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比如GDP增量、GDP增长率、人均GDP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每个指标都有一定的侧重点,很难说哪一个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呢?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可能是最简单、最客观的评价指标。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当今老龄化社会,中国大多数城市当前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发展良好,就业机会充裕,经济——的高收入预期,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就业机会少,收入预期低,人口吸引力自然会弱,人口外流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这一逻辑,我们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湖北经济的发展现状。
湖北最新人口增长
首先,总体来看,湖北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处于负增长状态,这说明湖北经济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被迫承担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虹吸仍将是必然的现实。其次,虽然以武汉为首的湖北省几个城市成为人口不断增加的城市,但大部分城市的负增长最终造成了全省整体人口的萎缩,说明武汉在省内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或经济辐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不够的。如果不是刻意限制其规模,武汉的第一名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从区域来看,全省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可以概括为武汉城市圈与非武汉城市圈的差异,湖北西南部的增长岛恩施除外。武汉城市圈整体上明显是人口流入区,但圈外地区都沦为人口流出区。这种情况一方面显示了武汉在省内独特的经济辐射能力;另一方面说明湖北省其他地级市的发展还很一般,防止自身人口持续流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宜昌和襄阳两个省级副中心城市,作为湖北省重点地级市,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因此,即使它们的经济已经走在全省前列,但仍处于目前人口流失的城市之列,要真正发展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武汉城市圈,也存在增长差异,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处于人口正增长趋势。可以看出,武汉及其东南部的鄂州、黄石、咸宁属于正增长区,而武汉西北边缘的孝感、黄冈、天仙前都成为人口流失区。显然,这些人口流失地区城市的人口应该主要流入武汉。也就是说,武汉城市圈人口经历了西北流出、东南流入等区域分化。
这应该怎么解释?首先是经济,因为光谷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武汉目前城市发展的重心明显向南,这自然直接得益于武汉南部的黄三市。尤其是鄂州,与武汉同城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再加上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长江港口的优势,其发展前景自然是无限的,可以说是目前从武汉获得溢出效益最多、受益最多的城市。体现在人口上,自然要留住更多的本地人,甚至吸引更多的外国人。看看孝感黄冈等西北地方。他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但都是人口众多的城市。包括离孝感稍微远一点的荆州和荆门,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农业大城市,人口多。在武汉向南发展的时刻,他们从武汉得到的虹吸多于溢出。因为他们当地的经济无法留住人口,只能被迫为大武汉第一位置的不断提升做贡献。尤其是孝感和天门,成为除神农架之外人口负增长最严重的城市,两座城市目前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ass="pgc-img-caption">武汉城市重心有明显南移趋势
再来看武汉圈外的情况,除了恩施外清一色一片绿色流失区。恩施的情况确实令人惊喜,不过细究原因的话也并非是恩施经济形势有多好,而是因为恩施本地出生率较高而导致其人口自然增长较快,且恩施远离武汉这个人口虹吸中心,人口受到武汉的吸附较少,种种因素作用下这里成为了广大鄂中、鄂西地区的增长冠军。
除恩施外,其他人口流出的地级市大致呈现这样的规律:即离武汉越近、绿色越深、流失越严重,离武汉越远、绿色越浅、情况相对较好。所以可以看到离武汉更近的孝感、荆门、荆州都成为了人口流出的重灾区,而稍远一点的襄阳、宜昌和十堰的情况则要好一些。这其中又数宜昌表现更好,只是略有减少,考虑到该城本身的自然增长很低,可能实际人口迁出并没有多少。所以同为省域副中心,显然宜昌的经济发展质量要比襄阳要好一些,这点从宜昌多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就可以看出端倪。神龙架的情况嘛,也很好理解,本身人口很少,没什么大的经济产业,人口流出大山完全符合经济规律。
所以从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很明显就看出了湖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当前,武汉依然是遥遥领先的经济增长极,所以武汉及其南边融合度较高的咸鄂黄三市也就成为了主要的人口增长中心;除此之外,湖北其它的经济增长极确实乏善可陈,宜昌相对较好,襄阳还需大力提升,十堰、荆门等市除了城区外整体的经济现状确实都不容乐观!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