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不佳,现代人患肠胃疾病的概率很高。通过咨询,我发现很多患者都有肠胃不适的症状。通常“隐忍”已经过去,往往会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两个,中医调理脾胃疾病和绕不开的经典名方——理中汤和小建中汤.
理中汤系列和小建中汤系列是经方中治疗中焦虚寒的两个重要方剂,其病理状态为脾胃有虚、脘腹冷痛.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两个方子的治疗方法不同.理中汤辛甘化阳,除温阳外,还擅长燥湿止呕,适用于胃寒虚弱、痰湿凝结者;除小建中汤's贡献外,辛甘化阳还有酸甘化阴,之功,既能温补中,又善于疏肝止痛,适用于中焦阳虚阴虚者。
二是两个方子的药势方向不同.理中汤侧重于守和收,而小建中汤侧重于走.所谓“守”就是守胃气。因此,理中汤用药简单,威力大,适用于急症。小建中汤系列的“走”意即既能温补脾胃,又能通过灵活的加减使胃气均衡地输出到身体。比如:理中堂系列就像一个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而小剑中堂就像一个长袖善舞的少女,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活泼外向。
三是两个方子的作用点不同.理中汤的作用点是脾小建中汤的作用点是小肠;理中汤主治脾湿,小建中汤主治小肠寒;理中汤偏中焦小建中汤偏下焦;唐力脉弦(肠尚热,为膀胱提供水气可养发,脉中津液微满而弦),肖剑汤种脉沉(肠寒,为膀胱提供水气不足,致人体上火而虚热,脉中津液不足而沉);理中汤里有甘草姜汤,也可以健胃。小建中汤主要由桂枝汤组成,还可以解表。
四是两个方子的主治病机不同.小建中汤主治病机重在气血虚,胃脘静脉失荣,病理变化主要是气血不足,里中汤主治病机重在阳虚有寒.两方均能治疗心脏病。小建中主治气血亏损引起的心悸心烦,理中汤主治阳虚寒凝引起的胸痛胸闷。
00-1010药方: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麦芽糖(来自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有伤寒、肝脾不和、剧烈腹痛、心悸、烦闷等症状。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胃炎、阴阳气血。
症见:腹痛,感温热压痛,神疲乏力,气弱无力;或心悸动,烦恼不安,面色无光;或伴四肢酸痛、手脚烦躁、咽干口干。舌淡苔白,脉沉。
病机:此证多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骑于地,腹急痛,腹温而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源亏,气血两虚。所以看到心悸、面色晦暗。
发热、口燥咽干等。
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理中汤: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药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源于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脾胃虚寒,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适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症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溲清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弦。
病机: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寒凉伤及脾胃,或因外寒直中中焦所致。中焦虚寒,阳失温煦,寒邪收引凝滞,故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故不欲饮食,呕吐下利。脾主四肢肌肉,脾阳不足,无以温煦肢体,故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均为虚寒之象。
方解: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助阳祛寒,为君药。人参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助运化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温中焦之阳气,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运化,吐泻冷痛诸症悉可解除,故方名“理中”。
这两个方子都是临床上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基础方,小建中汤相对比较灵活,可向补气、补血、温中、降逆四个方向发展。与小建中汤相比,理中汤是小方,临床单用的机会也不多,多加味或合方使用。
如果你有腹痛、胸闷、胸痛、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疾病,可以评论区或私信留言给我,由于坐诊较忙,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见谅。
#我来科普##我要上 头条##学问分享官#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