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R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默斯特因(Murstein)提出的一个影响甚广的恋爱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两人从认识到结婚,分为三个阶段:
S阶段(刺激阶段,其中S是Stimulus的首字母): 指的是初次见面时受到对方外表、行为、性格等刺激;即大约我们说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很好,则由“相逢阶段”进入“相知阶段”,进入一个更深层的了解。
V阶段(价值阶段,其中V是Value的首字母): 指的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相似,对感情顺利发展很重要。这大约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三观”是否一致。按照日本学者原田玲仁的说法:“当人遇到与自己价值观等相近的异性时,容易产生好感,继而发展恋情。这种叫做‘类似性因素’的心理效应”。(《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第44页)
R阶段(角色阶段,其中R是Role的首字母): 指的是分配角色、相互补充。这一阶段是否畅通将决定恋爱双方能否走向婚姻的殿堂。如何理解R阶段呢?
举个例子,如果A男士希望B女士是个相夫教子式的人,希望对方在家庭中主要承担是相夫教子的角色(比如说成为家庭主妇),而B女士恰恰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不愿意成为家庭主妇。那么两者就会发生角色分配上的冲突,感情就会出现裂痕,如果双方在角色分配上达成一致,那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会不畅通。再比如B女士希望A男士在家庭生活中更多地承担家务的角色,而A男士则认为家务应该是女人的事,不愿意和很少参与家务。双方在家务的角色分配上出现不一致情况,如果无法达成妥协,双方的感情就会难以顺畅。
点评:
默斯特因的SVR理论为我们解释相识—相爱—相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分析路径,指出了男女从恋爱到婚姻所经历的变化。
这和“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大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男女在前期的交往中(或者说热恋中),颜值、形象等外在的条件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双方间的强烈的审美体验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随着关系的深入,尤其是步入婚姻殿堂后,外在的条件的影响力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双方的性格、人品等内在的东西占据主导地位。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