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什么不取幼师,为什么很多男生喜欢幼师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男教师的吸引、保留和素质提升问题,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政策与实践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男教师的吸引、留住和素质提升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政策和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什么幼儿园需要男老师?这与男教师在儿童身心发展中所发挥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首先,男教师在形成儿童性别角色、塑造儿童性别行为、完成儿童性别社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人的行为期望。性别发展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发现,男性参与儿童教育程度越高,儿童的性别角色意识越强,性别行为的塑造越健康,性别社会化程度越高。因此,幼儿园需要男教师,即发挥男教师在促进幼儿性别社会化和全面社会化方面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其次,男教师对儿童积极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男性教育者对儿童人格成长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儿童积极、乐观、进取的人格发展。

其次,男教师对孩子的积极社会化有重要影响。如果幼儿教育参与度高,男教师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养成亲社会行为。此外,男教师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困难的社会应对能力等方面对幼儿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作为父亲之外参与孩子养育时间最长的男饲养员,男教师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这些重要角色的发挥与男教师的男性特征密切相关。与女教师相比,男教师在与幼儿的亲和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倾向于面对问题而不是问题引发的情绪,强调结果导向而不是关注细节。更具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更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因此,幼儿园引进和培养越来越多的男教师,提高男教师在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水平和素质,不仅对儿童身心发展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均衡、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强调幼儿园需要男教师的同时,也要明确界限。

一方面,从性别结构合理化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男教师的引进和发展应辩证看待其利弊。如前所述,幼儿园男教师有很多特点,这使他们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多位主任表示,男老师由于性别原因,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女生上厕所、午睡),更容易引起家长的不信任。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他们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能力应该得到加强。由于社会疑虑,对幼师缺乏长远规划和更专业的投入。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学前教育管理者在引进和培养男教师时应予以重视和解决。

另一方面,在性别平等的理念下,在幼儿园引进和发展男教师时,应注意避免性别陈规定型观念。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体现性别平等的理念,男女幼儿教师要一视同仁。单纯地认为或过分强调什么样的女教师更适合、什么样的男教师更适合是不合适的,单纯地判断男教师不能从事自己“更适合”的工作也是不合适的

与此同时,为男教师提供的差异化指导和支持应指向与女教师指导和支持相同的目标。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幼儿园需要男教师来提高幼儿园教育和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

因此,无论男女教师,都应该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朝着“高质量、好教育”的方向努力,做到师德为先、孩子为先、能力为先、终身学习。男教师在获得社会和家长认可,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同时,也要跳出自身的性别优势(缺点)和个人特长(如体育和信息技术),通过不断的终身学习,实现全面的专业发展。

为什么幼儿园需要男老师?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中小学,还会成为问题吗?这背后,其实反映了社会和家长长期以来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误解,以及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不信任甚至怀疑,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地位长期得不到认可。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地区学前教育管理者和幼儿园管理者对男教师专业发展定位的偏差,对其职业规划缺乏指导,对其专业可持续发展缺乏支持。

目前,一些地方成立的幼儿园男教师工会、发展社区和工作室发挥了积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使男教师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扩大了专业活动范围,明确了专业发展定位,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体现了教师专业组织在教师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为地区和幼儿园管理者引导和支持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此外,幼儿园管理者也要从“外求”向“内求”转变,即从单纯依靠园外教师专业组织为男教师提供社会支持和专业支持,转变为聚焦其性别优势(劣势)和发展需求,以园为本,加强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专业发展支持,帮助其走向全面的专业发展。

去标签化是努力的方向。职业化才是应有之义。幼儿园需要男教师,也需要有个性、全面发展、专业化的男教师。这些都离不开全社会对男幼师的认可和鼓励,幼师社会地位整体提升带来的可观待遇,以及学前教育管理者提供的职业发展支持和专业素质提升指导。(作者:梁慧娟,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html>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893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