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光老师SUNSHINE
离满分只有49分。广东一位热心奶奶突然爆了全网。
(戳地图了解详情)
奶奶安慰孙女:离满分只有49分。
孙女考试只考了51分,被惹恼的小女孩回家后一直伤心地哭。
奶奶看到后,热情地安慰孙女:“你离满分只有49分了,已经不错了,还有一半还加一分”。
孙女忍不住破涕为笑,终于愿意吃饭了,而这样温馨的一幕被母亲用手机记录在了身边。
温暖的奶奶
母亲罗女士将这段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奶奶一下子传遍了网络。
“离满分只有49分”这句话也成为了最新的网络金句。
网友大呼被奶奶温暖。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句子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也许是因为太多人回忆童年。
因为害怕考试成绩被父母的期望和打击所左右。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纠错教育”。
什么是纠错教育?
“孩子做得不好/不对,我得指出来,不然他/她会越来越差……”
“虽然孩子考得不错,但为了避免他/她的骄傲,我不得不告诉他/她,还有提升的空间……”
“一点小事孩子就哭?太脆弱?我不得不批评他/她……”
但从心理层面来看,纠错教育似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就是孩子对“权威”的暂时服从和妥协。
从孩子心理成长的长远发展来看,它破坏了孩子的归属感,使他/她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
同时也限制了孩子内心自我的成长和建立,即“自控力和自驱力”的发展和建立。
/p>
纠错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中”,导致以后无论家长再如何提醒、纠错、批评都收效甚微。
孩子心里会这么想——“不管我怎样,反正你都觉得我做得不怎么样!”
久而久之,会有努力也无用的感受。
要么放弃抵抗,未来的人生陷入被动的泥沼;典型行为就是“推一下动一下”,或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躺平”。
要么就奋起反抗,也就是家长常说的“叛逆”,到了青春期尤其明显——
顶嘴、冷战、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说了这么久的纠错教育,到底跟这个奶奶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那就不得不提,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或用错的“正向鼓励法”了,这位广东的可爱奶奶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正向鼓励。
想想看,如果你听到孩子考了51分,是不是大概率脱口而出的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考了51分?”
如果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难过得哭了。
部分脾气不好的家长可能会说:“哭什么哭,考成这样还有脸哭,但凡你平时上课认真点,考试前努努力,都不会考成这个样子”
一部分方法好一点的家长大概率会说“别哭了,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我们来总结一下,找到问题,争取下次考好”。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说很正常没毛病啊?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很常见的说法,是不是都指向了没做好或有问题。
或者是,觉得有问题,看你难过就不批评你了,但是问题还是有的,错误还是要改的。
再来说说这位奶奶吧,“你看,离满分100只有49分了”。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丝毫没有纠错、责备之类的指向。
反而会让人产生“还不错啊,离目标并不远”的感受,从心理上忽略挫败感,产生一种只要再努力就能达成目标的激励感。
生活中,建议家长可以从正向地多面向地给予孩子鼓励,并且着重于孩子的努力、投入,而非天赋。
例如:看见他的努力与专注,而不是称赞他聪明;认可他过程中的付出和获得成果的喜悦与成就感,而非重视他赢得比赛等。
也千万不要用错“正面鼓励法”,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栆+棒子”
先表扬“这次考得不错”——再转折“但是”——而后讲问题 “还是太粗心” “明明可以更好啊”,诸如此类。
这种被认为是表扬的“传统套路”,最终指向的依然是“婉转地批评”,这样的沟通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到现在的孩子的心理了。
“正面鼓励法”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家长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
不以自己或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判断或审视孩子。真心地认为孩子在成长阶段不论好坏都能坦然接受。
说到底,只有正确的心态与动机,才可以帮助家长更容易说出正向鼓励的话语。
而正向鼓励,才能让孩子勇敢面对“错误”“挫折”,从内心生长出力量,愿意去“试错”,产生对抗困难、失败的强大意愿。
经常受到正向鼓励的孩子,才能真正拥有“自律”“自强”,成为“自驱型成长”的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