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看见“万亿”特斯拉的到来,我觉得市场是公平且一视同仁的。

特斯拉成立于内燃机占绝对主流的时代,其关于电气化的理念、主张在当时几乎等同于“异端邪说”,因此没有市场,企业几经沉浮。细想一下,特斯拉从濒临破产到万亿市值,也经历了13年的艰难险阻。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要么已经月销破万,要么就差临门一脚,它们在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的革新,不断激励着消费者转投阵营。但在挣得如今家业之前,它们同样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生死局。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而目前的传统车企,更多的还是在依赖燃油车大盘,在新能源领域成果较少,能打的产品更少。虽然很多传统车企已经制定了转型计划,但是这个计划通常都要加个期限,5年,10年,20年,市场瞬息万变,当期限到了,届时的光景与当初的目标或许会相差甚远。

这就是市场公平之所在,对于转型中的传统车企,它的筛选机制和淘洗新势力一样严苛,必定会有人黯然出局。

谁能笑到最后尚不能下定论,但出局的人绝不会是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当众多传统车企的纯电量产车型还只是出现在充满未知数的“计划”当中,上汽大众已经在“实践”层面迈出了极具意义的步伐:投资170亿建好一座年产能30万辆的纯电工厂、拥有具备超强竞争力的纯电平台、不到一年落地3款纯电产品......

近期,ID.4 X获中保研C-IASI测评新版规程“All Good”评价,更是将上汽大众非同寻常的体系能力以一种更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细细琢磨便可发现,它在规模量产、制造标准、品质把控上的深厚底蕴以及大厂思维,是很多新势力,乃至传统车企都无法比拟的。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拿下中保研“All Good”,意味着什么?

目前国内一众汽车测试机构当中,中保研的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都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它扮演了“照妖镜”和“风向标”的角色,参评车型的最终成绩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能够起到影响作用。

在中保研C-IASI测评历史上,尚未出现过四大指数(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全部优秀的车型,在最新的2020版规程中,又增添了不少测试项目,如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增加了乘员侧25%偏置碰撞试验等、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增加了前后端保险杠全宽动态碰撞项目等,执行标准更为严苛。

而ID.4 X便是在“史上最严”的2020版规程中创下了最佳成绩,成为C-IASI测评史上首款且唯一一款“All Good”的车型。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记得在ID.4 X首秀当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曾表示:“ID.4将真正改变玩法”。从这个成绩来看,它确实有改变玩法的实力,其第一步就是让汽车回归本质,将安全普惠到位。

比如说在与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的直接碰撞测试环节中,ID.4 X在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行人保护等项目斩获了全G,而且拿下这项成绩的是2021款Pure纯净版,即ID.4 X的入门版,MEB模块化平台的极高成色,是ID.4 X能做到安全普惠的根本。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成绩来看,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ID.4 X的高含金量。这个指数历来评级偏低,算上ID.4 X至今也就两款车获评优秀,此前参评的特斯拉Model 3也只是被评为一般。

拿到优秀评价,除了自身品质过硬以外,还跟上汽大众舍得下本有关系,其对摄像头、雷达等昂贵的电子元件,均给予周密的防卫,极大程度上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这也就意味着车主需要承担的维修成本减少了。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为何那么多车型在这一指数上摔跟头?在ID.4 X之前,为何没有一款车型拿下All Good?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它们背后的车企,缺乏大厂担当,未站在用车全生命周期的高度去研发产品,而是将更多心思花在那些表面上容易看见的所谓亮点。

“All Good”的背后,是“All In”的魄力

虽然中保研C-IASI成绩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车辆的安全性能,但它所考核的四大维度,其实衔接了一辆车较为重要的安全性、智能性、耐用性与经济性,更是反映了车企的体系能力高低。

在国内传统燃油车领域,从销量、口碑、车型布局再到研发实力来看,上汽大众都称得上是“巨头”。但在电气化潮流来袭后,它迅速追寻新时代的步伐,拿出了“All In”的魄力投身变革。

早在2018年,上汽大众便破土动工,前前后后斥资170亿元,最终打造出了一座集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标杆工厂,它也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之一,承担了上汽大众转型的重要载体一职。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载体有了,驱动力也不能少,MEB纯电平台便扮演这一角色。它将不断为上汽大众输送新鲜血液,扩大纯电家族的阵容,就像MQB平台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所发挥的作用那样。

MEB平台诞生于行业大变革,是新产物,而德系工艺,是上汽大众耕耘30多年,在一个个零件、一处处细节上死磕出来的,它确保了德系品质在电气化时代也能成为一道“金字招牌”。

从一走上生产线开始,ID.4 X便注定成为一个严谨、长效、可靠的工业精品,而非应付时代的敷衍之作。它的工艺与用料全部经得起推敲,整车高强度及以上钢板占比77.7%,热成型钢材比例高达28.7%,特高强车身犹如“铜墙铁壁”,在标配6气囊的情况下,上汽大众还专门对头部气帘进行加长,让其得以在发生意外碰撞时覆盖整个车窗,强化防护力度。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作为一款纯电SUV,电池安全至关重要,ID.4 X所搭载的高压电池系统本身就具备了长寿命、高安全、全天候的优势,并成功通过338项严苛企业测试(标准远高国标,国标仅53项),此外,它还在工艺上将安全“磕”到极致,其呼吸式电池包运用了热成型钢梁、120道飞行激光焊接、铝材MIG焊接、RIVTAC焊接等全新工艺,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电池组的耐用性,这也是上汽大众敢为ID.4 X车主提供8年或16万公里电池组质保的原因。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当车辆下线后,ID.4 X并不能马上投放市场,它还需要经过最后一道关卡的考验——道路耐久试验。ID.4 X累计道路耐久试验里程超过350万公里,测试地囊括吐鲁番、海南、哈尔滨、黑河等地,基本上经历了所有地形、气候条件,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驶向消费市场。

从纯电工厂破土动工,到ID.4 X正式上市,上汽大众在2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突破,其所建立起的纯电转型体系,最终将成为推动它大象转身的最有力引擎。

至于本次“All Good”,则是上汽大众“All In”之后的回报,好戏才刚刚开始。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乾坤未定,传统大厂不是Old School

除了中保研的背书以外,ID.4还在欧洲Euro-NCAP、美国IIHS、美国US NCAP等主流市场权威评测中获得最高安全评价,将“大众品质”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愈发明亮。

在看得见的地方大做文章,体现的是车企的本事,在看不见的地方苦下功夫,体现的则是车企的诚意与大厂思维。

上汽大众的“All In”,换来了“All Good”

造车新势力征服消费者的,正是它们在智能科技、服务体验、造型设计上的突出表现,在“看得见”范畴之内,它们所展现出的本事确实值得一众传统车企学习。

上汽大众ID.4 X,乃至目前整个大众ID.家族,在智能、服务、设计上,亦在颠覆大众品牌的传统思维定式,呈现出符合当前消费需求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它在“看得见”范畴内有其立足之地。

而基于先进的MEB平台、卓越的德系工艺以及开阔的大厂思维,上汽大众在安全性、耐用性、经济性等“看不见”的地方做得足够周全细致,这份赤诚就不是所有车企都具备的了。

继8月份实现销量翻番后,大众ID.系列接连销量破万,并在10月份以12736辆的国内总成绩创下新高。在度过一个初始慢热周期后,上汽大众“领头羊”的气质渐渐流露出来,“All Good”与“All In”两手并重的它,绝不会是新能源时代中的Old School,而是能引领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623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