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张敬伟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实现服务举措“五优化”,其中一项是要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具体来看,基础电信企业应在自有营业厅、掌厅、网厅、资费专区、代理渠道提供面向公众市场在售的资费套餐,以及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优惠资费套餐查询入口。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避免引发理解歧义。及时提醒用户套餐内流量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目前的电信套餐,有些时候变成了“套路餐”。何为“套路餐”?很简单,看上去对消费者很友好,似乎很便宜很划算,但实际上并不经济。一方面,部分套餐设计有时长限制,不到一定时间不能退出;另一方面,部分套餐名称听起来高大上,但一旦购买,就会有各种使用限制。所谓优惠,也是附加条件的。
消费者发现电信套餐有问题打热线维权时,里面传来的是数字语音,而且提示要不停去按不同的电话键。要想找到人工客服,不是坐席忙,就是出现标准化的、冷漠客气的答非所问的解释。当然,一不小心按错了,就会重新来一次。热线电话的繁复冗长操作,不仅考验你的耐心,也会升腾你的愤怒,更会冷了你的信心。
电信套餐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套餐”名不副实,就是“套餐”被异化为“套路餐”。
工信部规范电信套餐,来得很及时,符合消费者预期。
一方面,工信部要求电信企业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简言之,就是要将各种套餐公开展示,除了套餐名称,还要将资费内容统统晒在阳光下,让消费者正确理解套餐的名与实,避免引起理解歧义。就是要求电信运营商取消营销噱头上的华而不实,不要误导消费者,套路消费者。这是市场营销的基本伦理,也是必须遵奉的市场规则。另一方面,不要歧视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大数据时代,既要给他们提供现场资费解释和查询窗口,也要有更为便捷的人工服务获取途径。此外,套餐内的流量使用,套餐外价格的设置,也要清晰明确,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虽然电信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但都具有国企基因。国企要有社会责任,不要被资本绑架。尤其是电信企业无论如何分家,目前仍具有垄断属性,从电信套餐业务的大同小异来看,电信套餐“套路”化其实也是市场垄断的异化。在此情势下,电信企业不要认为消费者缺乏足够市场选择权,就将“套路餐”进行到底。久而久之会失去消费者信任,也会降低自己的社会公信力,最终会迎来监管部门的规范。不要忘记,反垄断利剑,始终悬在电信企业头上,不能因为“套路餐”而得不偿失。
工信部规范电信套餐给电信企业发出了警示信号,也是消费者的福音。电信企业要真抓实改,切莫不当回事。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达648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9%,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872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电信营收为3265.36亿元,同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为233.27亿元,同比上升24.7%;中国联通营收为2444.89亿元,同比上升8.5%,归母净利润为56.76亿元,同比上升18.6%。据此计算,三大运营商前三季度净利合计达1162.03亿元。
没有消费者的支持,三大运营商何以能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如此盈利。提供更好的电信产品,才是电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此外,5G尚未实现全覆盖,依托5G技术的数字经济还有更大潜力。万物互联时代,也需要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5G时代的电信套餐,电信运营商要摆脱“套路餐”这个大包袱,不仅让消费者满意,也能让自己轻装前进。
每日经济新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