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你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饭后喝酸奶消食”、“血脂高不能吃鸡蛋黄”、“喝粥能养胃”……这些耳熟能详“养生建议”是不是感觉亲朋好友一直这么强调。

“饭后喝酸奶消化食物”“因为高血脂不能吃蛋黄”“吃粥可以养胃”……这些众所周知的“养生建议”是不是感觉朋友家人一直在强调呢?

我现在就告诉你:这些“健康知识”很多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健康,骗了好几代人!

一、健康饮食篇

1.饭后喝酸奶消食

真相:不能消食,还会增加热量

很多人认为饭后喝酸奶或者乳酸菌饮料有助于消化,健胃,但其实饭后喝对消化帮助不大。而且,酸奶本身就是一种饱腹感很强的食物。饭后喝会让你感觉更饱,这会增加额外的热量。

2. 喝杂粮粉更健康

真相: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将杂粮磨成粉或捣成米糊食用,杂粮由大颗粒变为小颗粒,更容易消化吸收,但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食用杂粮粉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另外,由于食物中含有微量的脂肪,被磨成粉末后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非常容易氧化。不仅营养价值下降,还会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建议尽量多吃五谷杂粮,越少加工越好。

3. 清淡饮食就是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要口味清淡

对于“三高”患者,医生会建议清淡饮食,但不代表他们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肉、蛋、奶。

清淡饮食的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肉类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比如鱼、虾、鸡胸肉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非常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4. 喝粥能养胃

真相:胃功能“用进废退”

喝小米粥,多吃素食,少吃肉.都是口口相传的“养胃秘籍”。但是这对胃真的有好处吗?

很多广为流传的“养胃秘籍”也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胃溃疡患者,喝牛奶后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汽水中的脂肪含量相当惊人,摄入过多会增加胃的负担。米粥、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良方”,但胃功能具有“用之弃之”的特点。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会变差。

5. 汤煮越久越营养、越美味

真相:汤煲得太久,更易诱发痛风

人们常说喝汤有益健康,汤要慢慢煮。汤越浓,营养越高。

汤的营养与汤煮的时间无关,只要汤煮一会儿,就会有鲜香。而且,有研究发现,汤煮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核苷酸含量也越高。引起痛风的嘌呤是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也就是汤煮的时间越长,患痛风的风险越高。

很多人认为汤里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在汤里,这是错误的。喝汤最正确的方法是吃半碗加少量食材的汤。

6. 鸡蛋黄胆固醇高,血脂高不能吃

真相:适量吃不会导致高胆固醇

很多人吃完鸡蛋就把蛋黄扔掉了,却不知道鸡蛋中的很多营养物质其实都存在于蛋黄中。

蛋黄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也是有利于降低胆固醇的磷脂的优良来源,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还有胆碱和甜菜碱(有助于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很多人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导致高血脂。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适量摄入鸡蛋(平均每天一个鸡蛋左右)与缺血性心脏病、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出血性脑卒中等风险降低有关。

7. 有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真相:食物相克理论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否则容易得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一起吃,否则会中毒.“食物互斥论”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健康谣言之一。

现在我告诉你,没有理论解释、实验证据和临床实验积累,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是不真实、不可靠的!

食物配伍没有科学依据。有些人在吃了所谓的食物后确实感觉不舒服

二、生活方式篇

表面上看,酒精似乎对睡眠有益,但实际上可能会扰乱睡眠,扰乱整个睡眠状态。

起初,酒精可能会缩短入睡时间。但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觉醒,会降低整体的睡眠质量。如果睡前喝酒经常干扰睡眠,特别是时间长了,白天的健康和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也会明显受损。

1. 睡前喝点酒助眠

真相:会扰乱整个睡眠状态

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含有5.3%的色氨酸,在体内可以合成5-羟基色氨酸,并进一步代谢为褪黑素,参与睡眠调节。

然而,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很低。

入人体到达大脑的含量就更低,因此助眠作用微弱。

3. 睡纯硬板床护腰

真相:硬板床护腰,但不是睡硬木板

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腰痛症状缓解。

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腰部得不到支撑,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床板上要垫3~5厘米的软垫。

4. 周末可以补补觉

真相:平时熬夜周末难补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李艳2012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平时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补回睡眠,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长期剥夺睡眠,会造成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体质越来越差。同时,睡眠过长,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这就是周末睡多了反而感觉很疲倦的原因。

5. 盐水漱口能护牙

真相:长期扰乱口腔菌群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旻生2012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长期用盐水漱口也是不少人的护牙习惯,这也是不正确的。

经常用盐水漱口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但是长期用盐水漱口的话,容易造成口腔内正常菌群的紊乱,从而引起口腔溃疡等问题。

6. “春捂秋冻”身体好

真相:因人而异、适度而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尤丽2019年在“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春捂秋冻是古人对养生的总结,虽然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要因人而异、贵在适度。

对于老人、儿童、月经期及妊娠期的妇女以及患有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的人群,不适宜秋冻,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即使适合秋冻也要护住头部、肚脐、后背、肩膀和双脚这几个重要部位。因此根据自身习惯适当“春捂秋冻”强体质。

7. 清宿便、排肠毒,身体更轻松

真相:都是商家的营销噱头

“宿便”、“肠毒”,听起来像很专业医学词汇,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

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泻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造成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带来肠道癌症隐患。

所有,所谓的“清宿便,排肠毒”,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不管是在中医上还是西医上都没有科学依据。

8.涂抹护肤品时拍一拍吸收好

真相:并没有什么用,只会让皮肤发红

很多人在涂护肤品的时候,习惯用手拍,觉会更好地吸收。其实这种做法只能说是你的一厢情愿,皮肤的角质层可不会屈服于这种“武力”而让皮肤多吸收点营养,只会刺激毛细血管让皮肤发红。

三、医疗健康篇

1. 吃维生素C能防感冒

真相:并不能防治感冒

“维生素C能防治感冒”的说法流传甚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吃维生素C防不了感冒。

有研究发现,平时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防治感冒,感冒了再服用维生素C,也基本不能缩短病程或者缓解症状。

2. 按摩颈椎能治颈椎病

真相:不可随意按摩

颈椎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虽然大力按摩,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感觉比较舒服,但症状很快又会出现,还会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大力按摩后肌肉水肿,反反复复形成恶性循环,按摩力度增大。长期大力按摩会破坏颈椎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使颈脊髓受到更严重的压迫。患者颈部不适3~5天内不缓解,就应尽快去正规医院,不可随意按摩。

3. 肾虚了就要壮阳

真相:补肾≠增强性功能

有些男性朋友习惯“肾虚”直接买点 “壮阳”的药物。其实,这主要是很多人对中医肾主生殖这一概念的误解。

大家认为既然肾掌管着人体的生殖功能,那么用点增强性功能的药物肯定就能补肾。其实不然,从中医来讲,人体的肾虚可分为肾气虚、肾精虚、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体质,乱用“壮阳”药物只会有害无益。

4. 换季输液能通血管

真相:这种方法害人不浅

这种方法害人不浅,不仅没有用,搞不好还“要人命”。导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就拿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来说,其病根是在房颤。若平时患者没有做好预防,自己盲目输液,就好比打仗拿错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再说“输液通栓”。那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看似鲜活有道理,实则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输液反而可能让引起心衰、药物过敏反应等情况,诱发或加重疾病。

5. 孩子发烧捂汗退热好得快

真相:更易导致严重疾病

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因为宝宝四肢供血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神经很容易发生紊乱,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就是把宝宝错误包裹引起的严重疾病。患儿处于发热期,尤其要注意应当散热,不能捂。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750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