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字义
百谪
拼音:bǎi zhé
注音:ㄅㄞˇ ㄓㄜˊ
解释:
1.亦作"百适"。
2.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病後作:「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宋代.苏轼.陈季常自岐亭见访郡中及旧州诸豪争欲邀致之:「不妨闲过左阿君,百谪终为贤太守。」
宋代.苏轼.阅世亭诗赠任仲微:「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宋代.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去年音问隔淮州,百谪难知亦我忧。」
宋代.陈著.辟戴帅初食长菜:「百谪九死苏玉局,到处为乡心自足。」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谪(謫)zhé(ㄓㄜˊ)
1、谴责,责备:众人交谪。
2、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谪迁。谪降(jiàng)。谪戍。谪居。贬谪。
3、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