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cpi通胀,ppi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图为11月10日,消费者在首尔现代百货的超市里选购商品。近期,韩国白菜、萝卜等蔬菜价格涨幅约为30%至50%。

从CPI和PPI构成看全球通胀特征

图为11月10日,消费者在首尔现代百货超市购物。最近,韩国白菜、萝卜等蔬菜的价格上涨了30%到50%左右。

经济日报记者杨明社

今年以来,由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供给瓶颈、高能源价格等因素,全球主要国家的通胀水平均升至多年高位。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经济的重启,主要国家会调整政策,但最终体现到消费价格水平还需要时间。在消费品供应大幅恢复之前,明年主要国家CPI将维持较高水平;明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概率较大,届时PPI回落,但下降程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的通胀水平,并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月4日,美联储决定开始减少债券购买,但继续强调导致通胀水平上升的因素是暂时的,这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观点不同。11月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0月PPI同比增长8.6%,与9月持平。同时,市场预期即将到来的10月CPI同比上涨5.9%,加剧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今年以来,由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供给瓶颈、高能源价格等因素,全球主要国家的通胀水平均升至多年高位。目前,上述因素仍将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通过分析主要国家CPI和PPI的构成以及通胀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预计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的通胀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多国已出现不同程度通胀

第一季度,世界主要国家的物价水平呈现上涨迹象。第二、三季度CPI快速上涨,远超部分国家2%的控制目标;PPI大幅上涨,个别国家的PPI甚至增长了10%以上,是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美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印度和其他国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

先看CPI。9月份,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和南非的CPI分别上涨5.4%、4.1%、4.4%、2.5%和5.0%,分别为2008年、1994年、2003年、2012年和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法国和英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同比增长2.2%和3.1%,而长期增长不到1%。日本CPI同比也由负转正。

再看看PPI。9月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巴西和南非分别增长8.6%、4.1%、11.6%、6.7%、14.9%、30.59%和7.8%。其中,美国、德国和南非分别实现了自2010年、1975年和2016年以来最大的月度同比增长。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CPI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PPI与发达国家相当,低于新兴经济体。总的来说,全球当前物价水平的上涨在生产领域更为显著,生产资料价格连续多年上涨至高点,消费品价格摆脱长期低迷。

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根源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有关国家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许多经济体“停工”。为刺激经济复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率先大幅上涨,中间品和消费品价格依次上涨,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重启和供给受阻,需求上升,导致价格水平快速上涨。比如2020年3月以来,美国采取了超级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持续的大规模债券购买导致其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截至今年10月底,美联储的资产较2020年初增长了105.0%,增幅为

此外,能源、金属、化工原料、木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推动了PPI的上涨。具体来说,在能源市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提升了PPI水平。美国6-9月能源价格同比平均增速为34.3%,其中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价格分别上涨103.53%和78.65%。能源占PPI的4.993%,每月影响PPI 1.35%。此外,一些国家对传统能源的碳排放征税,这也增加了价格上涨。

最近欧洲能源短缺从电力市场蔓延到煤炭、天然气市场,煤炭、天然气、电力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原油价格再次上涨。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传导将反映在近期的CPI和PPI中。

金属市场方面,第二季度全球铁矿石和铜价创历史新高,带动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PPI的又一大品类。

预计明年仍将保持较高通胀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经济的重启,为了应对通胀压力,主要国家会调整政策,但最终反思消费价格水平还需要时间。在消费品供应大幅恢复之前,明年主要国家CPI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阶段性高CPI可能持续一年。由于今年二季度是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多年高点甚至历史高点,预计明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回落,届时PPI将回落,但回落程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分析表明:

一个是

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联储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而8月非农就业数据和CPI均不及预期,加息的紧迫性降低。数据显示,8月美国CPI环比涨幅为0.3%,低于6月与7月的数据,也低于此前预期的0.4%;同比则为5.3%,低于预期的5.4%。8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3.5万,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增75万。

即使美联储11月开始缩减购债,但仍强调缩减购债的时机对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这表明缩减购债不代表其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是渐进的。缩减购债和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会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下降的压力,而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市场预期、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商品供需恢复情况、物价上升速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尚未缓解。多波疫情冲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致使供需严重错位,久久不能缓解。全球重要港口的拥堵和运费飙升,就是供需失序的体现之一。在大宗商品市场,企业生产、运输等多环节均受到疫情冲击,运费高昂、物流效率低下带来的生产受限,对供应带来严重影响。此外,疫情和政治因素使得一些国家提前重新布局产业链,也增加了供需错位带来的价格波动。供需的再平衡同样需要时间,因此预计消费品价格回落可能延后到明年后期。

三是能源价格使全球物价水平保持在较高位。成品油、天然气、电等能源作为发达国家CPI的重要组成部分,权重较大。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即使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计算,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比涨幅仍然较大,影响CPI维持高位。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涨至每桶80美元上方,如果今年后期和明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当前价位,必然成为支撑通胀水平的重要品种。另一个重要能源天然气即将开启消费旺季,全球各国都在抓紧时间为冬季储备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高价位可能持续整个冬季。另外,不少国家选择天然气作为发电燃料,天然气价格提升的同时会带动电价上涨。

四是预计主要国家PPI在明年二季度会有显著回落。随着供应的逐步恢复,预计除能源外,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继续回落,超越5月价格高点的概率不大。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明年二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会出现同比负增长局面,带动全球主要国家PPI大幅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赵公正 郭 芮)

来源:经济日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174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