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作者孙瑞雪,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
这本书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累计销量超过60万册。这是中外教育史上首次大规模、全面、深刻地揭示敏感期。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敏感期孩子的真实案例,都是家长或老师记录的,孙瑞雪评论的。全书既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大量典型生动的案例。阅读后,既有认知的提升,又有实践的指导。
《捕捉儿童敏感期》本书带领万千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破解孩子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释放新的内心活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孩子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
1.1.孩子最初是用嘴来感知世界的。
这本书里的第一个小英雄,长昌,出生在冬天。出生40天后,他开始举起手臂送到嘴里,一次,两次,三次.但没用,小常长咕哝着“哼哼”。
孙瑞雪院长刚来常。她说:“孩子手的敏感期来了。这种情况应该支持孩子一点,否则他会感到沮丧。”
长昌做了一些努力。在大人的帮助下,他终于把手伸进了嘴里。他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不是很神奇吗?
一天天过去,长昌能够顺利地把手伸进嘴里,机动性越来越强,用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一百天来,长昌开始频繁地吃手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嘴里。后来,它开始咬人,咬它看到的任何东西。然后他咀嚼和吞咽。有时他妈妈很担心,但她不敢阻止。她只能紧张地看着,生怕影响到长昌的学习进程。
而且每次长昌都能做得很好。有一次,他咬了一口带皮的苹果,但他吐出了皮,吃了果肉。真是个惊喜!
孙瑞雪解释说:“婴儿用嘴尝东西和用嘴认识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婴儿用嘴认识自己以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嘴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回想一下,当你的孩子开始把一切都塞到嘴里时,你做了什么?停下来?还是任其发展?
嘴巴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最早的时候,嘴巴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用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位,用来认识外界。
1.2让生命自然生长,这是最好的道德。
2岁3个月大的桓桓和妈妈一起来到操场。有一个总是照顾桓桓的小弟弟。当他把车开到拐角或者前方有障碍物时,小男孩会加快脚步,跑到危险的地方提醒他。
当桓桓停下来玩其他游乐设施时,弟弟问:“我可以玩你的车吗?”
桓桓打了小男孩一耳光!小男孩悲伤地“嘿”了一声。
桓桓的母亲批评道,“桓桓,这是粗鲁的行为。请向我的小弟弟道歉。”
桓桓说,“对不起。”
当你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你做了什么?
其实正常孩子有两个优秀的行为:——大孩子照顾孩子,不打孩子;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反击,不记仇。
这不是一种有教养的道德品质,而是人生成长后的一种正常状态。就像是完全理解了一个人,他来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转过身,看着身后还没有到来的生命,自然就永远活下去了。
所以,让生命自然生长,这是最高的道德。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1.3用爱去恢复孩子失去的敏感期
来自缇缇妈妈的自述: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对于女儿来说,没有了熟悉的物品,也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她哭着求我们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因为缇缇最喜欢的图画书被班主任没收了。第二天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后来女儿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憋尿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再放声大哭。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受过多大的创伤?我不知道。
后来接触到“爱和自由”教育理念,我才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
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那她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孙瑞雪说: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你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生命就会受到尊重。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和创伤?
再后来缇缇转入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在老师和她妈妈的正确引导、帮助、鼓励下,每天都开心而满足。
缇缇的巨大变化,说明弥补敏感期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需要规则,需要把儿童的心智拉回来的工作条件,使儿童回到成长的轨道上。
在爱的包容下,被压制过的儿童会获得心理上的疗愈;在自由中儿童逐渐放松和解放,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2、生命的器官严格执行着“用进废退”的原则
2.1视觉——刚生下来,对阴暗相交的地方感兴趣
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双生理上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却是完全失明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刚出生的时候,因为轻度感染,缠了两星期的绷带。这对刚出生、大脑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为这只眼睛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衰退了,也就错过了眼睛感光的敏感期。
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
比如: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
婴儿视觉的敏感期是在出生时唤醒脑内神经元的工作,或者说,这是一种脑内完全的建构工作,所以这个时候,儿童的视觉从不会偏离在生活环境中的明暗相交的地方。
实际上,对一个出生后头半年的新生儿来说,尽管他同时具备其他的感觉能力,如听觉、触觉、味觉,但是在头半年的发展中,视觉和味觉在他的发展中就像一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一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口——用口进行味觉、触觉的过程,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
都听说过“口欲期”这一概念吧?也就是说孩子会用嘴去感知物品,从而探索世界。很多家长却在儿童口腔敏感期过度保护孩子,一些不当的处理方式反而会导致孩子未来出现抢东西、咬人等不良行为……
2岁的淼淼喜欢把手指放进嘴里吸吮,吃饭时喜欢用嘴反复咬勺子和勺柄的前端,甚至把刚吃下去的饭呕出来。当在衣帽间咬鞋的后跟,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盯着那只鞋。
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就会去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地上的食物,甚至咬人。直到手被完全唤醒,手的敏感期到来,孩子无处不在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才逐渐过去。
我们该如何帮孩子度过口的敏感期呢?
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
根据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2.3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孙瑞雪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表现在儿童身上,甚至可以这样说: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手的自由地使用不仅表达了儿童的思维,也表达了儿童思考的过程,禁止了儿童手的活动,就相当于禁止了儿童的思考。”
可见手的敏感期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很多家长看见自己孩子动剪刀、玩泥巴、翻垃圾、撕纸条……都会急忙阻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不安全,那个太脏,你不能碰不能玩。然而,这个阻止的过程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害。
3、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4岁的康康,想借小鲁的新玩具,但是小鲁不同意,他就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一点儿都不好玩儿,都过时了,我才不玩呢!”
一会儿康康又把小旭弄哭了,还骂小旭是小屁孩,吓唬说要让他爸爸用宇宙飞船带走小旭……
孩子处于诅咒的敏感期,作为家长很怕孩子使用这些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然而孩子感受到了这些词语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些诅咒的词汇。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太担心,因为这都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天性。这时候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有意识地教一些成语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对一些特别的成语和词语总是着急知道意思,并且总会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用简明、准确语言和孩子交流
父母在和孩子日常交流的时候,要注意用词准确,注意说话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制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俗话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样的道理,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平时多给孩子讲故事,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刺激他们的大脑,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吸收词汇。
孩子一旦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会像一个天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词语,甚至能够纠正大人们的语言,诅咒的话语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4、孩子心中有了一种特别情感的萌动
6岁过后,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学业难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候某些敏感期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和6岁以前的感知世界截然不同。
那,作为父母又该怎样陪他们度过这个阶段呢?
•不要和孩子做斗争,不要和孩子较劲
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但是他们的情感单纯,似乎眼里只有自己,往往表现出很自私。
父母这时候不能一味地和孩子较劲,而应该多聆听,做他们忠实的听众,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主体。
•正确对待孩子对“婚姻”的认识
有些家长一听到自己孩子说自己喜欢谁,想和谁结婚的时候,总会很紧张,然后严肃地告诉孩子:“你还太小,不该去想这个话题。”
这其实是在破坏孩子婚姻的敏感期。大人不能粗暴地制止,可以把这个当作一个很好的可教时机。
告诉他们结婚是一件喜事,让孩子明白,结婚应该和爱联系在一起,爱应该和美好的话语、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孙瑞雪说:“没有爱和自由带来的安全感和放松感,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会永远地潜留在心里,越积越多,直到长大,成为一个个解不开的结。”
5、尾声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往往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则,允许孩子在每个敏感期做自己。
看到孩子们天使般的笑脸,看到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看到他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又有谁能不陶醉呢?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81862.html