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时报
龙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原华
每天早上是公园和社区广场最忙的时候。老人早早下楼做早操。调查发现,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比如,这一时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其他时期的4倍;约4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早晨;与其他时段相比,早上7-9点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70%。而且这些事故很多都发生在晨练的时候,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多加注意。
1.起床前休息5分钟。清晨,人体经历从睡眠到清醒状态的过渡。这时,内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例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如果突然起身活动,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老年朋友起床前在床上闭眼5分钟,伸伸懒腰,搓搓脚,用手做个干脸,然后慢慢起床。
2.喝几口温水。正是早晨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峰期,因为人体会通过呼吸、出汗等渠道消散约450 ml的水分,再经过几个小时的睡眠,身体几乎不动,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在早晨起床后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喝100毫升温开水。晚上睡觉前1小时也要补充水分。老人最好在床边放一杯水,晚上或半夜口渴时喝一口。白天因高温、运动等原因出汗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
3.出门前垫好肚子。经过一夜的睡眠,人的胃处于“空”的状态。晨练会消耗很多能量。这个时候,如果你什么都不吃,你就会运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是人体分解的脂肪。脂肪的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堆积过多,会产生对心脏有害的有毒物质,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同时,空腹过度运动会增加低血糖等风险的发生。所以建议在出门晨练前,可以吃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饼干、馒头等。来垫你的肚子。
4.带上急救药品。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往往非常脆弱,在运动、天气、情绪等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外出锻炼时,应随身携带降压药、硝酸甘油等常用药物。
5.出门前好好休息。夜晚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尿液。老年人最好在出门前排便,以免在外面找不到厕所时发生窒息,导致血压飙升,心率加快,发生心梗、脑梗等意外。
6.不要太早做早操。老年人通常醒得很早,觉得早上空气好,所以四五点就出去锻炼。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早上锻炼太早不一定对身体健康有益。建议温暖季节早上5:30 ~ 6: 30后做早操,冬季6: 30 ~ 7: 30后做早操。此时太阳升起,气温逐渐升高,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身体的阳在萌动,阴在向内,顺应自然,更有利于健康。同时,运动时应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7.警惕身体不适。晨练期间,如有心悸、胸闷、头晕、四肢麻木等。立即停止运动,在座位上休息一会儿,并与同伴、家人或最近的医院联系,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这篇文章来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