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字义
鞭草
拼音:biān cǎo
注音:ㄅ一ㄢ ㄘㄠˇ
解释: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实。
古代诗词
唐代.颜真卿.赠僧皎然:「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宋代.李新.送知府王大夫:「一鞭草色吟青嶂,几刻花阴梦紫宸。」
宋代.释德洪.破灶堕和尚赞:「未證据者以事明,鞭草血流石吼升,涅槃门开见户庭。」
宋代.释本才.偈十二首 其十二:「口吞三世即且置,铁牛不食连鞭草。」
基本字义
鞭biān(ㄅ一ㄢ)
1、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2、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4、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5、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基本字义
草cǎo(ㄘㄠˇ)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3、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4、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7、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