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字义
避李
拼音:bì lǐ
注音:ㄅ一ˋ ㄌ一ˇ
解释:《旧唐书.李泌传》:"﹝泌﹞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古代诗词
宋代.洪咨夔.天池灯:「山谷人家避李成,谁知劫数莫逃兵。」
明代.张元凯.塞上二首 其一:「过雁远逢苏属国,射雕难避李将军。」
清代.邹祗谟.红窗迥 入花丛抓鬓:「道自来、整冠避李。」
元代.张羽.塞马图 其二:「全家上马去,应避李将军。」
南北朝.戴皓.君子行:「探甑不疑尘,正冠还避李。」
基本字义
避bì(ㄅ一ˋ)
1、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2、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基本字义
李lǐ(ㄌ一ˇ)
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