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下半叶,航天飞机热席卷整个世界,苏联和美国投入无数资金,并且成功进入宇宙。甚至还能置身于太空环境之中,那么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对航天飞机不理不睬呢?
历史上美国曾狂热发展航天飞机,其实,航天飞机被吹得神乎其神,引发了一场全球狂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人走进了误区,美国人认为航天飞机有六大优点。即成本低载人多(7人)运力大(上行30吨 下行20吨),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以及发射频率高航天飞机被美国人认为能够彻底取代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研发航天飞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在那个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年代,制造出可多次使用的航空器。从而降低发射成本,并且收集更多太空数据,最好还能够送航天员上天,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可最终的结果却让美国人沉默了,从经济角度看,航天飞机设计寿命差不多能达到100次,但实际使用次数最高的也才30次挑战者号更是才用了十几次就引发了重大事故。综合来看航天飞机成本要远远高于一次性使用航天器。从功能角度看,航天飞机能执行的所有任务绝大部分都能由更加便宜的一次性飞船以及空间站替代,也就只有维修保养卫星这个功能是航天飞机的特长。
但是这个功能其实也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一方面只能维护低轨卫星,这类卫星本身设计寿命大都不超过五年,与其选择花大价钱维修,还不如直接发射一颗新卫星,说不定这几年科技水平有所发展,新技术能够减少更多成本,另一方面最成功的卫星维护例子——哈勃望远镜。在维护后继续使用了约20年,可是哈勃本身故障的原因,是制造误差而不是意外一次性飞船造价相对便宜,同时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进行特性化设计,更有利于完成特定目标。而且从安全角度来看,航天飞机故障率远高于一次性航空器,因为所有航天飞机都需要重复使用,这必然会导致结构疲劳损伤,表面防热层也要时常维护 更换,很容易在维护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意外的发生。
这个问题在数十年内都难以得到良好解决,航天飞机每次返回后都需要接近一年的维护才能上天,而且经常由于维护难度大 时间长,导致迟迟无法确定下一次发射时间。综合来看 即便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而言,多次使用型航天器也只能是个噱头,或者是未来的目标,一次性航天器可以跟上技术发展快速更新。就算是美国,短期内发展的航天器,也不再考虑航天飞机这样的多次使用型了。航天飞机作为已经被证实是弯路的技术路线,中国作为后来者没有必要跟着把弯路也走一遍。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因固体助推器密封环失效,升空后爆炸 7名宇航员全部殉难,这场惨剧也导致了航天飞机后来被淘汰。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科学实验任务之后,在返航途中解体,7名航天员丧生,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由于外部燃料箱外表面,脱落了一块泡沫材料,并且撞击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热保护系统,形成了一个致命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孔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最终解体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员,想要坐上这种“安全性不高”的航天飞机吧
发射成本过高,也是我国不愿研发航天飞机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人的预期中,原先预想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只需3000万美元。为此 美国甚至把运载火箭生产线停了下来,认为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比运载火箭更经济。结果呢,随便发射一次就要花费5亿美元以上,更换零部件或受损面积较大时,更是轻松突破10亿美元,超过当时预想的数十倍。
想当年 无数美国航天工作者,都吹嘘航天飞机成本多么多么低廉,为此还专门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轨道器和固体助推火箭。(此前,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最终却变成了本末倒置。宇宙环境没有观众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到处充斥着各种高能辐射 粒子射线同时航天器还会面对太空垃圾,和碎石块等可能引发撞击的因素。因此航天飞机的老化速度非常快,经常是刚完成一个任务,许多设备就开始出现故障或损坏,而且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飞行时间也被大幅度缩短,受限于时间,很多航天任务都无法顺利开展。
据统计 大洋彼岸30年的航天飞机之路共花费了超过2000亿美金,大约14000亿人民币,这让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吃不消,但是这一切并不亏,因为航天飞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美国的军事发展,美国下一代空天战机,基本上已经确定就是航天飞机的“乞丐版”。同时 航天飞机是唯一可以执行,故障卫星回收并带回地球的飞行器,也的确实践成功过只不过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我们并不需要航天飞机。
2011年7月21日,伴随着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着陆,人类航天史上最恢弘壮丽,争议也最大的航天器——航天飞机 正式彻底退役,用美国航天人的话来说。它可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战略性错误,既然美国人已经在前面探明了陷阱,我们也不必再次走上去,和他们犯下同样的错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7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