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谢了,我们有桃花可看;桃花谢了,我们还有油菜花。
漫山遍野的金黄色的油菜花,自由烂漫地热情开放,就像无数的皖南少女,呼朋友引伴在舒展着被长长的冬季所压抑着的青春活力。
白墙黛瓦,远山如眉,这里就是婺源,中国最美的看油菜花的圣地,现在婺源人还挂在嘴上的“徽州的婺源”。
现在的婺源从行政区划上来说,是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但从地理和文化上来说,婺源又一直属于安徽的徽州,这就是“徽州的婺源”说法的基础。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婺源都是属于徽州的。
大唐大历五年(770年)起,歙州领六县,从此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再历宋、元、明、清四代,徽州府“一府六县”行政版属完全稳定。
朱熹是徽州人的骄傲,也更是他祖籍地婺源的骄傲。
作为中国儒教文化自孔子之后的又一高峰,朱熹在以“礼”为核心的徽州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朱熹是徽州文化精神的象征。
晚清的地理学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中就有:“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
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的形象的概括,婺源县恰恰就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徽州“一府六县”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还是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名词。
可是到了民国时期,婺源却第一次被迫含泪离开安徽被并入了江西,这与蒋介石围剿赣东北的红军有关。
早在1929年,在赣东北的皖、赣、浙、闽四省交界的山区,就有红军活动建立了赣东北红军根据地,拱卫着红军中央苏区。
后来在这一地区先后成立了红10军、红7军团,著名的领导人就有方志敏、粟裕等。
这一带全是大山,其中安徽的婺源县在黄山山脉的南坡,是安徽徽州伸向江西境内深深的一角,这里是蒋介石防止红军进入皖南山区的一处重要的地方,国民党在此驻有重兵。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其在江西东北部山区进行“剿共”的便利,就把安徽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这就是婺源的第一次离皖入赣。
可是婺源人不干了。
上文我们说过,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婺源人都不愿意脱离安徽省。婺源百姓、民间团体及旅外婺侨及团体都强烈反对,他们奔走游说,如火如荼。
为了回归安徽,婺源人当时还提出了一些非常激进的口号:“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
这其中安徽人胡适利用他在国民政府中的巨大影响,在婺源回归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经过所有婺源人长达13年的不懈努力,1947年婺源终于又划回了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范围。
返皖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先婺源人买食盐,江西是2角7分一斤,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都兴高采烈(当时盐分省专卖,各省盐价不一)。
可是好景不长,婺源很快又被第二次划给了江西。
为什么上面又要把婺源划归江西呢?
解放后江西东北部地区土匪横行,治安很乱,剿匪就又成了解放军的最重要的任务。
具体地说这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与蒋介石划婺源入江西的原因一样:婺源向北到安徽徽州,中间是高大的黄山山脉,交通比到江西的上饶、景德镇等地更艰险。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解放军二野的部队解放了江西进入了婺源,婺源由二野管;而以屯溪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地区,则是“三野”部队解放和接管的。
两支部队体系不同、辖区不同,婺源县于是在1949年的 5月第二次被强制划入江西,并从此再没有能够回归安徽。
婺源脱皖入赣,人为地割裂了它与徽州的隶属关系,固然方便了地理空间上的管理,但是对徽州的文化的坚守和发展,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而徽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徽州了(徽州的另一县绩溪,也被分割划入了安徽的宣城市)。
尽管如此,婺源、绩溪的数代人在心中,仍然自我认同为“徽州人”(不是安徽人这个概念),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
婺源金黄色的油菜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在这美丽的自然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里,它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极为直观地让人看到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如今属于江西也罢,历史上属于安徽也罢,再次回归安徽已经没有可能了。
让我们都祝福婺源,一切安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