前学的常见误区
很多家长不赞成超前学习的原因,不是基于客观现实和逻辑分析,而是一种情绪感受,往往受到国家政策和媒体报道的影响。常见的误解是:.
误区一:如果国家规定教学不能超前,就意味着学习不能超前。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提前学习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学校不允许提前教学?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国家规定学校不能提前教学,但并没有说学生不能提前学习。提前教学和提前学习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学的主体是代表国家的教师,学习的主体是代表个人的学生。从全国来看,可以看到教育更注重公平,要求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安排同样的课时,至少在形式上保证公平。但从个体来看,每个学生的智力、知识存量、学习习惯都不一样,需求自然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而这种个性化教育必然离不开超前教育。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数学是自学,经常把学校的教学进度提前半个学期,成绩也总是出了名。
列前茅,难不成我名列前茅还做错了不成?如果家长死守教条盲目跟随学校进度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误区二:对课外补习的负面看法影响了判断力。在国家减负的大背景下,大家振臂高呼,高喊着打倒课外补习,终于重新当家作主,可谓是扬眉吐气,一时间把课外补习骂的一文不值。至于国家为什么要减负,减的是什么负?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笔者认为本轮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减负,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方面主要因为课外机构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教育不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学知识、学能力。补习班费尽心思总结考试套路,学生只需理解和记忆就够了,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缺少了自己推导、思考、探究和总结过程,严重损害了学生思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加剧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另一方面,辅导机构的存在影响了教育公平。补习班的老师们“艰苦卓绝,夜以继日”的研究提分套路,钻应试教育体系的漏洞。使得上补习班的学生就有机会获得高分,有高分就可以上好大学,降低了没有机会上补习班的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干扰了教育的公平。其实,这些机构的火爆本质上就是钻了国家教育体系的漏洞,加上教育在疯狂资本化之后仅靠经济手段调节已经是无效了,这也才有了后面国家颁布的通过行政手段近乎取缔课外补习机构的文件,尽管如果教育体制不改,这种减负政策也是治标不治本。最后,家庭在补习的花费越来越多,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消费力了,影响人民的幸福指数了,当然也影响整个国家整个大盘经济的健康发展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就是当今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国家大力鼓励多胎生育,然而,长期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已经影响到年轻人的生育态度和选择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下决心整治课外补习的原因之一。
然而,你有没思考过,课外补习本身并没错啊!补习是公办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它把孩子错过的,或者靠自己无法理解的,或者天资聪颖在公立学校吃不饱的知识有机会补上,它的角色本质就是学生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支架啊!笔者认为,健康的补习非但不能禁止,还应该鼓励提倡。因为对学生而言,很多知识环环相扣,一旦错过了特别是某些枢纽知识,对后面的学习影响是很大。而作为家长,如果你分不清楚健康补习和钻应试漏洞的区别,你就不能从孩子客观需要和发展本身来教育孩子。
本人对超前学的切身体会
最后,我想说说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我和孩子的妈妈向来都是崇尚自然而然的,不希望因我们的干预损伤了孩子的兴趣。但这种观念很快就面临修正了,我感触很深的是在孩子3岁左右,一天孩子妈妈告诉我,说孩子自己都认识了上千个汉字了,当时我感到特别惊讶,没人教他啊!后面调查才知道孩子是在边看动画片边认识的字。我想既然孩子跟识字那么早的建立了缘份,而且有这个意识也有这个能力自己识字,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不能向上托孩子一下呢?于是我就试着开始让他背诵《唐诗三百首》,从刚开始是每日背一首,到每日背2首,再到最后每日背4首5首,单日背诵数量越来越多,而单篇用时却原来越短,有时几乎到了看一遍就背下来了。孩子是可以学得会,得到初步验证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尝试让他记忆难度更高一些的文言文散篇,比如《师说》,《爱莲说》等,知道他仍然能比较快的背下来,我才真正放下顾虑,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教条了。我开始让他背诵整本书,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依次背下了《声律启蒙》《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国学经典,并能在日常的交流中之乎者也,金句不断了。
鉴于这段经历,我开始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孩子的潜力是无限量的!很多时候不是内容太难,也不是孩子不行,而是我们家长觉得内容太难,孩子不行。也许是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写在后面的话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对孩子最近发展区的影响。孩子在某一段时间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由孩子当下的发展水平和家长提供的支架水平决定两个因素决定的。至于超前不超前学,有多超前?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作为家长,你需要多观察判断孩子的现有发展区,以及你能给孩子提供的支架水平,来确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而选择孩子超前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让孩子的潜在发展区得以实现,成为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起点。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