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三七,欢迎来和三七一起读书。
昨天,我们简单地介绍了长尾理论,还有与之对应着的短头理论。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商业当中,必须遵循短头经济,因为,长尾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长尾在传统的商业中是无法实现运作的,但是,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就不一样了。
长尾经济的增加,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增加,几乎为零。
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很多冷门的商品也可以通过对主动搜索的优化把他的用户垂直化,
以前那些零散的小生意,突然呢,就变成了一个大生意,
互联网的内容就像宇宙,阳光是无限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也是如此的
人类经历过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现在的互联网社会,
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这是商品经济的天敌,无论生产出来什么东西,老百姓好像都不需要
因为如果他需要,就会去自己生产。种高粱吃高粱,种大米吃大米,种土豆吃土豆
到了工业社会,人口了进城了,不能什么都自己生产了,
卖早点的肯定不会再去做家具,做鞋子,所以,他就必须去买
这个时候工业品才开始影响城市热门的东西,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去降低成本,然后抢占市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福特的T型车
这是一款改变了整个美国人的出行和汽车行业的产品
那个年代的商业都是集中力量去解决最广大的老百姓的需求
标准化和可复制成为了工业时代最典型的商业模式。
如今,很多公司的管理同样在追求标准化,而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布置,从而,降低成本
成本低的东西在工业社会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作者说,短头经济的最大表现就是所谓的各种排行榜
三七高中的时候,MP3的价格还很贵,在学校想听音乐,我们就买个那种小小的收音机随身听,
那时候大家最喜欢听的就是music radio音乐之声,这个频道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你介绍各种榜单上的音乐
我们都是先听,觉得好听,喜欢,然后有MP3的同学再把它下载下来听,
或者下载下来,放到教室的电脑上,下课了放着给所有人听
所以,那个年代,唱片公司花钱去买榜是随处可见的事情
唱片公司下血本也要让自己公司新歌打到榜单上去
只要上去了,这首歌就会立马变成热门的金曲
所以,仔细想一下,以前的娱乐文化代表,就是那些人,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都听过,
后来,随着在线音乐的发展,音乐产业整体开始下滑,而热门音乐的下滑更为惨痛
那到底是谁摧毁了热门音乐呢?
当时,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盗版,说是互联网把音乐盗版放在了网上,让大家免费去下载,摧毁了热门音乐的销量
这个观点也说得通,一桩又一桩的关于版权的诉讼案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但是,在美国,随着维权的深入,大家发现流行音乐并没有复苏的迹象
反而是在线音乐的销量开始抬头,最后大家才明白,
是互联网让大家听到了很多之前压根就没有听到过的音乐,从而呢,分流了用户的需求。
原来,是1000个人最多只能听到前面那十首歌,现在,1000个人能够听到两万首歌,所以呢,选择更多了,
而且,用户不再按照唱片公司的歌手分类去听歌了。
他们,甚至开始自己去寻找各种风格上的组合,然后,自己做出歌单。
三七平时听歌用的是QQ音乐,当然为了更好地听歌,我是很乐意花钱充会员的。
我平时听到喜欢听的歌,都会拉到自己的列表里面,有看书时候的轻音乐,睡前的白噪音等等。
现在大家都是这样的,没有人去听热门金曲,去听榜单。
尤其是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存在,很多歌,原唱都唱不火,主播反而唱火了
最近的105°的蒸馏水,ring啊ring,等等,都是以前的老歌,如今随着小视频又再次火了起来
而且,不可否认,以前的很多老歌经过改编以后,反而又有了新的受众。
大张伟以前唱过一首歌叫《果汁分你一半》,三七觉得大老师的歌都挺好听,
就是有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吵,但是小石头们翻唱了以后,吵闹的感觉就没有了,就很符合我的胃口。
所以,客户都放一首歌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包括我们开车时候听的音乐,三七的爸爸以前的车上,放着一塌子的CD,塞进去一张,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摁下一曲,下一曲,
直到轮到自己喜欢的。但是现在呢,每次开车,
只需要把手机和汽车用蓝牙链接,就可以播放爸爸的手机音乐软件里,已经选好的喜欢的音乐。
同样的,自从网络视频出来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坐再电视前等开播,比如说坐等8点黄金档,等自己喜欢的电视据开播
现在是想看什么,就搜索的看什么
所以说,时代变了。
过去呢,一个产品只要不是热门,那基本上就是失败的。
但是现在,它不是热门的产品,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细分领域,并且活得很好。
长尾理论在零售行业的颠覆就更加巨大了,
1887年,有一个,叫做希尔斯的人,他就做了一件事情。他用商品分类目录来销售手表。
他把这些目录,寄给乡下那些想要买手表的人,
然后呢,再通过包裹去发送。
由于他不再需要去租赁门店了,只需要把自己的仓库建好,确保发货就OK了,
这种销售方式在当时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
后来呢,他的商品开始扩充,甚至,不亚于一个超市了,全部都是通过商品目录的形式进行销售的。
当然最打动人的还是价格便宜和便捷,
据说当时,通过商品目录购买商品的价格能比外面便宜50%左右,
如果再算上运费之后呢,仍然还是有不少的优惠的。
作者说,西尔斯就是病毒式营销最早的发明者。
他的这种商品目录,还会迅速的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流通和传播。
病毒传播的关键就在于传播者价值和被传播者价值。
主动去传播的人必须得高度认可这个东西才行。
它还需要对被传播者有好处,这样呢才会迅速的蔓延。
比如呢,一个事情大家都觉得有意思,不光我觉得有意思。
我觉得呢,你看了之后也会觉得这事有意思
或者,作为一个商品,我觉得这东西很好,很便宜,我才会推荐给你,然后呢,你也会觉得很划算,
还有可能,你会因此感谢我,所以我才会进行传播。
这个商品目录的形式兼顾了传播者价值和被传播者价值。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口碑嘛。
但是,后来美国开始城市化了,农村人啊,开始进城了。
农村和城市之间还是紧密联系着的。
这个时候,大家就不再觉得去商店购物是个麻烦事儿了。
于是乎,商品分类目录就不再吃香了。
希尔斯果断的转变,开起了零售店。让消费者自由的选择。
这种感觉,就和现在的沃尔玛、家乐福差不多。
丰富的选择和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
后来呢,有人效仿希尔斯,开始建立细分领域。
一家食品自选超市的公司开业了。
他只做零食的零售,但是,却做了1000个分类。
而且呢,超市的出现让大家有了自我选择的空间。
大家呢,喜欢自己推着购物车在里面挑挑拣拣的感觉。
当年的超市,就基本上和现在的电商一样牛掰。
而超市的出现,本身也是对原来柜台式商店的一种长尾式的销售。
互联网电商出现又将超市的长尾再次拉长到无限长的地步。
那么,亚马逊是如何将长尾理论发扬光大的呢?
好了朋友们,我们明天继续哦!动动你的小手,给三七点个关注点个赞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6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