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和教育方法,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

意志和服从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意志是发展秩序的基础,而服从是以此为基础的一个更高阶段。

意志和服从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意志是发展秩序的基础,而服从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阶段。

父母教导孩子服从的注意事项

孩子的内心生活是造物主的工作,造物主比老师、母亲和父亲高尚得多。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他们的控制和喜欢下。有一段时间,老师用藤条强迫学生接受他们的命令,不久前,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当老师集体向公众抗议时,他们说:“如果你想让我们放弃藤条,那么我们必须停止试图教我们的孩子。”甚至在圣经里,所罗门王的箴言里也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不使用藤条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就是把孩子送进地狱!纪律是通过威胁和恐吓实现的。结果我们最后得出结论,不听话的孩子很可怕,听话的孩子真的很好。

错误在于先打破一个人的意志,然后他才会服从,也就是说他会接受和服从另一个人的指令。如果把这个理论应用到知识教育中,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摧毁一个人的心智,然后才能给他们任何知识。

但是当人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力量,自由选择服从另一个人的命令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种服从是忠诚的一种形式,是优越感的一种确认,得到孩子服从的成年人会感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意志和服从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意志是发展秩序的基础,而服从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阶段。“服从”这个词现在比人们通常赋予它的含义更高。它清楚地表达了个人意志的升华。

事实上,要认识到服从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现象并不难,这是正常人的一个特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服从态度的发展,这种态度在一个漫长的成熟过程中自然地、出乎意料地逐渐显现出来。

事实上,如果人类的灵魂不具备这种特质,如果人们从未通过某种形式的进化获得这种服从能力,社会生活就不会运转。随便看看当今世界发生的事情,就足以说明人是多么的听话。这种服从是人类如此容易卷入毁灭的真正原因。它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服从形式,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乏服从;相反,服从是精神发展的自然现象,很容易理解。不幸的是,我们缺少的是服从的克制。

在旨在帮助儿童自然发展的生活情境中,已经清楚地表明服从是人类的突出特征之一。

我们看到,顺从,就像孩子性格的其他方面一样,是在孩子内心发展出来的。一开始纯粹是被生活的冲动所控制,后来提升到意识层面。与此同时,从那时起,它继续发展,一个又一个阶段,直到它被意志所控制。

让我们试着描述一下服从对一个人真正的意义:老师和家长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孩子按照他们的命令来回应。

然而,如果我们研究这种服从的自然现象,我们会发现它是分三个阶段或层次逐渐发展的。第一个层次,孩子有时会服从,但不总是服从,可能会给人任性的印象,但一定要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服从不仅取决于我们习惯说什么“善良”。相反,在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时期,他的行动清单是由冲动主导的。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这个阶段会持续到当年年底。在第一年和第六年,冲动性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孩子会与时俱进,慢慢学会控制自己。在此期间,孩子的服从性与他恰好拥有的能力密切相关。要按命令行事,必须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和行动所需的特殊技能。因此,服从必须根据个人的各种力量来判断。要求一个人用鼻子走路是荒谬的,因为这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让一个文盲写信同样荒谬。基于此,我们必须知道在孩子已经达到的发展阶段要求孩子服从是否切实可行。

一个孩子要在三岁之前服从并不容易,除非他接到的命令与他生活中的一个强烈愿望相吻合。这是因为他还没有形成自己。他还在忙着无意识地构建自己人格所需要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到这些身体能够稳定发展,利用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被他有意识地引导的阶段。如果孩子能够轻松掌握身体各个部位的操作,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style="text-align: left;" data-track="14">依本能和逻辑(又或许经过多年来与孩童分享生命的经验)来看,成人知道在这个年龄所能做的就是禁止孩子继续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虽然多多少少会有点粗暴。

当新的自我成形之际,没有比打击孩子更具伤害性的事了。倘若孩子尚未成为他各种行动的主人,倘若他甚至还不能服从他自己的意志,那么让他服从另外一个人的意愿就更谈不上了。那就是为什么他有时顺从地听命服从,结果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这也并不是只在婴儿期才会发生的事。有时候,一个初学音乐的人能在头一次就优美自如地弹出一首曲子,第二天邀请他再弹一次,他却惨败。他不是欠缺弹奏的意愿,而是尚未形成如成名艺术家所拥有的那种炉火纯青的技巧。

所以,我们所说的第一层次的服从,是那种孩子能够服从,却未必尽如人意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服从和不服从似乎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是在孩子总是能服从的时候,或该说,在没有任何因为缺乏控制而导致的各种障碍的时候,他就达到了这个层次。现在他的能力稳固坚实地完整 了,并且能由他自己的意愿所支配,也能由另一人的意愿所指导。这是孩子学会服从的一大进步。就像具备翻译语言的能力一样,孩子能够汲取另一个人的愿望,并且以他们自己的行为把那些愿望表达出来。这就是今天教育期许孩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的服从。

但是当孩子可以依照他本性的规律发展时,会走得比第二层次更深入,比我们期望于他的能力更进一步。

他继续发展至第三层次的服从。

孩子的服从转向一个他能感觉到的超然人物身上。这样的感觉似乎在孩子心理倾注了喜乐之情。伴随而来的是一种新的热忱,孩子变得心急且按捺不住,急于想服从。

服从的能力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而意志发展的结果又转过来使得服从成为可能。孩子能达到的层次是如此之高,以致对老师的话立刻就服从了,不论她的要求是什么。因此,她感觉必须要谨慎,不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孩子们如此无私的奉献。同时她明确体会到,一位主管人物应该具备哪些特质。一位好主管未必要有威仪的样子,但他一定得有很深沉的责任感。

本文转载自:网易亲子,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本站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3104.html

(0)

相关推荐

  • 切胆囊后喝点醋

    [db:摘要]

    生活 2021年8月29日
  • 经方治疗脾胃病医案,脾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本文主要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生活 2021年11月12日
  • 治疗颈椎病的锻炼方法,颈椎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冬季时节,门诊上有很多颈椎问题的患者,在和大家做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颈椎病的人,很多人存在误区,有些误区属于共性的,在今天书写正文之前,先把这些共性误区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面对颈椎病问题,常见的那些共性误区共性误区一、并不重视在椎间盘退变前,所发生的一些病理变化。比如颈部酸痛、劳累,有时候的头晕等等。这就使得很多的椎友们,当被确定为颈椎病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椎间盘的退变了,从而错过的最佳的治疗时期;共性问题二、忽视从轻到重的发展规律。比如说,当某个患者的症状,暂时性的发生了好转时,就认为颈椎问题被治愈了,这是很片面的,所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没有继续跟进治疗,从而造成颈椎问题的逐渐恶化。其实上,颈椎康复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半年,多则几年,而且在康复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反复期。也就是某个时期症状没有了,但是过了一个月症状又回来了。|共性问题三、不能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颈椎病,忽视了椎间盘之外的其他发病因素,使治疗局限于椎间盘。

    生活 2021年11月20日
  • 怎么知道宝宝是不是脑瘫,怎样判断宝宝脑瘫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脑病,婴儿群体的发病率非常高,这种病让宝妈谈虎色变,那怎样确诊婴儿是不是脑瘫?

    生活 2021年11月17日
  • 神烦!一天推送几次且诱导更新鸿蒙系统

    首先不是批判鸿蒙系统什么,而是批判华为搞的这种推送!这种销售方式!和道德绑架一样的让人恶心到吐!

    科技 2021年11月19日
  • 货拉拉:为更好地保障司机权益、保持平台长期良性发展,决定成立司机权益保障委员会

    11月10日,货拉拉APP官方微博发文称:为更好地保障司机权益、建立良好司机生态、保持平台长期良性发展,货拉拉决定成立司机权益保障委员会。

    科技 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