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质网的投诉中搜索“色差”,结果2021年每个月都有消费者针对色差的抱怨。其中,部分消费者抱怨自己购买的车辆保险杠与车身的颜色,目视差异明显。
那么,车辆外饰色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针对车辆色差汽车厂究竟如何进行控制?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一说色差的事儿,同时以一汽-大众ID系列为例,讲一讲汽车厂是如何进行色差管控的。
图(1):相近颜色状态对比
色差,顾名思义,就是颜色差异。以ID.6 crozz为例,车辆外表有前保险杠、后视镜、A柱盖板、门把手、充电口盖、后保险杠等外饰件,当任一外饰件与车身外观存在目视上的颜色差异时,二者就有色差。
图(2):ID.6 CROZZ外饰件分布
颜色,它的实质是一种光波。颜色视觉的形成由光源、物体及观察者视觉感知器官三要素组成。人们观察物体时,光源发出一系列不同波长的光波,光波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发生反射、透射及有选择地吸收等过程,光波进入人眼后,人眼接收到来自物体反射过来的光波,人的视觉感知器官通过处理最终形成了对物体颜色的认知。
图(3):视觉形成示意
由颜色诞生的过程可知,视觉形成的三要素光源、物体以及观察者视觉感知器官均会对颜色的目视评价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车辆本身的影响。
首先,当前市场销售车辆的颜色,具体到色漆,有素色漆、金属漆/珠光漆的区别。金属漆/珠光漆,是指色漆中有添加金属颜料/珠光颜料的色漆,而素色漆是指没有添加金属颜料/珠光颜料的色漆。
图(4):ID.6 CROZZ 外观颜色
以ID.6 CROZZ 为例,极地白属于素色漆,珠光白属于珠光漆,其余星黛蓝,盖亚橙、星云紫、暮霭金则属于金属漆。对于车辆外饰色差管控而言,素色漆稍微容易一些,参照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的L*a*b颜色空间模型,主要管控各外饰件与车身颜色的 ΔL*(明暗度差异)、Δa*(红/绿差异)以及Δb*(黄/蓝差异)。而金属漆因为内有金属颜料(铝粉、银粉、金粉、铜粉等),当光线透过清漆层射到金属颗粒后,会发生光的反射,因而看上去闪闪发光,这种闪闪发光的称为闪烁效果也会影响车辆的目视效果。闪烁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金属颗粒的尺寸、大小、喷涂工艺、成膜后的排列方式方向以及零件形状尺寸等。如此多的影响因素,加上车辆外饰各零件的油漆供应商、材料配方(油性漆/水性漆)、喷涂工艺等都不尽相同,叠加上油漆批次变更等因素的变化,金属漆的色差管控就要比素色漆难上许多。珠光漆与金属漆类似,色漆管控也比素色漆难。如此多的因素,任一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车辆的外饰出现色差。色差出现后,如果汽车厂内没有管控住,就会流入市场,引起车主的抱怨。
图(5):金属漆中金属粉颗粒大小的目视差异
那么,汽车厂是如何管控色差的呢?其他汽车厂暂且不论,接下来简单看一看一汽-大众的ID系列是如何管控色差的。
色差管控的第一条,叫做“不忘初心”。“初心”,是指色差管控的基础,每个颜色的标准色板。ID车型在项目开发阶段,每个ID车型都定义了其车辆的外饰颜色。其颜色一经确定,其每个颜色的标准与容差也由此固定。“不忘初心”,是指其后续所有的车辆外饰色差管控,都是依照这个标准色板来进行的。
色差管控的第二条,叫做色差匹配认可。色差匹配认可,就是在车辆量产之前,通过管控,确保车辆车身以及各外饰件的颜色和数据与标准色板保持一致。匹配认可的颜色数据是后续车身与各外饰件批量生产的直接指导。
色差管控的第三条,是色差批量监控。它主要监控的是批量生产阶段车辆装车后各外饰件的颜色状态(目视与数据),确保车辆的外饰颜色保持本色,前后一致。
以上是色差管控内容的简单介绍,实际上影响色差管控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监控设备的一致性,监控人员的技能匹配度等等,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整体看色差管控的工作难度较大,涉及因素的太多,对汽车厂色差管控的能力要求较高。当前在市场上偶尔有针对车辆外饰色差的抱怨,针对这些市场出现抱怨的品牌,建议相关汽车厂仔细核对抱怨的车辆信息,分析出现抱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EDG骑士团##汽车##伊拉克总理府遇袭 总理无碍##新能源汽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