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是诗人,不是吗?为什么诗人能够当官治国?
优质答案:
在古代,诗人不是职业,没有人能靠写诗谋生,更不用说靠写诗致富了。
然而,在古代,很多人,尤其是官员,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官员,会写诗。其实写诗只是他们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就像今天打麻将一样。
因此,根本没有诗人治理国家。
欧阳苏修东坡,他们都有官职。我们以为他们是诗人,只是因为他们留下的诗太受欢迎,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官职。
其实也有一些个别官员在文化艺术方面很有天赋,比如说以前有一个英国首相叫希思,擅长音乐。访问中国时,还指挥中央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的《命运》。我们能说英国由音乐家统治吗?
还有网友认为这三个人是官员,有工作。因为我有写诗的爱好,所以我在业余时间写诗。有一次王安石写道:“明月当空啼,黄狗卧花心。”我在去苏东坡讨论国家大事的路上。看到纸上的诗,我把笔换成:“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阴。”王安石回家,苏东坡走了,看到他的诗句被改了。仔细想想,看到笔身是苏东坡的字体。因为王安石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所以派苏东坡到黄州做官。到了黄州,闲暇时去野外散步,看着蓝天,鸟儿飞来飞去,问牧童,这只鸟叫什么名字?牧童回答说:“明月”。看到地上的野花都是鲜艳的,花芯里还有一只虫子。问牧童,这只虫子叫什么名字?牧童回答说:“黄狗”。这时,苏东坡才意识到自己改了王安石的诗和错,自己的见识不如王安石。
其他网友的意见
谢谢邀请。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是诗人,不是吗?诗人怎么可能有当官治国的能力?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通过读书、写诗改变了一大批普通人的命运,起到了表率作用。因此,盛唐时期的诗歌文化大行其道,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自唐代以来,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必修科目。一个不会写诗的书生,就像今天一个不会写作文的高考学生,他会死在成为书生的路上。
一个诗人成为一个想通过科举上升的学者的必要条件。
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正是意识到诗歌对政治用处不大,取消了诗歌科举考试的人。变法后,虽然对诗歌不再有考验,但中国文人和诗歌并没有分离。写得好的政论,未必有突出的诗,但一定会写。
然而,当王安石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时,诗歌仍然是必修课。
欧阳修是1030年的学者,王安石是1042年的学者,苏轼是1057年的学者。
直到1069年试帖诗才被取消,所以题主提到的三个人都经历了诗考。
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写诗是一种便捷的小工具和技能。
王安石年轻时特别看不起诗文,认为诗只是最后一技之长,文字只能用来解释和行政,推动了科举改革。
他们学文求官的目的,是为了治国,为了天下,为了君主,为了全民。学文学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写诗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叫他们“诗人”,就算加上“最伟大”的奉承,估计也不会给人好脸色看。
因为只有在官场混不下去的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大诗人”。但他们的一生,都是“未实现的野心”。什么野心?依然为国为民,指点江山,三三三五四,要想更受欢迎,我还是要当大官。
因此,诗人和官员并不矛盾。3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是文化官员,但欧阳修和苏轼的名气比他的政治成就更大。王安石的政治成就虽然很大,但当时不允许变法,而是一心为公,无处涂黑。此外,他的诗真的很出色,所以他也以他的名气而闻名。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