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有感)
王立群读《史记》”,是继“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之后,百家讲坛今年重点推荐的品牌栏目,这档栏目主要是以司马迁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有感)
王立群读《史记》”,是继“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之后,百家讲坛今年重点推荐的品牌栏目,这档栏目主要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为蓝本,以汉武帝为一根红线,横向展开,讲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二千三百多年活跃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历史舞台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首先,抛开节目本身来说,就《史记》本身而言,它是一个史学巨著,是中国民族屹立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我们作为生活在同一片热土的子孙,更应该很好的继承发扬它,因此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义务去了解去关注这一部分历史,去解读《史记》。以前,也翻过这本书,但是古百思特网文版的,自己的古文基础不是太好,觉得它晦涩难懂,因此读读也就没有兴趣了,把它丢在一边,现在好了,由河南大学,古文学方面的专家,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解《史记》,所以有时间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它。
其二:《史记》它也是一个文学巨著,它以写人物传记为主,共有一百多篇,对人物的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拿捏的十分准确,入木三分。鲁迅先生曾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高中所学的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鸿门宴》就出自《史记》。王立群教授的读《史记》也秉承这一优点,把汉代名将卫青的宽宏大度,李广的机智果敢,奸相公孙弘的不露声色,阴险狡诈等等这些特点描述讲解的非常到位,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也是一次文学视听,一次文学视宴。
其三:这档节目告诉了我们一些历史,帮我们解读了一些历史真相。大家知道,《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因此,他为了生存或者说他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本书,因此为同时期的人物做传的时候,它或多或少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者隐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了解或捕捉到的,而王教授刚好是这方面的专家。记得“五一”前夕,
百家讲坛做了一个百思特网特别节目,叫做“易中天拷问王立群”,王立群教授对于它在百家讲坛讲解《史记》的宗旨,做了一个精彩阐述,他说:“我讲解《史记》,是想让大家,让人民群众去了解它,去关注它百思特网,去尽力去还原给大家一个历史的真相,虽然我们祖先的这段历史,充斥了政治,宫闱之争,充满了血腥和暴力,是一些血淋淋的事实,是我们不愿听到或看到的,但这是事实,作为子孙我们必须去面对,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过去的失败,善于总结自己过去的失败,他才能成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民族的过去,善于总结过去,才能屹立于当今优秀民族之林,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历史的延续。”
其四:说到《史记》不能不提到作者司马迁,他是我国不畏强权,敢于面对真理的文人的典范,我们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到宫刑后,写出《史记》的,他为什么遭到宫刑,原因大概有两点:
1:当时司马迁是一名史官,负责编写历史,在写到汉景帝时,把汉景帝生前所做的一些坏事写了进去,汉武帝看到后,很不高兴(注: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要求司马迁把它改掉,但遭到司马迁的婉拒,他说史官的责任就是按照事实去撰写历史,汉武帝也不好说些什么,但为以后司马迁遭到宫刑埋下了伏笔。
2:李陵带兵去和匈奴打仗,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兵败被俘,汉武帝勃然大怒,要株杀李陵全家和九族,朝中文武百官只有司马迁一个人站出来为李陵公开辩护,这件事直接导致司马迁遭致宫刑。
汉武帝之所以不处死司马迁,而是让他遭到宫刑,就是要羞辱他,因为在古代文人是非常要面子的,要按照常人不堪羞辱,早就一抺脖子,自杀了,但是司马迁没有,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史记》,他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而作为司马迁同时代的另一位文学名家司马相如,三十多岁就做了御史大夫,也就是汉武帝的御用文人,一辈子写了不少文章,大多是为汉武帝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病重临死前,还特别关照嘱咐家人,把他病重期间写得一篇歌颂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文章呈献给皇上。
两个文人,一个铮铮铁骨,一个卑躬屈膝,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人生,一个留给我们千古的名篇《史记》,让后人去敬仰去哀思他,另一个作为文人什么作品也没有留下,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反面教材,让后人别去学他。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优秀的民族,曾经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精神食粮,《史记》只是其中之一,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它们,发扬它们,世世代代永传下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